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理念,在设计中融入了对地域和场地自然、人文特征的深刻理解。建筑以独特的造型表现了江水、江石与桥梁的意向,成为城市中一处独具特色的地标,同时注重

  设计采用水平方向蜿蜒、延展250m的造型,首层局部架空,打通城市到自然的开放空间,用有限的体量形成较大尺度的建筑,回应场地悠扬延绵的江水,雄伟舒展的大桥,成为鳌江的标志性的“大地景”。

  本项目位于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基地位于平阳鳌江湾口。沿江路东段,火车站大道至育英路。地块现状相对平整,项目所处位置南侧紧邻鳌江,北侧为沿江路,交通便捷,景观生态资源丰富。该片区是鳌江未来城市功能的重要发展方向。

  平阳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历史底蕴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如今,平阳已形成融山、水、洞为一体,集史、地、文于一身的大旅游体系,新老风景名胜旅游项目缀遍境内。设计师提取了当地比较突出的地域自然、人文特点:

  “江与城”:鳌江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独流入海的水系,城市水系发达,伴江水而生。

  “瓯越文化”:大型民间信俗活动“鳌江划大龙”,2014年”列为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号称 “东方第一龙”。

  设计师将平阳鳌江的流水、行云、江石、廊桥等文化与自然的地域特质提炼、抽象化,赋形于建筑形态。

  标志性:实现金茂树立标杆于市场的目标;满足政府在鳌江湾口的重要节点打造滨江地标的诉求。

  在地性:表现地域特色、场所精神,消解内外空间的限定,顺应鳌江水系的特点,成为城市与自然的过渡节点。

  公共性:真正实现综合性建筑的公共性,强调市民的参与性,让建筑与社会、社区深入互动,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1.功能体量排布,其中有金茂城市展厅约2500㎡,城市规划展厅约16800㎡。

  2.一条“似水玉带”形成不同功能之间的整体联系,同时建立了建筑、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首层局部架空,打通城市到自然的开放空间;把多功能厅漂浮于顶部, 一颗鳌江湾“明珠”,打造沿江地标。

  4.把公园与建筑的功能与空间联系起来,营造丰富、立体、微起伏的山水景观体系,建筑与景观一体化。

  5.赋予建筑各部分以不同的文化概念,“玉带” 为廊,“圆石”做厅,“明珠”成多功能剧场。

  设计用足规划条件,借天时地利,打造2公里滨江界面中的地标形象与展示窗口——250m长的滨江长廊以及30m高,360度无死角的鳌江湾口“明珠”

  设计采用水平方向蜿蜒、延展的造型,在打造江水意向的同时,最大化利用高度和长度,用有限的体量形成较大尺度的建筑,回应场地延绵的江水,雄伟的大桥,成为鳌江的醒目地标。

  景观与建筑的一体化,加强蜿蜒、曲折的形态,沿着流动的江水缓缓展开,建筑、景观、环境融为一体,共同构建“大地景”的标志性。

  设计师抓住蜿蜒的江水、雄伟舒展的大桥等宏大、疏阔的场地特质,将其用建筑的语言赋形于建筑。

  临水一侧,柔和蜿蜒的建筑姿态与鳌江之弧形成一种张力;连续的“玉带”,城市的“窗口”;圆润的“卵石”,悬浮的“明珠”;轻盈的“虹桥”,各元素共同构建出充分融入场所,和谐优雅的城市公共空间界面。

  建筑流线型的形态同时呼应了城市与自然的肌理,建筑之小弧与鳌江之大弧之间形成张力,打造曲水环绕,玉带环腰的格局。

  设计提炼出主要的地域特征,并以江水、江石、桥梁的意向赋予建筑。建筑的主体采用流线型设计,仿佛是江水的蜿蜒起伏,为建筑赋予了动感,也将江水的柔美灵动融入建筑的外观。

  建筑的外墙采用了玻璃幕墙加竖向线条的组合,形成富有韵律的变化,使整个建筑看起来如同被微风吹拂过的江水,展现出一种舒缓而宁静的美感。

  景观水池通过光影的变化增强了建筑的视觉效果,让建筑在不同时间段显露出不同的光影,使人们仿佛置身于江水之中。

  项目首先以打造开放性的空间来赋予建筑公共性。水平方向展开的建筑界面,大面积的玻璃面充分向自然景观和城市打开。“桥”下的架空部分,保证了空间的贯通、开敞,让室内、室外、景观、自然、城市交融互动。

  连续的公共灰空间可提供一个从公共停车场到城市展馆的风雨走廊,为市民提供舒适的活动空间,还可打造为社区、城市的临时展览空间。滨水展廊还可以适应不同主题的临时展廊,与滨江美景交相辉映。

  建筑也是大景观的一个部分,建筑与景观不仅是被观赏,还应该是产生活动内容的场所。丰富的活动内容与建筑及景观结合在一起,共同打造出全时段,全龄段的滨江时尚文化目的地。

  设计创造出丘,林,江,湖,石,珠、廊,桥,台等元素,以激发想象力的形式与空间,形成八大网红场景。

  合理而灵活可变的空间,适应不同层面的需求。设计师以浪漫的想象力与严谨的合理性,打造人人打卡的网红空间。江岸、街区、建筑、公园在此汇聚并营造永不落幕的公共文化生活街区。

  设计以开放、丰富、充满想象力的空间打造城市高品质滨江文化艺术客厅,鼓励市民的参与互动,强调对公众的开放性和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