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记者走进位于十四师二二四团七连的草根堂工作室,只见宋玉正在认真雕刻一块石头。
宋玉创作以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为主题的手工文牒、手工玩石、鹅卵石笔筒、墨玉料印章等纪念品。
翻开手工文牒之《宋玉眼中的兵团》(篆刻篇),刻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愚公能移山 我开万古荒”“沙漠之眼 昆仑之门 老兵之城”等字眼的红色印章印拓在丝绢布上,外加宋玉手写的释文,别出心裁。
宋玉创作的手工文牒、手工玩石、鹅卵石笔筒、墨玉料印章等纪念品。十四师昆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春燕 摄
宋玉还将四十七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挂满果实的红枣树等元素,雕刻在手工玩石、鹅卵石笔筒上,表达对第十四师昆玉市的热爱,也让更多人通过这些雕刻作品了解第十四师,了解兵团。
“材料都是就地取材,设计的初衷是展现老兵精神和红枣文化,希望这些作品可以被兵团文旅局选中收藏。”宋玉说。
宋玉从小就喜欢雕刻,上中专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河南南阳从事玉石雕刻工作。2009年,35岁的宋玉和妻子从河南来到二二四团七连,成为兵团职工。他一边种植红枣,一边从事玉石雕刻、泥塑、根雕等手工艺。
“玉石、鹅卵石、葫芦、树根、枣核……这边可以用的材料非常丰富,而且文化多元,在日常的劳作和生活中,我获得了很多灵感。”宋玉说。
宋玉把自己的工作室命名“草根堂”,不仅表明自己生活在基层连队,更表达着艺术来源于生活。
2018年,宋玉创作了“西域圣果”玉石作品,巧妙地运用胡杨雕刻了一位笑容满面的维吾尔族老人,老人手捧红枣,红枣选用玉石雕刻,创作灵感就来自他种植红枣的经历。这件作品获得了当年的兵团级奖项,个人也获得了“兵团文化能人”称号,还被推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宋玉和李延春正在雕刻大型雕塑作品《拓荒》。十四师昆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春燕 摄
宋玉在积极发展自己雕刻事业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拜师学艺,他都来者不拒,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他们,找他学习雕刻技艺的兵地群众近200人。
二二四团二连职工李延春是最早跟随宋玉学习雕刻的学徒之一,他曾经在饭馆学习过菜雕,有一定雕刻基础,学起玉雕和木雕非常快。
这段时间,他一忙完地里的活,就协助宋玉一起完成大型雕塑作品《拓荒》。这个雕塑作品主体是一头劳作的拓荒牛,后面拉着一颗硕大的红枣,雕塑高5米、长9米,是为了纪念二二四团建团20周年而创作的。
“跟着宋老师学习雕刻技术,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靠这门手艺一年还可以多挣两万多元。”李延春说。
2017年,宋玉在第十四师职业技术学校设立了工作室,把传统文化带进校园。他利用闲暇时间,一直免费为学校缝纫班和装饰装修班的学生教授美术图案创作、民族家具图案雕刻等课程。
在二二四团这片热土,属于宋玉的雕刻故事还在继续,他通过一件件作品记录生活、赞美兵团,也通过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雕刻,爱上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