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拉上帷幕的中国第13届运动会,因在天津这座知名大都市举办而格外引人注目。而由天大总院设计的崭新亮相于这次全运会的五大(4+1)场馆,成为“天大设计总院人”为全运会激情喝彩的闪亮音符。这些音符洋溢着文化的自信、绿色的追求和气韵的壮美。“阅读”其中的每个建筑,你都能看到“天大设计总院人”作为设计师的匠心独运以及作为大国工匠对作品质量的苛求。
举办中国武术比赛的天津理工大学体育馆,借助周边的湖面形成非常舒展靓丽的建筑景观,其中国首个百米级的索穹顶结构,体现出特有的力与美,受到不久前莅临天津出席结构工程年会的10余位院士、大师的称赞;举办篮球比赛的天津中医药大学体育馆,其文化内涵更为丰厚,以“喜旋”这一藏传佛教的文化形式与中国传统医学相结合,营造出富有动感变化、色彩变化的建筑形体,得到了运动员与学校师生的认可与喜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体育馆和天津商业大学体育馆,也都凭借和周边环境的良好互动,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城市景观的靓点。值得一提的是,曾完美举办过全国大会和东亚运动会的天津市大学生体育中心,这座“磁力的魔方”为天大设计总院赢得了国家级行业一等奖和教育部优秀设计一等奖。这次该场馆修葺一新,成为第13届全运会中国游泳健将竞技的主场。
至于设计师们是如何考虑节能技术应用、绿色建筑设计和这些大场馆的赛后利用的,本版将为您娓娓道来,以飨读者。
天津理工大学体育馆建筑基地邻校园内的宽阔湖面,其整体设计构思为“学海泛舟”。设计方案整体采用了简洁的手法,力求打造流畅、新颖的建筑造型,集轻盈、动感、灵性于一体的造型充满张力。该场馆看起来犹如蓄势待发驶向前方的“梦想方舟”,它承载着“理工人”的梦想,在浩瀚的大海中扬帆起航,向着理想拼搏、探索。
该场馆主体分为上下两部分:首层为灰色石材与玻璃幕墙组成的基座,第二层主体外面覆盖了银白色铝板外墙系统。其铝板外墙做成了水平分隔缝形式,缝隙向长轴两侧逐渐缩小,突出了渐变的流线形造型。
该场馆设计时间为2014年11月,竣工时间为2017年4月;总建筑面积171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8460平方米;主体一层、局部三层,主体建筑高度27.5 米,观众席位5038席(其中固定席位3828席,活动座椅1140席,主席台50席,残疾人席位20席)。
该体育馆首层主要由贵宾休息区、新闻媒体区、竞赛组委会区、运动员区和中心场地(33.2米X50.2米)组成;第二层主要由观众休息厅、环廊、比赛大厅组成;第三层主要由贵宾包厢和灯光控制、空调机房等设备用房组成。设计者还考虑了该场馆多功能用途的需要,除满足大型赛事的要求外,还可满足平时的学校教学、会议等使用功能。
该场馆建筑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顶结构为索穹顶钢结构,是我国目前第一个跨度百米级的索穹顶结构工程。
此外,设计师针对该体育馆属于高大公共建筑、空间结构复杂、人员密度大等特点,提出了采用座椅送风的独特方式,将送风口与人员座椅相结合。这样可以对人员主要活动区域的温湿度及空气品质进行控制,使得气流组织更加均匀,既可保证人员的热舒适,同时又降低了空调能耗,具有节能和舒适的双重优点。
设计团队: 设计三院 张波 张晓建 王聪 王子健 李涛 镡新 周芳 冯卫星 杨卫肖 张在方 邢程
天津商业大学体育馆整体形态为椭圆形,和原有风雨操场的形态保持一致,二者建筑造型通过连廊连为一体,相得益彰。该场馆结合原有风雨操场,可满足举办手球、篮球、排球、体操、跆拳道等全国性赛事和国际单项室内体育赛事的需求,平时可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和文艺汇演之用。
该场馆设计于2014年12月,2017年5月竣工;占地27161平方米、总面积12837平方米,共设4121个座位;比赛场地长47.4米、宽38.4米、高27米。其附属设施包括:运动员休息室、裁判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查站、贵宾室、新闻发布厅等。另外,为满足运动员赛前热身及训练等需求,天津商大对体育馆副馆——该校原风雨操场的空调系统、强弱电等内部功能和内外檐进行了提升改造,并通过连廊与新建场馆连接。
第十三届全运会大力倡导“全民健身”,天津商业大学以此为契机,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代表队训练、体育社团的活动等,随着全民健身的不断推进,全运会比赛结束后,该体育馆将在满足学校使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向社会开放,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场馆资源,以实现场馆的后续利用价值。
设计团队: 设计八所 李星魁 郑新敏 李敬明 张传禄 张君美 史瑾 郭俊杰 岳顺利 宋鸣 焦金鳞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体育馆位于校园东区,分为中心赛场、训练馆和大学生中心三部分,整体结构为L型,与大沽南路平行,以“腾飞”为造型主旨,寓意为“前进、发展、循序渐进”。该场馆体现出特有的力与美,凭借和周边环境的良好互动,洋溢着文化的自信、绿色的追求和气韵的壮美,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城市景观的靓点。该场馆转角处采取抹角处理,以呼应外环立交桥。建筑的南向为现有湖区,并在湖区和建筑之间布置了集散广场,以满足赛时大量人流聚集的需要。该体育场馆周围布置了环路,在外环一侧设有入口,供外来人员入校使用。
该场馆设计时间为2014年10月,竣工时间为2017年4月;总建筑面积达25200平方米,观众席位4865个(3425固定座1440临时座);赛时作为国际摔跤比赛的场地,赛后也可以作为手球、篮球、羽毛球等场地。该场馆在平面设计上做到了动静分离,运动员与观众流线互不干扰。
该场馆的训练馆和大学生活动中心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部分,却在外部通过建筑造型的巧妙设计融为了一体。造型设计立面线条简洁、色彩明快,场馆外墙材料由新型建筑材料GFRC和玻璃幕墙构成,墙身上的孔洞进行了有机组合的排列。该场馆还采用了新型材料体现建筑本身的现代感,通过材料本身的碰撞和对话,以建筑的语汇表达出体育运动拼搏发展的宗旨;同时,其充满运动激情的动态感,也体现了大学校园文化明快、活泼、高雅的品质内涵。
天津中医药大学体育馆作为2017年全运会篮球比赛的体育场馆,整体建筑为“旋转”和“围绕”的“喜旋”造型,文化内涵深厚。“喜旋”来源于藏传佛教的一种象征符号,用于描述各种快乐、喜悦。设计者采用“喜旋”造型,营造出富有动感变化和色彩变化的建筑形体,美轮美奂、意蕴无穷、姿态万千,得到了运动员和学校师生的认可与喜爱。“喜旋”造型与中国传承的千百年医术相融合,代表着天津对于全运会的喜悦和对生命的热情。
天津中医药大学体育馆的外立面建筑材料选用了穿孔遮阳铝板,构建出流畅简洁、回旋多变的形体。该场馆外部造型中回转流动的线条营造出轻盈、灵动的视觉效果,充分展示了体育建筑的力量美与运动美。同时,回旋连续的流线还体现了中医药大学在医术上的努力进取精神,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礼赞和颂扬。
该场馆设计时间为2014年11月,竣工时间为2017年7月;总建筑面积17420平方米、占地59511平方米;该比赛场地长56.2米、宽36.2米、高28米;总座位5000座,其中观众固定座席3959个、活动座席1076个、主席台座位68个。该场馆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设有运动员裁判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查站、贵宾室、新闻中心等。
设计团队: 设计三院 张波 张晓建 徐丽丽 王子健 何彩云 镡新 郭玉章 冯卫星 张在方 王皓 崔玉恒
位于天津工业大学校园北侧的天津市大学生体育中心整体呈矩形,形状规整、排列整齐,设计者同时结合工大校园色彩特点、历史脉络,使得该建筑群无论是同自身内部还是同整体校园都能达到和谐统一。该体育中心设计于2010年5月,施工时间为2012年3月;建筑面积达39000m2,包含1个有5000个座位的体育馆、1个有1200个座位的游泳馆、1个400米跑道的标准田径场地及1个8000平方米的风雨操场。
该体育中心的体育馆和游泳馆在矩形地域内对峙布局, 3个场馆以矩形为造型母体,两个主馆以长方体作为原石,上下分层错动,并将部分体块从原石内推出,形成相互吸引的态势,使得静态的建筑有了动态的美感。主广场两侧的建筑型体向内倾斜,构成了宏大的入口空间,巨大的台阶直上二层平台,营造出震撼的视觉效果,集中展现了速度美、韵律美与力量美。
该中心场馆外部设计采用了亚金色幕墙,银色机翼形百叶及深灰色铝合金格栅交互使用的色彩组织方式。三种颜色既有强烈的对比关系、同时又相辅相成,高调又不失沉稳的金色又与校园建筑的褐色主基调相一致,是对校园色彩的融合与提升。
由于天津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天津纺织工学院,所以该中心场馆设计构思主要来源自纺织艺术,建筑师通过经纬纵横的“编织”手法构建了建筑的外观,同时金色的铝合金方通表皮,规则的建筑体量也完美地契合了天津工业大学的校园文脉。该体育中心既满足了赛事功能又考虑了赛后功能利用,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目的。
设计团队: 设计三院 张波 张晓建孙亚宁 徐丽丽李涛 镡新杨成斌 张在方
奥运会后、全运会后那些造价高昂、气势恢弘的体育场馆还能做什么?这是城市管理者、场馆设计者和建设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体育建筑向来是作为城市地标而存在的,在我国尤其如此。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我国的体育场馆建设就进入到后奥运时代,故体育场馆的设计思路也从较为关注赛事功能向多元化运营方向转变。北京奥运场馆恢弘壮美的建筑形象,不但表达出中国回归奥运的如虹气势,同时也向世界彰显了东方大国的崛起力量。而此后我国的场馆建设更加务实,以大型赛事为契机,以体育民生为导向,形成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全民健身景象。天大设计总院近年来发挥技术优势,承接了包括第13届全运会的5个场馆在内的多个重要的奥运、全运场馆的设计任务。这些大型场馆也多少透露出未来体育建筑发展的一些端倪。
首先,一个大型体育建筑的兴建都是从“事件性”引发,比如: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体育馆应对的是2022年冬奥会,天津大学生体育中心(天津工业大学体育馆)应对的是2012年全国大运会、2013年东亚运动会和2017年全运会,而近期的天津理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等体育馆建设面对的是2017年全运会。
以大型赛事为契机,选址高等院校作为切入点成为当下场馆建设的主流模式。这种营建策略既满足大型赛事需求,又为高校留下丰富的体育活动资源,不但保证了回报,同时也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由于高校体育活动频繁,又兼具社会开放功能,基本上杜绝了赛后体育建筑大面积闲置的问题。
其次,大型赛事只是低频率事件,如何能将场馆绿色利用是一项艰巨的课题。以河北北方学院体育馆为例,为迎冬奥会建造的室内标准冰球、花样滑冰及短道速滑场地,同时也可以满足该校冬季冰上课程的需求。在冰场上面设计了符合国际篮联标准的弹性面层,易于拆装造价低廉的同时,还满足了包括手球在内的若干球类比赛及训练要求。这种兼顾大赛和日常使用的多功能设计正是当今体育建筑焕发神采的重要举措。
天津理工大学体育馆首层赛事用房创造性地采用了在大空间中以活动推拉隔断划分房间、赛后将隔断沿导轨推入墙边储存空间内的方案,既符合国家规定,又利于赛后利用。本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管齐下的原则,建筑师们充分发挥才智与业主方及体育运营策划公司积极沟通,力求既满足大事件又贴近民众。
我国的体育事业相较发达国家还有落后的一面,新建的体育建筑多为综合性场馆,对赛后的综合运营缺乏系统设计。而发达国家有着良好的体育运动基础,他们建造的多数是主题场馆。比如美国的NBA体育馆,利用成熟的体育运营机构将场馆变成盈利商品,同时也构建了带有自身特色的体育文化。通过深入研究,设计总院提出了要建造能带给体育运动参与者完美体验的场馆设计理念。通过对建筑周边景观的精心打造,吸引师生驻足。体育馆内外也做了精心考量,让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有舒适的体验。只有使用者的好评才能换回赛后的高利用率,才能为巨大投资的收回提供先决条件;有自己特点的场馆,才能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此外,体育建筑设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五大专业还涉及了体育工艺、赛事组织、景观、建筑亮化等诸多内容。凭借着多个国家甲级场馆的设计经验,天大设计总院形成了完备的工作体系,不但能够高效率组织不同专业的设计流程,同时也对跨界学科的协同作战应对自如。
好的作品不是设计者的孤芳自赏,而是要经过时间的验证,要经过广大民众的认可,能够成为他们心中的骄傲且向往的的健身休闲场所。天大设计总院通过奥运、全运场馆的设计逐渐摸索出一条光明之路,希望用设计师的双手奉献给全社会健康的、丰富多彩的崭新生活。 (张波)
(本稿刊登于2017年9月15日《天津大学报》第五版 编辑 李丹 学生编辑 李宜睿)
4月29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持的“陆海水域有害藻华与病原生物高效绿色防控的新...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天津大学团委联合五大道街团工委举办“志愿青春,情暖津城”...
4月29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持的“陆海水域有害藻华与病原生物高效绿色防控的新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