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泰兴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先导,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成为长三角生态一环的重要节点。
在长江泰兴段,江豚逐浪,尽显自然和谐之美;江畔圩田与如泰运河城区段,白鹭、灰鹭翩翩起舞,仿佛自然的使者;羽惠河、香榭湖、龙河湾等公园水面,野鸭游弋,给游人带来无限惊喜。
近年来,泰兴市将绿色发展理念巧妙地融入到城市建设的细节中,全方位打造生态城市。借助长江国家公园泰州段的建设良机,泰兴市积极推进天星洲“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加强对沿江生态湿地和生态廊道的保护与管理;通过严格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泰兴市成功构建了沿江“一核两廊三带三区多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布局,显著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
在生态建设的道路上,泰兴市致力于深入挖掘区域生态特色,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最大化。泰兴经济开发区尾水净化生态湿地、泰兴高新区生态保护安全缓冲区等示范工程的建成,就是这一努力的生动体现;多个省级和国家级的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和旅游景区的创建,不仅丰富了泰兴生态产品的应用场景,也让市民有了更多亲近自然、了解生态的机会,提升了公众对生态保护的参与度。
城乡共进,绿化美化再升级。在城区,泰兴市通过“双水·双河”功能提升工程,新增及改造了15万平方米的绿地,并开放了21公里的精品生态健身步道,推动了城市的绿化和美化进程。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工作同样深入人心,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的全覆盖,以及多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特色田园乡村的创建,都是泰兴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
近年来,泰兴市坚决贯彻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原则,通过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保卫行动,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绿色生态发展。
在治理水环境方面,泰兴市通过增强对重点断面及入江支流水质的监测预警,持续开展全域排口的综合整治,实现了对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及船舶港口污染的全面控制。2023年,城区新改建14条道路17公里雨污水管网,完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15个,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3个,有效改善了城市水环境。
在大气治理领域,泰兴市高效执行PM2.5和臭氧浓度的“双控双减”战略,并强化了VOCs的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实施数百个大气污染防治工程,从而使得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得到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泰兴市PM2.5年均浓度显著降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在扣除异常天气影响后,达到了近八成。
泰兴市成立监督专班,加强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协作,通过信息共享,共同推进净土清废工作。在持续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程序的同时,形成闭环处置机制,推进土壤监测工作,确保建设用地和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率达到100%。这一系列举措改善了城市土壤环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色发展,理念先行。泰兴市正积极拥抱ESG理念,以此作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基石,通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泰兴市不仅在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更在经济转型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全面铺开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示范项目,减少污染排放的同时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碳效码”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建立,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了科学的衡量标准,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泰兴市已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2个,为未来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泰兴经济开发区,新建了一座新型的天然气掺氢站,利用当地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能资源,泰兴市将氢能产业与城市燃气产业相结合,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通过构建氢能综合利用体系,泰兴市正朝着低碳、无碳的能源未来迈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绿色发展已成为泰兴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通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大战略,泰兴市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在“123”特色产业细分领域的深耕中,泰兴市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集群。通过新建环保公共基础设施,泰兴市正努力打造行业产业绿色发展高地,不仅为城市的长期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