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21日从现场发回的报道:北京都会规划设计院院长李征在“房地产景观规划设计实操案例培训”会上发表讲话:人家都说做得好的永远是下一个,但我觉得做得好的永远是上一个,这个行业留下的遗憾远远是多于收获,由于一再的出现这些问题,我是想把共性的东西提出来和大伙儿分享一下,也为了实现我的承诺,我把我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下。我们是北京都会规划设计院的,我们做的是农业的产业规划,包括环境设计,还有一些新农村建设,做了也有上百个案例,我想对这个行业最好是能够关于我个人的经验提出一些思路。

  我们有一个长春的项目叫百花园,今年八月份开园。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们把现有花卉的生产地做成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地方,通过树林草地和花卉的结合,带给人们一种沉静的感觉。我们在承接一个项目的时候,首先做的是城市设计,遵循景观规划从低到高的原则,尽量保持原生态的景观风貌。我举个以哈萨克族人为主的例子:哈萨克族人是以游牧为主的,他们的家在迁徙中诞生。农业牧业有的时候国外已经超越了一种单纯的生产功能,所以我们希望有表现文化的东西。

  我们做设计的时候,比较难的就是有些想法他不愿意说出来,你这样去做每年来的人流是一百万,但是县城的人数只有两万,所以大多数人肯定是会对这种形式是感到满意的,但是他为什么不这么去做。后来我们也基本想通了,因为那一百万人的权重比不上这两万人,最后我们也是做了改变,比如说靠近城市这一面,我们加了一些装饰性的东西,但是大部分的布局还是采用以前的形式。这个喝水是很干净的,装到锅里直接就可以煮羊肉,还要结合农业这些。

  我们的设计实际是要满足人的这种真实需求,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直到入土为安。这是英国的世博园,这就是他的文化,下面是我们世博会的中国馆,右边是易兰设计的,所以这里还是要反映出一种田园的味道,我们当时的口号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怎么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才能让城市更美好,包括韩寒也是对这个口号大力的抨击,但是韩寒为什么不到乡村去住?这可能就是我们还不够理想。

  北京是田园的城市,但是现在还有古都的味道,原来有人就拿北京和上海比较,说上海人是谁都瞧不起,唯独不敢瞧不起北京人,北京人谁都瞧不起,唯独瞧得起上海人。《读城记》里说过,北京最壮观的是门,最耐看的是秋,只有在秋天,你才能真正体现华北平原的雄风,文化古城的萧散悠远,田园都市的恬淡平和。图为澳大利亚,我们常说的绿化形式往往已经有一种思维定势了,比如说北京要造绿化隔离带,但是效果怎么样?通过这种美化是不能达到目的?深圳比较好,深圳是用山,一般不会被占用,北京的绿化带被蚕食得很厉害。所以城市的绿地应该是有田野,河道,像这些是比较清洁的输送系统。

  现在我们说乡村的发展,可能在未来会成为重点,因为实事求是说,地产的日子不是太好过。北京刚刚也接了一个小项目,现在政府是拿地的时候,想颁发给你找竞争对手,把地价抬得很高,但是你卖又不能想卖多高就多高,有限价,往往拿地的钱大概就是四六,实际上是政府拿得最多,所以将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我感觉郊区还是有它的发展趋势,当然现在官方还是没有太说,但是可能将来会像国外一样,低收入的人进城,高收入的人会出城。很多实际是从地方政府或者既得利益上去考虑,而不是从市场的需求和人性的正常需求去考虑。

  未来乡村景观可能会联系到产业发展,居住环境,和一些功能,包括一些美学。图片为国外的,田地的美和公园不一样,很自然,那就是大自然,但是现在弄的一些五色线,地球仪,绿篱,有时候盖房子也都是成排成行的,现在每天的摆花实际上是水平很低的,实际就是拿花去做素描,没有任何的创新。但是我有时候也说,就是一个礼仪的地方,但是整个的社会的生活不能都是这样,你可以有一部分是做出一种形态,但是更多的地方要让人感觉到轻松,要给人一种家的感觉。图片为水田,水田被养护下来都是不容易的,所以像这样的东西,我们看到田野的时候,中间实际是包含了人的心力在里头,所以有人说,人见到土地和见到水一样,有一种亲自感,这种亲自感来自于五千年和土地的沟通。

  复合植被、有机减排、农林牧复合经营与生物多样性网络安排、提升农地生产力减少垦殖、改善土地养分及动植物管理技术、通过景观规划保证提高生活水平、生态保护、农业高产可持续发展。农庄是以绿色、生态、环保为目标,以资源有效利用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集农业生产加工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规模集约化农业公司。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

  建设中暴露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参次不齐,缺乏自身特色。解决方法是明确定位、聘请专业团队、整合内外资源,推进专业化管理形成品牌效应。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