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鹿的解释是:“鹿,善聚善散,皆体健壮,但性胆尤怯,饮水见影则奔。”可见古人对鹿的关注和观察是非常仔细的。这是鹿文化产生、发展的基础。美丽的丽繁体写作丽,而丽字从鹿,说明从古至今人们认为鹿是美丽的。

  无论是那独特的角,还是油光水滑的花纹斑点皮毛,以及修长健壮的四肢,尤其是鹿天性中的善良、柔美、内敛的气质,更是值得人们的赞美。

  鹿科(Cervidae)是哺乳纲偶蹄目的一科动物。体型大小不等,为有角的反刍类,分布于欧亚大陆、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北美洲、南美洲的南纬 40°以北地区及西南非洲,全世界共16属约47种 [3] 。

  鹿科动物其特征是生有实心的分叉的角,一般仅雄性有1对角,雌性无角,体长0.75~2.90米,体重9~800千克。

  鹿茸是名贵的中药材,肉可食用,皮可制革。世界各地将鹿列为保护动物。驯鹿是鹿科唯一驯化的家畜

  眼窝凹陷,有颜面腺;有足腺;无胆囊。体长0.75~2.90米,体重9~800千克。胃4室,反刍。牙齿32~34枚。腿细长,善奔跑。多数种类具角,无角种类则具獠牙状上犬齿。

  角是雄鹿的第二特征(仅驯鹿Rangifer tarandus雌雄皆有角),同时是争偶的武器,其生长与脱落受脑下垂体和睾丸激素的影响。北方的鹿过了繁殖季节,角便自下面毛口处脱落,第二年又从额骨上面的1对梗节上面的毛口处生出,初长出的角叫茸,外面包着皮肤,有毛,有血管大量供血,分杈;随着角的长大,供血即逐渐减少,外皮遂干枯脱落。1~2岁生出的初角几乎是直的,以后角的分杈逐年增多,到成年后定型。有角种类的雌鹿如无角亦不具獠牙状上犬齿。雄鹿大于雌鹿。毛色冬深夏浅,多数幼鹿有白色斑点,有的种类(如梅花鹿Cervus nippon和豚鹿Axis porcinus)成体也有斑。足4趾,第三和第四趾发达,支撑身体重量,第二和五趾退化变小。雌鹿有2对乳头。热带鹿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一年发情多次,角不脱落;温带鹿晚秋至冬季交配,多数一雄多雌,每胎产1~2仔,多达3~4仔

  是环北极分布动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和北美大陆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已人工引进到南乔治亚岛上,生有状况良好。据考证,我国驯鹿与贝加尔湖东北部尼布楚河上游温多苔原高地的驯鹿有渊源关系(马逸清,1992)目前,国内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

  濒危情况:我国驯鹿都是半家养种群。由于长期近亲繁殖,遗传衰退严重,加之疾病、天敌为害,生死数量大致相抵。

  鹿在上古时代是一种常见的动物,也是被猎杀的重点对象。卜辞中有不少商王“逐鹿”“获鹿”的记载。后来鹿的数量减少了,但仍然是皇室田猎所喜欢的对象,因此有“逐鹿中原”“鹿死谁手”等说法,这里的鹿实际上已经由鹿这个动物引申指一种政权、权势。如《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裴驷集解引张宴曰:“以鹿喻帝位。”一说,这里的“鹿”是双关的用法,暗指“禄”。

  鹿与战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由于鹿是古时人们经常追逐捕猎的对象,于是,当人们目睹统治阶级对权力的追逐时,便很自然地联想日常生活中逐鹿捕猎的情形,并以此为喻,使鹿具有象征的意义。

  鹿寓意和象征有美丽、爱情、健康、权利等,在古代鹿被视为神物,认为鹿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那些长寿神就是骑着梅花鹿,在商代鹿骨已用作占卜,殷虚还发现鹿角刻辞。

  东周时期,楚墓中流行使用本雕镇墓鸟兽神怪,它们的头上都安装真实的鹿角,形成楚文化的特点。古人婚嫁的时候,男方要送给女方两张鹿皮作为聘礼,来迎娶美丽的姑娘。所以它也被人当作爱情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