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根据既有的资源和能源布局,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的利用;采用空气源热泵等方式进行供暖等。

  二是稳步推进近零能耗建筑、绿色农房建筑的规模。推进绿色建造技术,探索在新农村建设、既有建筑改造项目中采用装配式、轻钢结构等建造技术。

  三是推进近零能耗建筑的建设,要贯穿建筑物的整个寿命周期,即立项、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均要以近零能耗作为工作和实施重心。

  五是要从政策以及其他方面(如贷款、税收、信用评价等)给予支持,促进建筑能源绿色低碳化发展与近零能耗建筑的推广应用。

  六是要兼顾绿色低碳发展与质量、安全的协调统一关系,多方面兼顾、综合施策。

  一、制定完善绿色建筑发展目标。以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为出发点,做好战略性规划,全方面、多维度促进各方协作,把绿色理念作为城乡建设的主要理念和指导思想。

  二、加强绿色建筑宣传推广工作。通过杂志、互联网、电视、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绿色建材宣传活动,强化公众绿色生产和消费理念。

  三、建立健全法律规章标准体系。并针对商超、医院、学校等公共性建筑的不同特点,出台更为明确的细化标准。

  四、构建专业人才引进培养体系。既要面向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需求,又要有适应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一、推进智慧节能管理模式。智慧节能管理模式利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建立科学、系统的节能减排分析方法,完善节能减排的评价指标与体系,通过收集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掌控,深入挖掘节能潜力,实现优化能源配置,从根源上降低能耗,节约能源资源和管理资金。

  二、推广使用综合节电技术。对既有建筑采用电磁平衡技术进行绿色改造,可以有效的提高电网功率因数,改变电网输变电质量,具有节电和保护用电设备的双重功效,实现低碳减排。

  三、推出相关政策,试点先行。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政策,选择区域内耗电量较大的既有建筑进行节能绿色改造,推进综合节电技术试点应用,并根据应用成果进行推广。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激励政策措施,激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让市场成为推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提高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和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三、推进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持续推进既有建筑用户侧能效提升改造、供热管网保温及智能调控改造。

  四、打造一体化新能源供应体系。根据项目特点,将微风风机、光伏幕墙、分布式光伏、光热、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储能、带V2G(Vehicle-to-Grid)功能的充电桩等技术应用不同的场景中,提高能源的自给水平。在商业楼宇,将光伏、储能、柔性负荷相结合,多能互补提高商业楼宇绿电产出与消纳能力,实现绿色低碳用能;在乡村,推进农村清洁取暖、清洁用能,加大农村卫生、餐厨垃圾系统处理等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在工业园区,引入分布式能源、用户侧储能、聚合负荷、冷热气供应等场景,实现绿电接入与消纳、用电可靠性和节能运行。

  推广绿色建筑首先要倡导绿色理念,向全社会普及绿色建筑的标准概念,提高公众的环保节能意识。

  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投资、信贷、价格、收费、土地等经济手段,逐步构建推进绿色建筑的产业结构。

  将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纳入标准规范,建立和完善促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

  政府可以从公共项目建设着手,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支持,并且以此为契机,促进生态在建筑领域的觉醒,成为社会价值体系的主流,并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和发展的原动力。

  一、园区绿色低碳节能升级。整合园区绿色低碳节能能力,建设零碳(近零碳)园区、低碳园区示范项目,要积极将大兴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医药健康产业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园、新航城临空经济区,打造成绿色转型示范。

  二、绿色低碳乡村建设。在绿色低碳乡村改造中发挥可再生能源产业“长链”优势,应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试点工作,建设一批绿色低碳示范村镇。

  三、生态公园改造。根据生态公园绿化高、负荷低等特点规划绿色元素,应用减排技术如光伏长廊、太阳花光伏、跟踪轴光伏、垂直轴微风风机,在为公园提供电能服务的基础上美化公园环境,为公园增加了科技感和便利性。

  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分步骤实施供热系统重构,全面布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布式供热。同时可从规划入手,建立再生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和余热回收等绿色低碳热源结构,大力推进供热智能化控制、供热资源整合、热网系统重组等供热系统智能改造。

  就建筑领域说,要在2030年前要如期实现碳达峰,降低建筑能耗强度的关键任务之一正是针对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以及农村建筑节能提质增效,具体实施的关键路径包括提升国家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推广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加快既有建筑深度节能改造,推进绿色低碳建设,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

  城市零碳房屋已逐渐取代普通建筑,如果在大兴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或宅改项目中先行先试零碳建筑,会极大缓解能源紧张,而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必然会带来温室气体排放的降低,帮助居住者远离室内环境污染,让家变成健康堡垒,彻底改变我国建筑寿命短的现状,缓解夏季用电高峰的压力和城市热岛效应,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

  第一,加强对新建建筑的能源设计和规划。新建建筑应当引入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设备,例如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供应建筑物的电力、热能和照明等需求。

  第二,环保材料的应用是提升新建建筑能效的重要途径之一。优先选用环保、高效的建筑材料,避免使用具有高碳排放和资源浪费的材料。同时,加强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

  第三,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积极完善钢结构建筑防火、防腐等性能和技术措施。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完善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

  第四,加强建筑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是提升新建建筑能效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建筑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绿色设计和施工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最后,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新建建筑能效的政策指导和支持。出台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评估体系,对新建建筑的能效进行评估和认证,并给予奖励和政策支持。

  一、既有建筑节能和改造。楼宇建设包括了土建、水暖、强弱电、园林等各专业领域的综合体现。现就常遇到的既有建筑节能和绿色改造方面列举几项。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新技术推广至所有实体项目。比如,LED灯管改成灯带,外墙玻璃通过加隔热膜降低能耗,地下车库照明加装感应灯具等等。

  二、室外园林的节能和绿色改造。室外园林的管理应倡导生态养护的概念,从多层面着手形成绿色种植、绿色养护、节能养护的生态平衡发展。绿色园林是绿色建筑的一部分,如果能正确选择树种、科学利用管理手段是节约能效且有易改造、效果快的特点。同时也降低了物业管理成本、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三、装修垃圾的产生和处置。住宅和办公楼的装修垃圾量非常巨大,例如一家公司租约是3-5年,到期后通常新的租户仍需要重新或局部装修,装修垃圾是否有专业的二次处理厂家,厂家能否通过利旧避免资源浪费。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专业公司热衷于此项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