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在福建考察时指出,建设好管理好一座城市,要把菜篮子、人居环境、城市空间等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好。
在闽北,武夷山市民常这样自嘲:“我们把‘会客厅’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邀请客人进家门做客却有点‘拿不出手’。”武夷山作为“双世遗”闻名遐迩,但以武夷山为名的城市,却存在景城脱节、城市品质不高等短板。
去年3月,针对疫情带来旅游城市的空档期,武夷山市全面开展城市建设攻坚战,按照“改造老城、完善功能,开发新城、拉开框架”的思路,从规划提升、基础设施、公共配套、景城融合、安居保障、管理升级六大方面具体展开,着力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城市品位。
“去年12月,中山路终于拓宽了,而且周围的绿化、美化也做起来了。现在走在路上赏心悦目多了。”游振是武夷山市的老市民,谈及武夷山市的变化,他着重提到了路。他说,过去武夷山市区的路很窄。中山路是城区主干道,道路弯曲狭窄。
围绕交通品质提升,武夷山市将交通要道、城区主次干道提升改造列入城市建设攻坚战第一批项目,已打通次一路、岩福路等城市“断头路”5条,新改扩建疏港大道、学院路、武夷大道、五九北路、高尔夫路等城市交通干道22条。对照国际旅游度假城市建设标准,市里投入8881万元进行绿化景观提升,沿线空地见空补绿、见缝插花,打造“绿脉相连,锦绣镶嵌”的城市绿化、美化景观新格局。目前,提升绿化景观18.95万平方米,种植行道树8440株。
环岛西路原来一下雨,就变内涝点。近期,新埋设的排水箱涵让沿街住户十分开心。武夷山市推进市区环岛排水箱涵项目建设,扩大排洪排涝能力,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同时对全市道路实施雨污分流改造,进一步疏通城市“毛细血管”。
路网打通与改造提升,带动了沿线土地增值。“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后,土地较往年增值30%至40%。”市自然资源局土地收储中心主任曹春祥说。
清晨铃声一响,武夷山三中的学生们冲向新操场,在塑胶跑道上尽情奔跑。去年9月,该校1600多名学生用上了标准化体育场。
除体育场外,该校新落成项目还包含地下停车场、一楼沿街商铺、二楼图书馆和办公室,将原位于小武夷公园山脚下的山坡荒地改建成地上地下四层的综合体项目。“这个体育场白天学生用,晚上开放给市民,让周边市民多了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物业公司刘先生介绍。
今年9月,武夷山实验小学茶场分校将迎来第一批学生。“武夷山是南平唯一一个人口净流入的县区,从事旅游、茶行业的外来人口多,城区学校就学压力较大,老城区现有学校存在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学生活动场所受限等现状。”市教育局副局长邱华建告诉记者,以城市攻坚战为契机,武夷山市除新建三中体育场外,一中、二中、武夷学校等一批老校区将进行提档升级,同时谋划建设新项目,扩大办学规模,增强服务能力。
围绕完善城市公共配套,武夷山市合理布局并加紧建设教育、文体、商贸设施,推进城区停车场、公厕建设,着力解决城市功能配套不足问题。新建实验幼儿园新校区、百花幼儿园小武夷分园、旅游职业中专新校区、党校新校区以及工人文化宫等项目;投入0.4亿元启动18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面积13万平方米;建设智能化停车场8个,新增停车泊位1745个;全面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8个菜市场相继完成提档升级,同时新建便民市场,因地制宜设置流动摊贩疏导点107个,引导摊贩规范经营。
60岁的刘阿姨退休后,每天都和邻居一起外出晨练。这段时间,刘阿姨十分高兴,“我儿子在福州工作,我去过那里的福道,现在我们在小武夷公园也修了一个,就在家门口,我每天都能去走一走,方便极了”。说着,刘阿姨和伙伴朝着广场边的漫步道走去,“往里走就是小武夷公园了,一路沿着茶山,还有杜鹃花、桃花等景观,全程步行2个小时左右就能翻过山头,到城市的另一面”。
小武夷公园位于武夷山市区西北面,共有山峰40余座,大小沟谷30余条,是市民家门口的公园。在第一批景城融合项目中,武夷山市对小武夷公园进行改造提升,打造集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绿色生态区。
“在城市建设中,我们以人为本,保护好山体、水体,做足山水文章。”武夷山城市攻坚战指挥部指挥长涂桦忠说,在第二批项目中新增7个景城融合工程,总投资21.4亿元,年计划投资4.85亿元,其中新建30公里长崇阳溪亲水步道,与小武夷公园衔接,环小武夷公园一圈,串联沿线休闲娱乐场所,形成城市外环大圈,建成“山林段、城市段、滨水段”三种特色骑行道步道,同时打造20个景观节点。
目前,城市攻坚战第一批52个项目已完成立项48个,完成年度投资约14亿元。今年3月,在第一批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的基础上,武夷山市按照六大方面工程继续谋划第二批63个城市攻坚项目,总投资超1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32亿元,着力解决民生所急所需,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