元旦将至,春节也不远了,不少人已经在为即将到来的假期忙碌起来。上周末,王女士带着孩子来到大学路夜市为家里挑选了一些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小摆件。“我搬到这里的时间并不长,一次路过这里,发现夜灯布置特别有味道,时尚又不刺眼,因而常常和家里人一起来逛。”
大学路夜市、安义夜巷、绮光小径……一条条灯光璀璨的道路,造就了申城最靓丽的“夜市”,这也是上海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的一个缩影。在这些活力“后街”的背后,离不开相关商圈的灯光总体提升改造。在业内专家看来,点“靓”夜上海,可以让夜间经济更有活力。
“我们乘地铁来静安寺,原本准备在附近的百货店买点东西,但是被这里的人气吸引了过来,没想到就是网上大家一直推荐的‘安义夜巷’。”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说,让游客感到兴奋的不仅是夜市本身,更是整个城市夜间的活力。
和一些网红打卡点不同,“安义夜巷”没有使用亮眼的霓虹灯,而是用简单的元素,比如绿植等天然材料搭建。在商家来看,在周边商圈的影响下,越貌似普通的市场,越能激发消费者的热情。“许多逛夜市的人,首要的心态还是‘淘’,这是一种在大商场中难以寻觅的购物乐趣。”一位经营文创物品的商家说,有些东西放到大商场,成本太高,但是在毗邻繁华商圈的夜市,会让消费者萌生实惠和“寻宝”之感,激发购物兴趣。
静安南京路灯光总体提升改造设计师胡国剑介绍,当初设计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在静安商圈外和商圈内看南京路有着完全不同的体验。从商圈外看,即使在高架上行车,都可以感受到南京路高楼林立、错落有致、高雅不俗的整体格调。而到了商圈内,设计的视看节奏是缓慢移动,沉浸体验,每一街巷、路口都有独特的魅力和细节,引人驻足。“我们在设计上采用了‘留、改、增’的思路:留,是指对目前现状较好的区域予以保留;改,是指对色调、亮度、照明方式等与街景和建筑不匹配的灯光升级改造,利用原有线路,更换新技术灯具;增,是指对静安南京路一些偏暗的区域如绿地空间、公共空间进行补暗增亮,将开放空间创造成为与人互动的活动空间,通过灯光营造活动,吸引人流,带动商业气氛。”
景观灯的总体提升,不仅可以带动夜间消费,也可以促进夜间旅游。上海港国际客运码头有一段一公里的岸线,长期以来,这里只有昏黄的路灯,来往游船到了这里只能看到“黑压压”的岸线。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照明所所长杨赟带领其团队,借助于先进的控制技术,将数量庞大的高楼大厦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浦江上空奏响了一曲华美的光之乐章。
“我们充分利用白玉兰广场、港务大厦、国客中心建筑群8栋楼宇现有的灯具,通过控制技术的提升、动画内容的创作,实现了‘2+6’的灯光联动效果,增加浦江夜游新亮点。”杨赟表示,我们对国客码头进行灯光激活,通过投射光影旖旎水波纹的艺术照明手法,打造出梦幻水影码头的意境。
随着近期北外滩景观灯光提升(二期)项目完工,不仅让乘坐浦江游览船的游客可以看到景观灯光,也将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进入北外滩滨江游玩。住在提篮桥地区的王小姐表示,过去有亲朋好友过来,晚上总是带他们去南京路、新天地,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景观,很是欢喜。
“现在有些商圈,该亮的地方不够亮,不该亮的地方太亮,这不仅不利于夜间经济的发展,有时候还会起到负面作用。”胡国剑说,“我曾经看到过一条商业街紧挨着一个居民小区,商业街过度强调楼体上的灯光,居民区入口功能性的路灯却设置不足,让人没有舒适感,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了商业街的生意。”
许多国外城市越来越关注景观灯光对城市品位的提升。1989年,法国里昂将每年12月7日至10日定为“里昂灯光节”。杨赟去年赴里昂体验后表示,里昂灯光节的成功不仅向世人展示了里昂的文化魅力,更让全世界看到城市照明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带来的巨大效益——充分带动了城市整体经济的发展,使里昂从一个衰落的纺织工业城市华丽转身成为知名的观光旅游城市,获得极佳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里昂灯光节期间,白天如常,夜晚绚烂。灯光节对城市白天景观的影响非常有限,但是晚上又赋予了整个城市另一番梦幻景致。杨赟认为这点对于今天的上海也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对景观灯光的设计和投入,应该是经精心统筹和策划后相关领域联合的努力与付出。”
“我们正在做中美信托大厦的亮化工程,由于其建成后将与上海大厦、浦江饭店、邮政大楼、外白渡桥等著名建筑及四川北路商业街一起,共同构筑起外滩河口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与其相邻的建筑许多都是历史保护建筑,如何通过灯光与它们协调,成为我们设计的重点。”杨赟说,设计思路是尽量不喧宾夺主,让中美信托大厦在夜间与其他的建筑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带动这个地区的夜间经济发展。
里昂灯光节没有门票,而是通过其他环节的旅游收入实现了全盘统筹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盈利。这点对于上海来说,也非常具有借鉴意义。要让城市更“靓”,不能通过盲目“亮化”,更不能以亮度取胜,而是挖掘景观本身的文化之美。像静安段南北高架起到了承担交通连接、资源联动、产业互补、文化融合、品质协调的重要功能,所以其灯光规划突出其共享互联的重要功能,利用灯光变换的流动性,打造一条连接新静安南北的纵向光带,特别是配合大宁商圈热闹的夜间活动气氛,结合节日、重大活动的特色主题,呈现缓慢流动的投影图案,给徜徉其中的市民带来轻松愉悦的视觉感受。
从“紫禁城上元之夜”,到上海试点博物馆夜游项目,文化在夜间经济中起到了“点睛”的作用,提升文化场所内的灯光效果也显得尤为重要。
“美术馆(博物馆)及艺术中心的展陈空间表现手法越来越简单、干净,突出展品及空间、通过体验融入展览,了解、学习整个学术脉络,所以展馆需要舒适的光,而不是灯具。”参与、负责众多美术馆(博物馆)展览专业照明项目的刘宏剑说,“美术馆(博物馆)之夜,得从文物安全性、展品类别及展陈视觉空间体验来配比开放时间。美术馆、博物馆夜间开放,能让更多观众去体验,体验的本体就是去了解、与文化互动。在短暂的时间里,存留下对历史、人文的精神消费,与记忆发生关系,同文化、空间在对话。从展馆走出,建筑主体与周边环境是否融洽,是值得去认真探究的。在注重美观的同时,也得考虑节能、环保。”
美术馆(博物馆)之夜也孵化出众多消费生产力,如品牌合作之夜、文创、美育等产业链,这是一个由纵向变横向的经济模式。在刘宏剑看来,夜间景观的照明策略不单单是照明设计师的任务,更需要综合布局、规划。从顶层机构设计、专家团队论证到最后施工建设;再到文化演变、美学逻辑,通过政策及合理的商业布局,可得到较高的创收,减轻政府开支。从文化自信到软实力提升,再到城市名片的输出,点、线、面的构成,完全是巨大的产业链。
一位世界著名的照明设计师曾经说过,“人们愿意晚上出来,就是对夜景项目最好的回报。”今天,当我们提出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的时候,不仅应该关注夜间经济的形态,更需要关注影响夜间经济的外部因素,比如照明设计。细节,往往会让城市夜生活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