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海南区,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如母亲般哺育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深厚博大的黄河文化也让这里有了发展的依托。近年来,海南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弘扬北疆文化,围绕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农文旅商消费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努力做强农文旅商产业融合这篇大文章。

  黄河穿海南区而过70公里,为这里留下了丰富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该区不仅拥有高山草甸、被誉为植物界中的“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四合木等自然旅游资源,还拥有黄河西行客栈、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明长城、蒙医学府满巴拉僧庙等历史人文景观。

  盛夏时节,位于海南区赛汗乌素村的黄河西行客栈迎来了一年中的旅游旺季。天下黄河向东流,但九曲黄河自宁夏进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却一路北上,走到这里便改道西行。盛夏骄阳似火,西去的黄河与黄绿相间的林带草地、黄墙红瓦的民居小院相映成趣。

  黄河西行客栈是海南区精心打造的文化旅游项目,集观光、民俗体验和农家乐为一体。负责开发建设黄河西行客栈的乌海市君晨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马新义告诉笔者,1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基础设施滞后,村民也没有致富门路。

  近年来,海南区围绕“突出黄河特色,做强旅游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经过多年发展,黄河西行客栈再现黄河风情美景,成为乌海市及周边地区颇有名气的景点。与此同时,黄河西行客栈在海南区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打造黄河入蒙首站文化IP,推出黄河入蒙观光、黄河风景体验、黄河美食品鉴和乡村休闲旅游等活动,这更加扩大了这里的知名度,每到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

  海南区书画院的鲁婷从小生长在黄河边,自小就喜欢黄河石。前几年,她尝试将泼墨造型和工笔技法运用到黄河石彩绘创作中,没想到,形态各异、朴实圆润的黄河石被赋予艺术特性后,一下子火了起来。如今鲁婷的黄河石彩绘也成为了海南区一张特有的文化名片。

  近年来,海南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时间节点、讲好黄河故事等题材,积极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结合黄河文化、农耕文化、“三线精神”创作书法、美术、剪纸、文学、音乐视频MV等作品。其中,撸板呱嘴创始人袁沛耀《唠家常》作品获第十三届内蒙古自治区艺术“萨日纳”奖曲艺表演奖,鲁婷黄河石彩绘《福河儿女》系列石获第十三届内蒙古自治区艺术“萨日纳”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同时,海南区还编撰完成《口述黄河入蒙第一站》《逐梦黄河几字弯》《黄河几字弯上的激情岁月》书籍,启动自治区首家黄河入蒙第一站线上博物馆项目,并列入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大力弘扬新时代黄河文化。

  黄河这一段,有着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盛产优质鲜食葡萄和优质葡萄酒。赛汗乌素村的阳光田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有名的葡萄酒生产企业,近年来,搭着村企合作的快车,赛汗乌素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小镇”,与村庄融为一体的阳光田宇国际酒庄还成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坐落于海南区拉僧庙镇图海山上的满巴拉僧庙修建于乾隆43年(公元1778年),是一座少见的经医双修寺庙,更是内蒙古西部地区最早的蒙医学府。僧人们在钻研佛法的同时也精修医学教义,他们利用附近的药材研究出数十种蒙藏药秘方,造福一方百姓。如今的满巴拉僧庙已是集蒙医体验、民俗风情观光为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区。

  今年“五一”假期,位于海南区的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园迎来不少本地和外地的游客,大家走进这里,参观、了解和感受小三线建设的历程和军工文化。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是内蒙古首个军工文化“三线记忆”纪念馆,全面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内蒙古小三线军工系统建设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小三线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激情岁月。近年来,海南区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在留住地区特色的城市历史记忆,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和历史建筑的同时,也为文旅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黄河岸畔美丽的赛汗乌素村、浪漫静谧的葡萄酒庄、古老神秘的满巴拉僧庙、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园……如今,这样的特色景点让很多来过海南区的游客都流连忘返,大家不禁感叹,原来祖国北方也有一个美丽的海南。

  目前海南区共有5个A级旅游景区,其中,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2个、2A级旅游景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自治区星级旅游接待户3家。

  聚焦这些文旅资源,海南区近年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IP,着力推动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在打造消费业态和场景方面,海南区一方面积极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场景和文创产品,绘制黄河几字弯手绘墙,设立“黄河入蒙首站”黄河石标志和母亲河形象标识,建设“海南黄河西行客栈”“我们如此热爱黄河西行客栈”打卡点景观小品;举办首届“根植文化沃土 创享北方海南”文创设计评选大赛,打造小三线原创文化产品“夺冠第一枪”酒、“三线盲盒”,文创企业原创产品乌海砚,黄河文化手绘黄河石“福河有机糯玉米碴”“福河手工面粉”等文创产品,积极参加各类文博展会。特别在今年,海南区文创产品首次在全国文博会亮相,全方位展示了海南区文化产业新成果、新魅力。

  另一方面,海南区把节庆活动作为激发旅游消费的重要载体,以节兴商、以节聚势,抢抓传统节日和周末的市民消费需求。今年“五一”假期,海南区举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游北方海南 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海南区一刻钟生活圈”消夏集市购暨北方海南·黄河风——相遇海南 集市游乐文化旅游活动,开通“红石榴旅游线路”,打造“民族团结号”专线,设立乡村振兴展位,助力农产品展销。此次活动累计接待游客34.5万人次,旅游及带动周边收入约650万元。围绕“创新风、活跃风、聚气风、走心风”,海南区还积极开展文艺演出、戏曲表演、经典诵读、儿童魔法剧演出,以及非遗展演、民俗展演、文创产品展览、书法作品联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为城市增色,让市民因文化受益。

  海南区紧抓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海南区乡镇多功能全民健身馆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推进海南区“小三线”及周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治理修复项目,并计划实施小三线军工文化园新建乌海市产业工人教育基地建设项目。通过一个个重点项目带动,开辟农文旅商发展新境界。

  为使“沉浸式”旅游和“体验式”旅游相结合,海南区还开设了悦动风行黄河情之运动线路、自然耕读天地情之农旅线路、山水田园合家欢之休闲线路、医养食疗保健康之养生线路、不忘初心拓未来之红旅线路、炫酷科技工业风工旅线条精品旅游线路,将全区旅游景点有效整合,分类串联,供游客选择。

  此外,海南区积极在“农文旅商+”上做文章,积极推进线上服务+农文旅商、文化活动+农文旅商、文旅产业+农文旅商、精品路线+农文旅商、文化生活一刻钟+农文旅商,不断推动农文旅商焕发新生机。近年来,海南区着力加强建设“北方海南 黄河风”品牌建设,充分依托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传统节日等来加速农文旅商融合发展。通过“乡村集市、音乐节、帐篷节”、元宵节、5·19旅游日、广场文化艺术节、8·8全民健身日、农民丰收节等因地制宜扩展相应的旅游特色项目及旅游活动,并借助文艺演出、农副产品展销、旅游产品推介、体育赛事活动、非遗项目展示售卖等形式,宣传地区文化旅游品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2022年,“北方海南·黄河风”农民庆丰收活动列入全国100个丰收节庆特色活动。

  海南区还将文化旅游创意、演艺、工艺美术与旅游资源整合,加快培育文化旅游精品,为文化产业发展开拓了新渠道、新空间。借助鲁婷黄河彩绘石设计黄河文化特色旅游产品、以及黄河第一村葡萄、雀儿沟小米、万亩滩有机面粉等民俗文化旅游产品,通过线下售卖产生经济效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沿着这条大道,海南区将在挖掘文化资源、推动数字赋能农文旅商融合转型发展、加强农文旅商融合线上宣传推广力度等方面下功夫,持续深入推动农文旅商深度融合,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北方海南”这片热土。(郝飚 闫振)

  在乌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内,乌海市广锦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现场,塔吊林立、大型机械设备川流不息。该项目于2023年4月开工土建工作,总投资约57.7亿元,项目分2期建设,一期建设30万吨BDO项目,二期建设30万吨PBAT项目,建成以后预计年产值达54亿元。

  BDO装置采用低压炔醛法技术,需要甲醛、乙炔和氢气三种原料。该项目利用广聚公司以煤为原料生产的甲醇生产甲醛,在产业园经过深加工生产电石制乙炔和氢气,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乌海市广锦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浩介绍,投产后生产的产品可应用于轻量化工业材料、生产高级运动服、游泳衣等高弹性针织品,以及农药、医药、化妆品和可降解塑料等领域,前景广阔。根据项目建设规划,2025年将生产出BDO原料产品,届时从煤到BDO的上游产业链全部打通,最终实现从“一块煤”到“一匹布”的华丽变身。

  近年来,海南区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目标,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和集聚发展,全力推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提速培育,实现煤焦化和BDO、可降解塑料产业的关联耦合,推动煤化工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持续提升,实现煤炭从原料到材料、由低端到高端的产业升级。(郝维涛)

  为进一步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渠道,切实解决纳税人远程办税“难点”“堵点”“痛点”,国家税务总局乌海市海南区税务局创新推出“E动办税”工作室,实现涉税业务全领域、全事项、全流程远程一次办,为纳税人缴费人带来优质、高效、智能的税费服务新体验。

  “E动办税”在“电话帮办”的基础上创新升级,融合电话、坐席、智能助手、电子税务局、办税小程序等服务渠道,集成“云呼中心”20项远程服务功能,依托征纳互动平台,配备内网外网双系统,建立“问、办、查、评、送”一体化的“零跑路”办税服务新模式。通过视频一对一等方式快速响应纳税人涉税诉求、同屏实时互动、“远程问办”“远程帮办”“远程代办”,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E动直联办税模式,打造出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服务更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截至目前,乌海市海南区税务局“E动办税”工作室共接听电线余次,智能客服解决问题371次,人工客服解决问题1778次,电线次,日电话接听量可达到百余次。自平台上线以来,进一步推广了涉税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有效压缩了纳税人缴费人线下办税等候时间,同时极大地缓解了办税服务厅综合窗口的业务压力。

  下一步,“E动办税” 工作室将在赢口碑、赢长远、赢发展上积蓄能量,不断探索税费服务新方式,以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让税收营商环境之“优”,促市场主体之“活”,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15分钟便民生活圈”是指在住宅小区,居民步行15分钟的时间内,要规划配套养老、医疗、教育、购物、交通、健身休闲等各种生活必需的配套设施,满足市民的基本生活所需。

  细心的小伙伴已经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想买菜,超市、便民菜市场就在家门口;想散步,出门不远就有休闲公园、健身绿地。大到医疗、文化、体育,小到买菜、吃饭等各类生活所需,在海南区步行15分钟就能搞定。

  建设“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既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更是惠民生、暖民心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海南区不断优化商业布局、提升业态品质、引导创新发展、增强服务能力,努力推进“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确保居民步行15分钟之内即可享受到快捷的生活服务。

  清晨,在小区门口的早餐店吃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开启一天的美好生活;下班后,到社区便民菜店挑几样新鲜菜品,做一顿可口饭菜;周末,来社区健身房挥洒汗水,为下周的忙碌积蓄能量……如果说大型购物中心是城市商业的“主动脉”,那么以周边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的社区商业就像是“毛细血管”,激活城市消费的更大潜力。

  居民李女士在安泰小区居住了十几年,她说,现在的社区生活非常便利,出门就是学校,走几步就是超市、公园,步行15分钟范围内,不用出社区都能解决日常的吃穿住行,闲暇时候还可以到图书馆看看书,生活十分舒适。

  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海南区不断完善规划布局,丰富升级生活圈内的各类社区服务功能,引导多种业态发展。如今,走进各社区内,蔬菜零售店、便利店、药店、早餐店、家政服务店、照相文印店等便民商业网点一应俱全,基本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日常消费需求。

  构建“养老服务圈”也是海南区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海南区在城市规划中坚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居的原则,统筹规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空间布局,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水平,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养老服务。目前已建成1个养老服务指挥调度中心、5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4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了“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和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家住新苑社区的李女士,谈起年过八旬的父母高兴的说:“日常体检保健,或身体不适时,只要来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可以解决诊治的问题。与此同时,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也为解决居民社保、医保、老龄服务、残疾人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快捷服务。”

  目前,依托城区内水系,串接绿地、公园等公共开放空间,海南区将景观、健身路径与口袋公园、社区文体设施及商业网点统筹规划建设。在扮靓城市的过程中,海南区突出城市的服务性、便民性,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牵引,相继完成了银光百货商场、银泰耍都步行街的改造提升,休闲娱乐有了更多选择。

  如今,行走在海南区街头,口袋公园更是随处可见,休憩空间也更加形式多样,居民走出家门,在15分钟内就能到达小游园健身、游玩。

  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建立健全工作体系、科学谋划试点建设、问计问需于民”的工作思路,2023年在总结完善巴彦乌素大街北侧生活圈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启动南侧“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工作,覆盖区域面积3.3平方公里,涉及金海、新世纪、新苑和新桥4个社区,总人口3.9万人,倾力为群众圈出“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高品质生活。

  安居方能乐业,一个宜居的城市才更有亲和力、更能增强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一刻钟生活圈”,一站式解决市民生活中的琐事,让市民不出社区就可以办事、就医、休闲,让生活的脚步变得更从容,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马蓉 段全杰)

  今年以来,海南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聚焦“三围绕三提升”,通过“建、治、联”一体化举措,推动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围绕“建”字强堡垒,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组织力。一是建强政治功能。强化思想理论武装,突出政治忠诚教育、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务,制定2023年全区党员教育重点培训班次计划,定期组织基层党员参加“先锋大讲堂”等线上培训,开展“知行学堂”(夜校)、“比武提能加油站”等各类线余人次,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学思践悟中筑牢思想根基。二是建实组织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巡听旁听、调研督查机制的通知》,定期检查通报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巡听旁听和党建重点任务落实情况,2023年开展近三年党建工作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实地走访、随机抽查、个别访谈、资料查阅等方式对全区15个党(工)委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组织生活、重点任务落实等进行督查,本次督查共发现问题7类85个,现场交办整改督办通知书15份,强化“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日活动等基本制度落实。三是建好基层队伍。选优配强镇(街道)、村(社区)班子,完成17名村、社区“两委”补选工作,择优选派10名年轻高学历人才驻村。严格按照“三岗十八级”要求落实好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全区社区工作者人数达95名。加强专职网格员队伍管理,完善网格员业务培训、监督考核、薪酬待遇等工作机制,加快推动专职网格员择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工作,进一步激发基层工作者干事创业热情。

  围绕“治”字强机制,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执行力。一是实施“六大工程”,深化党建引领。以“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年”为抓手,制定《海南区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六大工程”的实施方案》,明确6个方面34项重点工作任务,倒排工期、定期调度,确保工作落地落实。及时总结城市基层党建专项试点工作典型经验做法,19个村(社区)、56个居民小区均建立网格(小区)人员基础信息档案,确保所有人员应建尽建,做到“以房找人,以人找房,查房知人,查人知住”。探索网格员星级管理办法,设置巡查走访、事项上报、网格情况掌握等6个方面考核内容,建立“群众、村(社区)、镇(街道)”三级评价机制,实行“一季度一考评一公示”,全方位绘制网格员“成绩单”,2022年为全区各星级网格员发放不同层次奖金共计17.21万元,有效构建网格员管理长效机制。二是减负松绑增效能,提升基层组织治理水平。扎实推进镇(街道)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和大型社区拆分工作,对辖区人口规模、运行状况、工作力量等情况开展全方位摸底调研,广泛征求全社会意见建议,科学制定调整方案,推动为大社区“瘦身”,为基层工作减负。召开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专题部署会议,建立海南区村级组织工作事务自查台账,明确7个类别51项依法履行职责工作事务、3个类别20项依法协助工作事项及20项村级党组织出具证明事项负面内容,进一步把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确保在基层减负上出成果、见成效。三是加强服务提质量,全力办好群众心头事。聚焦服务群众,整合各网格(小区)党员干部、专兼职网格员、驻村工作队、“两代一委”、物业人员、志愿者等900余人,组建114支暖心服务小分队,走访群众2.6万户,开展各类暖心服务4万余人次。充分发挥“红色服务团”联系指导“两新”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推动11个“红色服务团”深入包联企业和社会组织,定期开展巡回指导,协调解决企业难题。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功能,2023年组织全区28个党群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养老服务、矛盾排查、纠纷化解等活动400余次,切实集聚党群阵地“人气活力”。

  围绕“联”字强引领,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凝聚力。一是领导干部督导联动。调整海南区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覆盖75个村、社区、国有企业、非公企业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示范带动作用。今年,17名区委常委和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指导民主生活会,全区224个党组织高质量完成组织生活会,推动基层党组织生活向严向实。二是党组织结对联建。试点打造集体经济、基层治理、乡风文明、党建联建四个农区党建融合点,以点带面,探索形成村党组织、合作社、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党员示范户等融合共建、利益联结机制,为全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包联网格(小区),选派分管领导(环节干部)担任网格党支部“”,协助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开展工作,深化网格(小区)“双书记”工作机制落地落实。三是党员结对联系。持续深化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双考核”工作,进一步理顺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包联共建网格(小区),推动驻区单位、行业党组织、党员和村社区党组织、党员签订共建协议,建立健全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对照清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统筹解决各自实际需求和难题,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下一步,海南区将充分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以满足群众服务需求为根本,着力在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基层减负上出成果、见成效,不断创新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以党建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基层治理创新发展。(刘怡然)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少年体验和学习更多可知可感可观的文化传承,在趣味和鲜活的生活场景中,与文化拥抱,7月24日-7月28日,乌海市海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第二周“七彩暑期 童心逐梦”暑期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之“传承中华文化 体验非遗魅力”青少年非遗制作体验活动圆满结束。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的艺术,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拥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在非遗手工体验之前,老师向大家讲解了剪纸的历史由来、发展传承、制作技巧及剪纸艺术的日常运用。随后非遗老师细致地讲解花纹描绘、纸张折叠等剪纸步骤,一把剪刀,一叠红纸,镂纸成花,勾连不断、千变万化。在老师的讲解之下,能够清晰地想象到一张平淡无奇的纸张可以瞬间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青少年们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折服,迫不及待地拿起纸张开始体验指尖上的艺术。描绘、折叠、剪切……一件件精美有趣的剪纸作品就逐渐呈现在大家面前。

  “扭扭棒”又称“扭乐棒”。“扭乐棒”顾名思义是一种让人开心快乐的神奇小棒子。快来看,这只神奇的小棒子能整出什么“花活”。

  活动中,志愿者老师通过对折、扭、弯折、穿、扭等步骤逐步介绍花瓣、花叶等如何制作,孩子们高兴的试着制作,一个个灵动的小手不一会就“扭”出了花瓣、“扭”出了花叶,年龄大的孩子还主动帮助年龄小的孩子一起制作,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青少年们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青少年们的的合作能力。大家其乐融融地制作荷花,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小朋友们,谁知道太阳系有几大行星”?“我知道”“我知道”,“有水星、金星、地球···”小朋友们争先抢后的说出八大行星。“小朋友们真棒,今天呢我们就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动手能力,利用了陶泥可塑性与可创造性强的特点,自己动手制作太阳系模型”,志愿者老师的耐心讲解后,小朋友们积极投入到模型制作中,大家忙的不亦乐乎,很快,太阳系的模型也在欢快的气氛里新鲜出炉了。

  通过青少年们感兴趣的建模活动,使大家认识到太阳系各行星的大小、距离远近排列,获得最直观的形象的感知,从而认识到太阳系的辽阔、宇宙的浩瀚。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人民军队、庚续红色血脉的政治热情,在“八一”建军节期间,海南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将红色基因融入精神血脉,把红色火种播撒进广大干部群众心中。

  为深刻理解习强军思想重大意义,全面准确把握习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推动全民国防教育高质量开展上持续用力,海南区开展了2023年“八一”军事日活动。区委书记、人武部党委于志永以《学习强军思想 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不断凝聚团结奋斗敢打必胜信心决心》为题讲授习强军思想。通过对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深入阐释,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要把全民国防教育作为社会性系统工程来抓,不断提高我区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能力和水平。随后于志永携区四大班子领导走访慰问人武部官兵、消防救援大队全体指战员,向他们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感谢他们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平安和谐作出的突出贡献。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之际,海南区推出“强国复兴有我”喜迎八一全民国防教育线多名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切实增强了全区干部群众的国防教育意识,激发大家的爱党、爱国、爱军之情,让国防教育融于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当中。

  为做好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宣传工作,海南区开展“聆听国防声音”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宣讲活动,邀请张文秀、谢兆海两位退役老兵结合自身从军经历和军旅生涯,以“老兵”身份、从“老兵”视角、用“老兵”语言讲述红色故事,传递党的声音,引导广大青少年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增强少年学子爱党爱国的深厚情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

  为推动国防教育深入人心,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海南区举办“加强国防教育 增强国防观念”军民一心童心向党庆“八一”专场演出。通过传唱革命歌曲、经典革命故事演绎等10余个节目,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全民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让更多干部群众在红色教育中感悟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

  跟随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海南区开展了“国防教育不停歇 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研学活动。通过走进海南区消防救援大队,与消防员进行零距离接触,体验消防救援人员紧张有序的训练生活,学习传承他们为民服务的敬业奉献精神。参观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及内蒙古第一通用机械厂旧址,通过沉浸式体验,全面了解上世纪60年代内蒙古小三线军工系统建设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小三线建设者艰苦创业精神,探求那段峥嵘岁月中的红色记忆,品味三线精神。

  为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海南区开展“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优秀国防军事题材影片展映月活动。通过线上线下、集中观看、重点展映等多种方式,在部队、街道社区、机关、校园、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广泛开展观影活动,让更多的群众通过观影接受国防教育,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积聚正能量。截至目前,共放映国防影片20余场。

  7月13日,海南区人民政府与乌海市榕鑫能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举行年产300万吨焦化整合升级配套项目签约仪式。

  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白春雷出席签约仪式,并代表区政府与乌海市榕鑫能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善城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区政府副区长刘天庆主持签约仪式。

  据悉,乌海市榕鑫能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0万吨焦化整合升级配套项目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300万吨焦炭、30万吨甲醇、10万吨合成氨等化工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年产200万吨焦炭,二期拆旧建新年产100万吨焦炭。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66亿元、年利税1.8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1300余个。

  乌海市榕鑫能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持续在海南区投资兴业,是对地区营商环境的肯定和支持,同时项目的签约对海南区全面推进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区政府将在前期手续办理、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力促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产、早收效。

  努力完成习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既是内蒙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要责和重任,也是海南区做好一切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

  近年来,海南区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加压奋进,积极展现新作为,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仲夏时节,笔者来到位于海南区公乌素镇的乌海能源公司光伏+矿山生态修复综合利用一期海南区100MW光伏项目现场,站在矿山上向四周远望,一排排光伏板好似蓝色海洋,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据介绍,这个项目利用采煤沉陷区、露天煤矿排土场等闲置土地,铺设光伏板,实现了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恢复、土地立体利用。“生态修复+光伏”的模式不仅解决了矿区水土流失、固草等生态治理问题,还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片光伏场区占地3034.26亩,足足有300个标准化足球场大小,预计年均发电量17433.95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9254吨,减少烟尘排放6.2吨,二氧化硫排放31.1吨/年,氮氧化合物排放34.8吨/年,二氧化碳排放16.2万吨,相当于种树近900万棵。

  海南区因煤而兴、缘煤而建,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五大任务”,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以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为发力点、新能源市场化为创新点,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全力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当前,海南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已初见成效。截至今年5月底,海南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34.6万千瓦,同比增加57.27%。1至5月份,新能源企业发电量1.7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5.36%。协合维昱公司2.6万风电项目的建成并网发电,结束了乌海市没有风电项目的历史。

  作为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近年来海南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底线,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全力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海南力量。去年以来,该区投资1.6亿元,开展历史遗留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7个,正在推进项目3个,呼珠不沁希勒、二贵沟等重点环境整治基本完成,5家绿色矿山创建成果不断巩固,老石旦采空区、广远露天煤矿等治理区完成复垦绿化,煤层自燃火点、排土场冒烟点实现动态“清零”。

  如今,生态好、环境美,不仅是海南区人民的直观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

  2022年,海南区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6%,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8天;辖区内黄河水质达到Ⅱ类标准,27处沿黄取水口规范化运行,饮水安全4项指标全部达标。不仅如此,海南城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350余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330余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9.4%、绿地率达47.6%。与2015年底相比,园林绿化覆盖面积和园林绿地面积均增长了54.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增长7.66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0.53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绿已成常态。

  作为乌海市面积最大的行政区,海南区农田广袤,农业基础好,这是乌海市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主战场。近年来,海南区坚持以产业化富农、规模化强农为路径,着力培育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档升级。截至目前,海南区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家,其中,自治区级2家,市级12家,比2017年增加了4家。示范合作社11家、示范家庭农牧场34家,辐射带动农牧民约2000人。在保元农业、阳光田宇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海南区已形成了覆盖范围广、规模持续扩大的农牧业产业体系。

  同时,海南区逐步建立面向本区域内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形成了牛羊肉、碱水养殖、沙葱种植、鲜食葡萄等特色产业。积极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和规模化生产合作社开展“名特优新”、特色产品商标注册等工作,保元鸡蛋、阳光田宇红酒等农业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乌海葡萄”“阳光田宇”“巴镇万亩滩”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为建设好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海南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切实营造出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良好局面。

  海南区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典型做法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从源头上化解、根本上预防的解纷能力和水平,凝聚基层解纷力量,形成化解合力,切实达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纠纷不上交的良好效果。

  同时积极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建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优化区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布局,协调人社、公、法、司、妇联等部门,组建以员额法官、人民调解员、律师、劳动仲裁员为主的常驻专业性调处团队,采取“常驻+定期进驻+随叫随驻”的方式,创新“调解优先,诉讼断后”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形成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服务、一揽子解决”工作格局,海南区连续3年矛盾纠纷化解率保持在98%以上。

  此外,海南区还努力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探索实施“平安之眼”工程,组建“联店联防”“联户联防”“联牧联防”8支群防队伍252人,织密主干线、社区、视频“三张巡逻网”,定期开展拉网式清查、实战演练、应急处置,实现网内力量“联勤”、社会治安“联防”、应急处突“联动”。依法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云剑”“两抢一盗”“暖冬”等专项行动,盗窃和8类严重暴力刑事警情持续保持下降态势。

  近日,乌海市海南区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志愿红、帮办绿、咨询蓝”“三色”政务服务,进一步为办事群众提供更精准、更便捷、更贴心的政务服务。

  走进海南区政务服务大厅,志愿者们开展咨询解答、办事指引、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的身影随处可见。为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效率和温度,该区积极推行“志愿红”服务,在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置红色“志愿服务站”,并配备了自助服务区、母婴室等便民设施。同时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奔走于大厅中尽心尽责地为群众在办理政务服务过程中提供帮助。

  “事情真的是办得又快又好。”在海南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全程引导陪同下,前来办理的业务的市民王阿姨体验了“绿色”便民通道,不用预约排队,很快便在办事大厅办好了业务,便捷高效的服务让老人连连竖起大拇指。“帮办绿”便民通道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众提供“一对一”结对服务,全天候、宽领域、多角度提供咨询、导服、代办、预约、延时等暖心服务,让办事群众少跑腿、不跑腿,随时随地能办事、办成事。

  “咨询蓝”则代表领导咨询岗,即由进驻海南区政务服务大厅窗口的各单位领导下沉一线,以群众身份体验办事流程,以工作人员身份坐窗口,感受办事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从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通过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将群众办事“难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

  据海南区政务服务局局长张超介绍,下一步,海南区将以“三色”政务服务全面回应群众期待,继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服务流程零障碍、服务对象零投诉”的目标。

  本次签约涵盖风光制氢、煤炭洗选加工、绿色供电等6个项目。项目的成功落地将进一步优化海南区能源产业结构,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对于海南区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推动“双碳”战略落实,加快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7月以来,海南区共签约项目7个,项目签约总金额135亿元,为“拼搏三季度、奠定全年胜”打下坚实基础。

  盛夏之夜,流光溢彩。7月25日,“相约北方海南·弘扬北疆文化”海南区第二十九届广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在人民广场隆重举行。

  演出在热场舞蹈《兄弟姐妹》中拉开帷幕,精彩的舞蹈表演烘托出浓浓的欢乐气氛,随后歌曲串烧《难忘的旋律》、武术《功夫小子》、诗朗诵《我爱我的家乡》、歌伴舞《家园》、撸板呱嘴《永远感恩》等精彩节目逐一上演,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吸引观众纷纷拿起手机拍下精彩瞬间。

  整场晚会高潮迭起、异彩纷呈,节目更是突出原创性、本土性,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展示出海南区人民奋发有为、蓬勃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其乐融融看非遗,大饱口福品特产。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农特产品、非遗展销展示区,剪纸、吹糖人、书法展演以及对虾、红酒、鲜食葡萄等纷纷登台亮相,让人目不暇接,吸引广大群众驻足、观赏、品尝,让市民近距离领略了农副产品、非遗的独特风采,感受到了北方海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接下来,在未来的9天里,海南区将在人民广场为群众奉上更多精彩的文化盛宴,引导全区人民进一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创新发展,砥砺前行,为推动海南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郝维涛 高艳梅 李浩瑜 黄吉 马蓉 刘畅 郭佳鑫)

  近年来,乌海市海南区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城市能级的重要抓手,做实做细各项工作,高标准持续推进,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办出成效,让更多家庭的“安居梦”成为现实。

  日前,记者在海南区和谐二期棚户区改造现场看到,首批近200户安置居民陆续领到期盼已久的房门钥匙,即将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

  核实身份信息、确认入住通知书、办理物业手续……在棚户区改造项目办公室,居民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有序排队,按照程序领取新房钥匙,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一大早我就过来了,拿到钥匙后我赶紧来看看新房,这里是餐厅,这儿打算装成书房……”拿到新房钥匙的马艳萍从客厅走到阳台、从阳台走到卧室,对各个房间都细细打量,早早筹备起了装修计划。

  “以前住的是小平房,现在居然能换成12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楼房,这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和马艳萍一样领到新房钥匙的居民姜龙在新房里看着、摸着、感慨着。“过去的平房冬天得烧煤,环境也不好,现在回迁新楼房了,也用上了天然气,小区环境设施各方面都特别好,我特别满意。”姜龙说。

  回首几年前,“脏乱差”是很多人对这个片区的第一印象,老房旧居破烂,私搭乱建常见,污水雨水横流,基础设施落后。几年间,海南区从“蜗居”到“宜居”,提升的不只是居住环境,更是城市的生机活力。

  在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多栋高低层建筑已竣工,小区硬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据了解,棚户区改造项目是海南区重点项目之一,2021年4月正式启动,投资1.2亿元,占地约4.7万平方米,共建成安置住宅13栋398套,同步配套建设了停车场、健身小公园等基础设施。

  棚户区改造项目中的小区硬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摄影:丁宇婷)

  多年以来,海南区扎实推进棚户区搬迁改造,将棚改搬迁和安置房建设同步启动实施,妥善解决棚户区居民的安置问题,逐步实现了近2万户棚户区居民由“忧居”变“安居”的幸福梦。同时,海南区将保障性住房建设融入棚改当中,优先解决并保障低收入和住房困难家庭的安置问题,让百姓吃下“定心丸”。

  下一步,海南区将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在抓好新项目启动工作的同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高质量做好棚改工作,让更多居民早日搬进新居。

  近年来,乌海市海南区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努力打造基础设施功能完善、运行监管措施到位的城区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用细节点亮城市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靓丽风景。

  2023年以来,海南区裕泽苑小区、金海小区、宝石佳苑小区、裕祥住宅楼、派出所住宅楼等区域老旧小区改造正在抓紧施工中,在改造小区内部的排水、供热、供水管网和供电线路外,还将改造外围商铺和住宅共用的排水管道,并为商户安装隔油池,从细节处提升城市新形象。

  “之前路面有一些坑洼的地方,现在修平路之后我们老年人出门遛弯就更方便了,惠民工程非常贴心。”家住振兴小区的王女士说。一直以来,海南区在加大民生改善方面努力迈出实质步伐,一张张居民的幸福剪影,构成一幅不断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图景。

  海南区积极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建设“蓝绿交织”公园体系,创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随着一个一个口袋公园、景观小品的建成,实实在在地成为了大家“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好去处,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海南区的新地标。

  据海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介绍,海南区的道路节点、游园提升改造二期工程、城区口袋公园提升改造、道路节点绿化提升、绿地智慧滴灌改造工程等同步施工中,精细化的有机更新和微改造,更好地满足了海南居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

  纵横交错的道路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骨架。海南区立足全区交通发展,先后对新桥路、金海路、巴音陶亥街等3条街路实施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道路基础设施,翻新交通标识牌、标线、增加减速车道、安装光伏路灯等。目前,海南区逐渐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的四通八达、贯通市际、连通城乡的多元化公路网络,生活在海南出行越来越舒适便捷。

  要在加紧改变、重塑再造中树立海南区形象,完善适老化和无障碍设施,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增加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这些补短板、惠民生的需求,已经成为海南区城市更新的重点。

  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惠民举措,推进了城市品质的提升,解锁了百姓幸福密码,勾勒出了文明海南区、生态海南区、宜居海南区的城市幸福底色。下一步,海南区将持续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将触角延伸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持续深化城市环境治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31日晚8时整,一曲《梦田》在现场观众的一片欢呼声中拉开帷幕,《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敢问路在何方》《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征途如虹》等一首首具有时代印记的经典歌曲、脍炙人口的老歌,让现场观众情不自禁高声合唱。

  一首首经典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引爆现场观众的掌声与尖叫。现场气氛热烈,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贡献出了精彩纷呈的演出。

  本次歌曲专场,“北方海南”视频号、抖音号进行了同步直播,吸引了大量粉丝在线观看。

  答:三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三者本质一致、目标一体、成效相关,必须相互统一、共同推进、形成合力。依法治国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必须坚持党全面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活动的基本准则,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