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保存着风格多样的近代建筑群。包括庆王府、先农大院、樘院在内的200余幢历史风貌建筑经整理修复后,得到合理利用。春季海棠绽放之时,五大道打造“海棠花节”,吸引着八方来客。图为五大道先农大院(无人机照片)。
沪江大学近代建筑群、天津第三棉纺厂旧址、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北京国际金融大厦……日前,“公众视野下的20世纪遗产——第九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20世纪建筑遗产活化利用城市更新优秀案例研讨会”在天津市举行。在建筑、文博专家的共同见证下,第九批102个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公布。这些建筑遗产见证了历史风云,承载着城市记忆,反映了中国现代建筑发展成就,吸引着人们探访它们蕴藏的精彩故事。
建筑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建筑遗产内涵和价值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20世纪建筑遗产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和重视。
“20世纪是一个复杂的、变革的时代,这一时期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在建筑上留下了历史的痕迹和记忆。20世纪建筑遗产是有着多元、多重价值的复合性遗产,具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美学、生态等多方面价值属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会长马国馨说。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于2014年成立,是致力于20世纪建筑遗产研究、保护、推广的专门机构,依据国内外相关法规、文献,编制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认定标准》,并组织开展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工作。自2016年至今,共计向社会推介了9批900个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涉及10多种门类,时间跨度百余年,其中有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美术馆、天津五大道建筑群等全国知名建筑遗产项目。
最新公布的第九批推介项目共有102项,分布在全国24个省区市。据介绍,本次推介突出红色主题建筑遗产项目,重点集中在1949年—1999年新中国建设的项目,同时兼顾少量特别优秀的21世纪初建筑创作项目;重点关注在城市更新建设上体现文化内涵、有成功的保护传承经验且在活化利用方面有突出特点的项目,其中不乏面向基层的项目,以及有历史背景的文化教育建筑等。
“天津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经600多年的建城史,留下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人文价值并反映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建筑。天津的建筑遗产种类齐全、层次丰富、风格多样,呈现出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特点。”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红说,第九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活动在天津举办,能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天津建筑遗产的魅力。
第九批推介项目中有7个天津市建筑遗产项目,分别是静园、天津第三棉纺厂旧址、刘冠雄旧居、扶轮中学旧址、天津机场地区近现代建筑群、天津古文化街(津门故里)、天津市原市公安局办公大楼。
静园原名乾园,建于1921年,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私邸。园内建有一座砖木结构楼房,融西班牙式和日式风格于一体,草木葱郁,静谧宜人,是天津租界时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1929年7月至1931年11月,清末逊帝溥仪寓居于此,将其改名为静园。天津解放后,静园曾作为办公用房,后成为多户居民居住的大杂院。
“2005年,《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出台,静园被列为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路红介绍,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依据《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对静园内45户居民进行腾迁,依照“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的原则,对静园进行复原整修。自2007年对外开放以来,静园先后获得“中国旅游品牌魅力景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有生命力的。要做好建筑遗产保护传承的大文章,探索更新活化的有效方式,让建筑遗产的价值在当代得到传承。”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金磊说。
如今,许多历经沧桑的老建筑“活”了起来,成为城市中别具特色的景观和展示文化底蕴的窗口。在天津实地走访,记者对此感受颇深。
天津皇会非遗展演、特色市集、津派文艺演出……不久前的“五一”假期,天津古文化街分外热闹,“首届天津古文化街民俗文化旅游节”在这里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尽享韵味十足的民俗文化“大餐”。
天津古文化街位于海河西岸,北起老铁桥大街(宫北大街),南至水阁大街(宫南大街)。历史上,这一带曾是天津古城的经济、文化、商贸聚集地。1985年,天津市修建古文化街,将其打造成体现天津地域民俗文化特色的商业步行街。21世纪初,天津市开展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工程,对古文化街进行全面整修改造。整修改造后的古文化街,延续了原有道路的线性肌理,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貌和基本格局,同时又能满足现代人游玩、购物、休闲等需求。
穿过“津门故里”牌楼,漫步古文化街,一家家老字号映入眼帘。欣赏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尝尝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听听“曲艺之乡”的相声、快板……天津传统文化魅力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天津有14片历史文化街区、877幢历史风貌建筑,累计有58个项目被推介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许多历史建筑在更新活化方面卓有成效,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路红说。
天津第三棉纺厂旧址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国家工业遗产。2013年,天津住宅集团对其进行保护性提升改造。历经两年改造,天津第三棉纺厂旧址变身为棉3创意街区。该工程遵循“先保护再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老厂房原有的空间格局,采用新与旧、古朴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改造手法,构建了一个既延续工业遗产历史肌理、又体现时尚街区活力的创意产业集群。
在充满历史感的红砖建筑里,分布着美术馆、书店、小剧场、咖啡厅、文创空间等,令人眼前一亮。一排排纱锭、古铜色齿轮、图文并茂的展板,组成一条“时光走廊”,展现了天津近现代纺织工业发展历程和棉3的前世今生。街区经常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如雕塑展览、音乐演出、图书市集、特色灯会、滑板比赛等,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时尚打卡地。
今年“五一”期间,“时光戏台棉3有戏”戏曲主题市集亮相棉3创意街区。游客不仅可以欣赏戏曲演出,还能参与互动、打卡集章,通过游戏了解戏曲知识,感受传统戏曲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所迸发的璀璨光彩。
“建筑遗产保护绝不只是专家学者或政府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要唤起广大公众保护遗产的共识,并使之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金磊说,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成立10年来,在向公众宣介推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让更多人了解20世纪建筑遗产的丰厚内涵和宝贵价值。
此次建筑遗产推介活动在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举办,活动现场还发布了新书《新中国天津建筑记忆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
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由天津建筑设计公司(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前身)设计,天津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施工,是20世纪50年代天津占地面积最大、“文、体、学”功能俱全的园林式文化宫。该建筑群的设计紧扣“工人”主题,从空中俯瞰,剧场呈“工”字形,图书馆呈“人”字形。2022年,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完成更新升级,被列入第六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
《新中国天津建筑记忆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介绍了这座建筑群的设计特色、修缮更新工程等,讲述了建筑承载的动人故事。
“1954年1月15日,总建筑面积为7142平方米的‘工’字形剧场正式落成,该剧场舞台条件一流。在剧场的开幕式上,梅兰芳先生演出了经典剧目《贵妃醉酒》,老一辈人回忆起此事时总是兴奋不已……”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原主任赵俊清说,数不尽的著名艺术家在这里举办过精彩演出,留下了深刻的城市文化记忆,天津“二宫”因此被人们称作“文物级剧场”。
“像这样充满故事的建筑遗产还有很多。”金磊告诉记者,2018年出版的《悠远的祁红——文化池州的“茶”故事》是“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文化系列”的开卷之作,聚焦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国润茶业祁门红茶旧厂房。该书由英国独角兽出版集团在海外出版发行,向世界讲述中国祁门红茶的故事。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成立10周年之际,“时代之镜·十载春秋——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全纪录特展”在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开幕。展览中,观众可以纵览10年来推介的900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并可以读到近30个设计建设机构提供的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活动期间,还发布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年度报告(2014—2024)》,并启动“遗产百年·致敬经典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摄影大展”。
“摄影展面向海内外征稿,欢迎大家用镜头记录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风采。”金磊说,“希望通过一系列活动,更好地传播建筑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和走近20世纪建筑遗产。”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