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勐腊县勐捧镇勐哈村坚持党建引领,巧用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以精神文明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石,使村民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当事人”,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走进勐捧镇勐哈村委会曼广村民小组,别致的傣家竹楼掩映在丛林翠茵中,村民热情相迎、文明礼貌村里的变化得益于村规民约的实施。勐哈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成立了一支由老党员、乡贤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请老一辈带头向亲友宣传村规民约的治理优势,先后召开“竹楼恳谈会”“座谈推介会”27场次、群众大会11场次,群众就村规民约如何写、日常管理如何推两大主题,群策群力贡献出40余条适合村寨发展规划的“金点子”。
勐捧镇勐哈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岩糯叫说:“我们勐哈村打造以曼广村民小组为千万工程+文旅示范点,依托村寨三治机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班户联建作用,转变群众传统落后思想,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积极参与到村寨建设、人居环境提升、志愿服务等工作中,一改陈旧脏乱的村寨面貌,变成如今群众幸福指数高的美丽宜居乡村。”
勐哈村将纵向的“家庭式管理”与横向的“邻里间评比”结合起来,将群众性评选活动写进村规民约,以评代宣、以评代管,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美丽宜居庭院”等评选48次。志愿者服务队每周2次常态化轮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发动群众自主设计庭院及村寨,在全村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50多岁的岩轰通过自己的一双巧手,打造出别具一格的“美丽宜居庭院”。他用石头、钢筋、水泥搭建了两座假山,一条小型的木桥横跨其上,与一旁的水车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引得村民们争相模仿。
勐腊县勐捧镇勐哈村委会曼广村民小组杨祥春说:“现在家里条件比以前好了,闲下来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就规划一下院子,把家里装修得漂亮一点,亲戚朋友过来玩都会参观学习一下。”
蔬菜产业是勐哈村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每年种植的辣椒、豇豆、羊角蜜、玉米等各类蔬果面积达2万余亩,产量约3万余吨,如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成为勐哈村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户岩温说:“我们种玉米一亩地可以产一吨,我们种植了十多亩,收入一年可以有七八万元。”
勐哈村发挥土地优势,孵化了勐腊傣之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亚洲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0余家合作社。同时,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入集包装、销售、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冷链物流中心,让产地和市场实现了“双向奔赴”。
陕西神农雨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齐文建说:“现在我们收的玉米、豇豆这些,品质还是比较好的。我们在这里收购的无筋豆、白豆这些豆角类,一天就能收50到80吨的量。”
勐哈村采取“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联龙头企业”发展模式,以土地租赁方式,与龙头企业勐腊正丰园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冷链物流中心,当地村民在收取土地租金的同时,还能到企业务工获取劳务收入。
勐腊正丰园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发春说:“我们从去年投产之后,大概每天都有300多人在我们这里务工,辐射带动的农业种植面积大概有2万多亩。我们后面还会做一些深加工的产品,比如玉米深加工,外包装上面会体现一些西双版纳的元素,更好地宣传我们西双版纳。”
冷链物流中心为勐哈村搭建了一条“高速路”,让更新鲜、更生态的“捧”字号农产品得以走出家门口销往全国各地。2023年,通过冷链物流中心销售的农产品约2万吨、产值近9千万元。
据勐哈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岩糯叫介绍,下一步,还将依托勐捧农业产业资源优势,探索有机肥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村集体经济收益,用好曼广村民小组民族特色资源,规划林下美食街、周末休闲游、亲子游和民宿体验等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群众增收创收。(记者 胡冰清刘斌)
·行程二千五百公里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道路运输完成首次实载跨境运输——开启共建互联互通新征程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文山州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南国神草”蝶变向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云南省积极推进建筑分布式光伏项目助农增收 打造屋顶上的“阳光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