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塘洞村土江山地处猫儿山原始森林中,平均海拔900米以上,至今完好保存着原生性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植被,森林覆盖率达到99.9%。山中古木参天,藤萝缠绕,弥漫着树脂的芳香;山间溪水潺潺,泉水叮咚,尽显宁静安逸的意境美。

  地广人稀、信息不畅、无电力……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土江山居住的村民都陆续搬走,如今方圆几十里只有一户人家。山里人想出去,在外事业有成的陈虹米却想着回来,并投入千万资金“无中生有”搞民宿。在外人看来,这简直是一个“疯狂”的举动。

  修竹楼、建鱼池、整菜园,四年的时间,打造起一个35亩的“山里文化”乐园,陈虹米仿佛原始森林里孤独的“拓荒者”。但在他看来,土江山正是他实现心中梦想的地方。

  土江山,一块地形呈葫芦状的山谷盆地,它甚至不是一个村屯,准确地表述是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塘洞村下白竹江组土江山。土江山也只有三家人居住,守着千亩山林,仿佛与世隔绝。

  “我们土江山人一直遵循四句古训:春天不进山,冬天不下河,晚上走路带火光,白天排刀不离身。从这几句古训也不难看出,我们生活的环境是比较原始的。”陈虹米说,在他的记忆里,小学时他们需要走十多里山路到村里学校上学。“村里的小朋友一起,基本上大清早就要起床,然后匆匆吃过早饭就出发,要走到中午才能到学校。”

  由于彼时年纪尚小,陈虹米对土江山那段“刀耕火种”生活的记忆,除了觉得艰苦以外,也找不出别的词来形容。中学,他随着父亲搬出了大山。“那时候父亲在外面做生意,我就跟着出去生活了。当时也蛮高兴,心里想可能再也不会回这个‘苦地方’了。”

  2002年,陈虹米考上了西安外事学院,不过只上了一年大学,他就选择了退学。“当时家里竹制品生意做得比较好,我就想到社会上继续‘学习’。2004年,我去了深圳,当时的深圳正蓬勃发展,所以我觉得有很多机遇,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在深圳,陈虹米干起了销售员,一干就是三年。

  2007年底,陈虹米回到了桂林,开始创业做民俗产品。在桂林工作了十年,他把店面覆盖到了整个广西。不过,陈虹米并不想继续待在“舒适圈”里。“当时有一个前辈和我说过一句话,最有意义的工作就是找到一个做一辈子都不转行的行业,享受在这个行业里的‘其乐无穷’。”陈虹米说,他本人也一直在谋划创业的事情,受到前辈的启发,他更是下定了决心。

  不过,创业要做什么,陈虹米并没有很好的思路。很快,他嗅到了一个“商机”。“当时我比较关注全国的大市场,看一看市场上有哪些‘风吹草动’。结合近几年老龄化的趋势,我从众多的信息中看中了‘康养’这个提法。”陈虹米说,决定从事这一行以后,他立刻想到了回资源。“看到‘康养’这个概念,其实我脑海里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土江山。过去觉得山里苦,但现在从这种‘苦’当中,我反而琢磨出了一些滋味。我想回去建一个类似养生谷的地方,让土江山的风景和健康生活方式被更多人所知。”

  彼时,土江山的自然条件似乎和“创业”这个词完全不搭边。“其实我有心理准备,这条路会很难走。我们回来调研的时候,土江山只有一条机耕路,还是十多年前矿山倒闭留下来的,基本不具备车辆通行的条件。”陈虹米说,2018年,他开始着手修路。由于土江山地方偏僻,5公里左右的道路,他修了半年,花了60多万元。

  2019年,陈虹米的养生谷建设全面铺开。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他就在土江山建起了一个35亩的庄园。此外,除了他自己家的600亩山林外,他还租下了3000亩山林,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前后投入资金已经达到600多万元。

  如今,21栋独立竹楼、竹亭、连廊点缀在土江山山岭之间,颇有意境。“一开始建,我就只请了20多个工人。因为我们这里竹子比较多,所以我就萌生了用竹子当建筑材料的想法,没想无心插柳,大家都很喜欢。”下雨时节,土江山大山里雾气飘渺,竹楼和竹林相互掩映,宛如置身书中的场景。站在阳台上,深吸一口,清新香甜之气直入肺腑。

  今年“五一”前,陈虹米的民宿订单爆满。但由于下雨冲毁了山路,游客一个也到不了,不过仍有许多游客没有直接退房,而是选择了延期再来。

  道路情况稍好一点,游客的车上不了山,陈虹米都是开着自己的越野车把游客接上山。

  “土江山的温度比桂林普遍低十度左右,所以夏天很多人选择来这里长住。”陈虹米说,去年一年他的民宿接待了一万多人,算得上土江山有史以来最热闹的时候了。“广西周边和广东的客人比较多,有些是亲子游,也有些年纪比较大一点的游客,住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的很常见。”

  每年6—11月,是游客来土江山的高峰期。而在岁末年初的几个月时间,土江山几乎只有陈虹米和两个工人在住。“有时候也会觉得孤独,但大多数时间,我都是很充实的。我一点一点丰富我的养生谷,开辟菜地、鱼池和鸡圈鸭棚,让客人体验种植、饲养、打捞。我这里吃的东西都是自己种养的,也不可能出去买。”陈虹米说,除此之外,他还走遍了周边的森林山谷,认真设计旅游路线多个瀑布,所以我有空时就把它们一个个都找到,再发掘周围有什么好去处。比如,有的地方适合煮茶,我有可能会就近搭建一个亭子,有的地方适合写生、拍照,我就在不破坏生态的情况下,设计合适的场景。”

  陈虹米说,他像是一个孤独的拓荒者,只不过他是在耕耘梦想。“我是土江的人,小时候大家都希望我们这里能热闹起来,大家都来我们的家里做客。现在,我觉得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个梦想。”陈虹米告诉记者,目前政府正在积极改善交通环境,他自己也打算再追加200万投资,增建5栋竹别墅,并增加一些软装和配套项目。

  “我一直在思考,康养到底是什么。过去我们理解的康养,还没有从旅游的思维中跳脱出来。到了土江山以后,我开始直观接触康养这个概念。你想想,我们对老人的定义,除了身体机能方面的衰退以外,还有思想、精神活跃程度的减弱,但这是可以通过环境改善的。山里的老人一直在做事和思考,他们的生活方式很健康。”陈虹米告诉记者,他之所以想打造一个“旅居”的养生谷,主要是让来这里居住的游客体验山里人真正的健康生活方式。

  “菜可以自己种,也可以我们种好了客人自己随意采摘,也可以漫山遍野找野菜,我们会给客人提供厨房,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做饭。此外,我们还会因地制宜,加入一些民族文化元素,从农耕、篝火晚会、舂米以及特色饮食等方面,让客人体验刀耕火种的生活。”

  除了民族文化以外,洁净的空气、纯净的水和近乎零分贝的噪音,让陈虹米的“设想”更有维度。“我打算再弄一个书院,设计一个禅修场所,让大家自由阅读和丰富精神生活。”

  “我们塘洞村还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过去老人也经常讲红军过土江山的故事。所以我想,接下来,我还要琢磨一下怎么把红色文化和养生谷结合起来,让土江山文化维度更为丰富。”在陈虹米看来,如果开发土江山是在耕耘梦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文化乐园”,则是让梦想“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