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景观场地的认知取代抽象的构成训练正在成为景观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趋势。然而,如果缺乏易于切入的关注对象、易于理解的设计意义和针对设计学习的练习方法,场地认知练习可能难以实现基础课程的目标。《基于空间的景观场地认知:景观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探讨》一文基于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试图深入探讨场地认知的设计意义、关注对象和练习方法。作者认为,由于景观设计源于对场地特质的感悟和调动,对景观场地的体验需要先于造型训练,成为设计学习的基础。以人为尺度的空间实现了要素、结构、过程与感受的连接,且更易感知、表达和设计,因而适合作为基础教学中场地认知的主要对象和切入点。本文介绍了5种景观场地的认知与表达方法,包括空间速写、剖面序列、谱记、草图模型和空间结构图析。这些方法为场地认知提供了可视化、可操作的载体,同时也包含了初步的设计思维训练,可为场地认知在景观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实施提供参考。本次活动为该论文的讨论延续。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博士。研究关注自然和文化因素影响下的景观格局与服务的动态演变、景观可持续性、通过设计之研究(Research through Design)、Mapping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多尺度规划设计项目。
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硕士,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员。曾在美国SWA集团、美国SASAKI景观事务所和美国Port Urbanism等先锋事务所工作多年,负责过多个从概念至实施的整个设计项目过程。他致力于通过景观设计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使当代城市回归具有可持续性的人性场所;专注于在城市尺度下,将景观作为城市发展框架及绿色基础设施,为城市开创绿色健康的未来;在人性尺度下,通过细致设计景观的材料和空间,回应场地文脉。他的专业实践领域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及城市商业综合体等。
本文由作者及来源机构授权景观设计学前沿发布,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文种在其他印刷版、网络版等媒介发表,如有违反,本刊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若有转载,请后台回复关键词“转载”联系授权。如果你喜欢本期推送,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