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洁(周雨彤饰)因车祸致残,为了追逐更好的自己,孤身在外打拼成为大城市的职场精英。
两个年轻人在小镇重逢,引领观众走进一个温暖动人的故事。它不急于展示波澜壮阔的情节,而是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并经由一堂生命课与一道人生选择题,透露出“温暖现实主义”的底色春色满满,温暖动人。
主人公陈麦冬是南枰小镇的一名遗体整容师。他的职业是与死亡打交道。不可避免地,《春色寄情人》对于死亡议题有诸多聚焦。
一直以来,人们常常回避谈论死亡,也对死亡有各种避讳,《春色寄情人》通过日常化死亡相关的职业,促使观众正面直视和讨论死亡,提高观众对于死亡这一生命必经阶段的认识。
陈麦冬的职业设定,也有助于消除观众围绕死亡和殡葬行业的偏见与误解,让观众了解到遗体整容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对这一领域工作者的理解和尊重。
遗体整容师的职责是给予逝者最后的尊重与关怀,体现了对生命完整性的敬畏。通过展现陈麦冬的细致工作,《春色寄情人》传达了死者有尊严、也需尊重的信息,带着观众去思考如何更好地珍惜生命、尊重死亡。
对于公众而言,最难的是如何接受死亡。这也是《春色寄情人》的剧情重点。经由陈麦冬遭遇的一个个死亡故事,电视剧展现他如何通过遗体美化帮助逝者家属获得心灵的安慰,如何帮助他们通过死亡的视角反观生命,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从而鼓励人们活在当下,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达到情感上的治愈效果。
比如庄洁的弟弟庄研在河边绘画时,意外发现漂浮在河面上的尸体一名去河里游泳溺水身亡的未成年人。庄研第一次直观感受死亡,他难以接受这样的冲击,不解地问:“很快,除了他的父母,都不会有人记得他了。那这样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呢?”
陈麦冬告诉他:“死亡是最让人无能为力的,也是最公平的,每个人的骨灰重量都是一千八百克到三千一百克。它从不以成功或失败论英雄,只要存在过,就已经是意义了。”
庄研的看法也是很多观众的看法。陈麦冬的回应告知了我们:死亡是每个人最终都要面对的自然法则,无论贫富贵贱、成功或失败,在死亡面前,人类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坦然面对死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其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外界评价的成功标准。每个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非凡的,值得尊重和纪念所以,不要因为死亡的到来,而怀疑活着的意义。
在庄洁的继父意外去世时,悲痛不已的庄洁一时也难以接受。陈麦冬安慰她:“跟我们亲近的人离世,有可能是老天给我们发的信号,提醒我们,最可靠的那道屏障消失以后,迟早会轮到我们自己。正因为生命有大限,我们才更努力地去生活,去创造,去爱。”
亲人的离世让我们直面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没有任何人能永远为我们抵挡生命中的风雨。这不仅是对死亡的直接认识,也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体会提醒我们生命短暂而珍贵,要珍惜每一刻。
当生命中最可靠的屏障消失,我们看到自身的脆弱,并从中觉醒我们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应该学会独立和坚强,为自己的幸福和成长负责。
在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后,我们要更加致力于创造:无论是美好的回忆、有价值的作品,还是对社会的贡献,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留下痕迹,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有所不同。
剧中充满了类似的温暖的生命教育,如同一缕缕温柔的春风,轻轻拂过了我们心中对死亡最深的恐惧与迷惘,让我们以更加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离别,并在失去中找寻继续前行的勇气。
陈麦冬,小镇的遗体整容师;庄洁,大上海的职场精英。故乡与他乡,小镇与大城市,是他们不同的人生选择,也是他们爱情的现实距离。
故乡是成长的摇篮,那里有家人和亲朋好友。留在故乡能够更方便地照顾家人,维持紧密的社会关系。照顾奶奶,是陈麦冬留在小镇的理由之一。
陈麦冬送走小镇里的很多人,逝者的家属也希望陈麦冬是送他们最后一程的人,这样或许他们就能与先走一步的亲人再次“团聚”。陈麦冬答应他们,这是他的承诺。
留在故乡,也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与社会责任。家乡需要陈麦冬,陈麦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变得更好。
留在家乡,还体现出年轻人更加多元的价值观念。他们对成功的定义不再单一指向于物质成就或大城市的生活体验,而更加重视内心的满足,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一个曾经只能靠拐杖丈量世界的人,千里迢迢在这扎了根,已经是奇迹了。我走在上海的街上,不会有人留意我的腿在这儿,只要足够强,人人都可以住上高楼。”
对于庄洁而言,上海不仅是地理上的迁移,也是心理和精神上的一次重大跨越。她在这里挑战自己的极限,克服了身体的不便,实现了个人的成长和突破。
在上海这样国际化的大都市,人们来自五湖四海,文化背景多样,对差异的容忍度相对较高,庄洁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等与接纳。她不再因为身体的残疾而受到过分的关注或歧视。这样的环境让她觉得自在和自信。
同时,城市越大,机会越多,为每个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台。只要努力,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激励着庄洁不断前行。
“我确实很喜欢陈麦冬,但我更喜欢上海和我自己。”这曾是庄洁在情感与个人发展之间进行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展现的是她对自我实现的渴望、对独立自由的追求以及勇于面对未知挑战的勇气。她试图在维持个人成长与情感关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使这个过程可能会伴随着艰难的选择和牺牲。
由此,在故乡与他乡的人生选择题中,《春色寄情人》并没有给出一个绝对的好坏评判,而是尊重不同选择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每个人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理想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无论是留在熟悉的环境还是勇敢追寻远方的梦想,都值得尊重。
这种开放式的思考,也鼓励观众进行自我探索,理解每种选择背后可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帮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更加明智和符合个人意愿的决策。
《春色寄情人》无疑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它勇敢地触及相对“禁忌”但又至关重要的主题死亡,同时结合年轻人在故乡与他乡间抉择的普遍经历,展现出深刻而真实的现实主义视角。
它的现实主义,是“温暖现实主义”风格。在展现现实议题的同时,着重展示人性中的美好,如亲情(庄洁一家、陈麦冬与奶奶)、友情(陈奶奶与林奶奶、庄洁与王西夏)、爱情(陈麦冬与庄洁)的力量,以及人们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和坚韧精神,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剧情和人物关系中充满温情,强调理解、宽容和互助即使是最艰难的情境下,也能找到温暖人心的瞬间,减轻作品的沉重感。
在小镇背景下,剧集的叙事节奏、色彩运用、音乐配乐等都偏向于柔和、温馨、充满烟火气,营造出抚慰人心的氛围,使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可以说,《春色寄情人》是一部“春色满满”的剧集。每一个场景仿佛都被春光轻柔地抚摸过,色彩斑斓而不失清新;小镇生活徐徐展开,犹如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画卷;陈麦冬与庄洁的情感交流,像是春日里细雨绵绵,滋润心田;剧集对于生命教育和人生议题的温暖思考,如同春风拂面,悄然间吹散沉重、烦闷与纠结,带着万物复苏的气息,激励着我们拥抱生活、无畏前行
沉浸在《春色寄情人》的故事里,是春日里的一场悠然漫步:既有花开花落的轻盈与短暂,也有树木抽芽的坚韧与希望。春光正好,太适合加入这场漫步。
云南省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17日在该市摩天岭林区放归67只飞禽,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普通鵟、游隼、黑喉噪鹛、画眉的数量达55只。
该条公路介于安徽绩溪与浙江临安之间。“皖浙天路”荆州段全长31公里,最高处位于山云岭隘口,海拔1158米,沿线古村落、梯田、峡谷、瀑布比比皆是,如同一幅巨轴山水画卷。
“2021年3月份,我改造了自家的酿酒作坊,拆除原有的传统酿酒装置,换上了电锅炉和电蒸锅,实现了电气化生产,生产效率大大提高。2023年,我酿酒的净收入超过了16万元。”青海海东市互助县班彦村村民吕有金说。
在海南海口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众多潮流新品和老字号涌现,许多展馆都能看到国潮精品和非遗技艺的身影。他们带来了哪些首发新品?又如何推动中国优质的消费品走向世界?
“陪拍师”们主打陪伴式拍照。在社交平台上,他们以较低廉的价格及高效的出片率,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青睐。据记者了解,近一段时间,不少“陪拍师”接单接到“爆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