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2019福山外国语开幕式激动人心的兴奋劲儿,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的福娃们投入到了融合课程的探究中。这可是福娃们翘首以盼的活动,也是福山外语节“中国文化周”的重头戏。中国传统建筑是本次外语节融合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分成园林、桥梁、民宅、古建筑和亭台楼阁五大板块。老师们周到而细致的活动组织,福娃们认真而积极的全程参与,家长热情而有序的大力支持,使得“传统建筑”这门课程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经典之门。
站在一(8)班门口,喜庆卡通的蒙古包造型吸引着福娃们,门口长廊上,“中国传统民居发展历史展”的展板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民居的发展史。而室内,教室的四周都别具匠心地贴上了各种民宅的墙贴,让人仿佛置身在民宅博物馆中。“走进民宅”的主题鲜明生动地凸显出来。
在课堂上,福娃们通过文字和图片感知各具特色的民居,知道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概念,了解了中国民居可以按基本形态、地域和省份、民族和宗派等类别来划分,在大家制作的展板中,土楼、窑洞、吊脚楼、蒙古包、四合院各种类型的民居一一展现。在老师的组织下,大家还一起动手搭建各种建筑模型,感受建筑的造型美和搭建的精巧。动手又动脑,体验真丰富!汤若圆小朋友学习了课程后说:“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幅员广大,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尽相同,人们为了舒适地居住,因地制宜,创造出了多种格局特色的民居,因而中国民居的多样性在世界建筑史上也较为鲜见。我真为文明祖先的智慧感到骄傲!”赵采文小朋友别有感触地说:“我最喜欢福建的土楼,大家住在一个圆圆的房子里,就像我们永远会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多么的温馨惬意!”
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素有“园林之城”之称,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它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也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走进福山瑞华校区二(8)班,空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白墙黑瓦一张张精美的明信片在随风轻摇;外墙、玻璃窗上,绿树、奇石、湖泊、荷叶,映衬着飞檐,环绕着长廊,一幅幅稚嫩却传神的园林手绘图张贴得错落有致。这是苏州园林?没错,二(8)班“美丽园林”就是以苏州园林为研究对象,探索园林这种江南特有的建筑。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大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这些名园的建筑特点,并用画笔来描绘图像,用纸艺来搭建模型。更有意思的是,通过探究,孩子们发现了苏州园林中多用建筑物的门框、窗框或亭、楼阁外廊的柱与檐、栏构成的方框构景。利用这个特点,大家设计了利用压花器来制作书签的活动,把精美各异的方框图案和手绘图案结合起来,设计自己眼中最美的框景,在一个个小设计师手中,一张张颇具个性的书签诞生了,各不相同的框景图案让人忍不住期待它们能变为实物。
说起上海的园林,大家不由自主就想到了豫园。和苏州园林一样,豫园也同为江南古典园林代表。画一画眼中的豫园,写一写印象中的豫园,搭一搭心中最美的豫园。于是,在福娃们的手中,就诞生了那么多形式各不相同的作品。最令人叫绝的是大家一起合作,用小木棒搭建豫园九曲桥。九曲十八弯的造型在灵巧的孩子们手中呈现,让人不得不赞叹孩子们的耐心、细心和一颗匠心。四(3)班张雨鑫同学回忆道:“通过这次探究活动,我了解到中国建筑的大致构造、古建筑的标志性特点、整体园林的布局,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模型制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埋头钻研、默默深耕的工匠精神,感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为美丽的祖国感到无比骄傲!”
书院,是中国唐宋至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对于中国历代读书人来说,书院是个庄严而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郑州的嵩阳书院,培养了一批批有识之士。
三(1)班向经典致敬,把书院搬到了福山的校园里。看,漆黑的仿古门楣下,“精灵书院”四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麟趾春深千岁酒,莺声日暖四时花”的红色对联平添几分雅气。“进书院,习古韵”,通过家长进课堂的活动,同学们聆听了《中国古代文化》等系列讲座,为外语节活动做了先行的铺垫。而在融合课程学习中,福娃们不但了解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由来、书院建筑的特色、书院文化的历史,切身感受祖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风雅一回,执一柄美丽的扇子,画上自己最向往的书院,把学习活动变成了激发内在学习动力的触发点。瞧,一个个着古装的学童,轻摇绸扇,口吟诗篇,真让人以为穿越了时空,走进了古代的书院中。张莉彦同学说:“我觉得每年的外语节都十分有意义,让每位同学学习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知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将来走出校门,走向世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中,亭、台、楼、阁、轩、榭、廊是必不可少的构园建筑要素。中国园林几乎离不开亭子,亭在园景中是一个“亮点”,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亭,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文人雅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亭在园林中代表的不仅是观景建筑,它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体现,是人们对于艺术对于美的一种追求。
走进四(8)班的教室,一把把倒挂的油纸伞,一幅巨大的“小桥流水,江南亭韵”的宣传画,让人仿佛置身在诗意流淌的烟雨江南。福娃们在前期探究中,了解了关于亭子的历史、作用、建筑特点,还搜集描摹了各种江南园林中亭子的图像。而在课程学习中,大家两两合作,为福山校园设计一座亭子,完成一份设计图,配上设计意图,并登台讲解。学习知识,是为了实际应用,老师们的设计,让人不得不感慨,真的很走心。
桥梁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个辉煌的篇章。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建造了数以万计的桥梁,它们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辉煌的桥梁成就在东西方桥梁史中占有崇高的地位。
三年级的福娃们课前大量搜集资料,以手绘的方式,用画笔描绘出一座座上海有名的桥梁,或者自己心目中的桥梁。在课堂上,他们欣赏中国各地从古至今著名的桥梁,学习了桥梁建造的巧妙办法,还自己动手实践,用A4纸来建造最坚固的桥梁。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设计不同的方案,测试桥梁的承重力,他们惊奇地发现,纸桥的承重力和桥面的宽度厚度有关。在探索中领悟,在探索中发现,这就是学习和实践的魅力呀!
五年级的福娃们视野更为开阔,动手能力更强。在“桥接未来”这个主题的引领下,他们搜集资料,把自己感兴趣的中国桥梁知识做成了探究小报,“古今桥梁知多少”的墙报展,详细罗列了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名桥:从赵州桥到港珠澳大桥,从南京长江大桥到杭州湾大桥,从扬州的二十四桥到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或手绘,或电脑编辑,一张张画面生动,内容丰富的桥梁知识小报,丰富了大家对于中国各地名桥的认识。更令人赞叹的是,福娃们的视野并没有停留在简单了解这个层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化身桥梁设计师,分工合作,利用各种厚度的瓦楞纸,绘图、剪切、拼接,设计制作出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大型立交桥。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饶有兴趣地听取了郭佳怡同学的介绍,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手中的相机也对着福娃,对着福娃们的作品不停地咔嚓着。
这个春天,在福山徜徉,你会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们是经典的,值得传承的。而福娃们,在探究,在感悟,在实践,更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