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有一些项目的方案很是奇特,或是强行塞入一个象形的符号,或是生搬硬套其他项目的形式,最近还很流行给方案写一个IP故事脚本...让人不禁怀疑,
那么,设计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古人就曾告诉我们,要先“相地”,再“立意”。设计的第一步是充分的场地调研,从调研的结果中,找到设计的切入点。
目前,大部分国内高校和设计企业更多关注设计形式和表达,对前期调研的训练不太充分。但国外普遍强调设计的逻辑连贯性和设计思路,在申请国外高校,或参与国际竞赛的时候,项目的调研质量是重点考察的一环。
一般在接到项目后,甲方会提供场地红线范围、水文地质、市政管网、产业与人口等图纸资料和数据,但这些还不足以支撑我们的设计方案。
詹姆斯·科纳就曾表示,设计师要看的绝不仅仅是表面的现象,而要不断思考,去寻找隐藏的信息。
场地调研的内容依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设计立意而定,下面我们试着举几个例子。
土人设计内部流传着一个设计秘籍:“当不知道设计怎么做的时候,先做好边缘。”陆地与水体的边缘、森林与草地的边缘、城市与乡村的边缘,都是两个生态系统碰撞的所在,却往往得不到妥善的处理,成为或杂乱或无趣的灰色空间,也最容易成为设计的切入点。
随着生态保护成为主流价值观,城市设计也越来越强调在保护与修复城市生态系统上的积极作用。调研时,摸清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分布情况和生态结构,定位需要保留的树木位置,能让我们的设计拥有更高的环境与社会价值。
很多小的构筑物或自然元素在图纸上难以表达,通过实地调研,设计师能对这些景观元素进行评价,筛选出需要遮挡、改造或值得彰显景观价值的部分,充分挖掘场地资源,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空间。
设计是为空间的使用者们服务的,而人群的真实需求可能需要设计师与社区居民实地访谈、开展活动等方式来进行挖掘,尤其在社区营造、城市更新、乡村改造等项目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调研看起来很简单,分调研前、调研中、调研后三个阶段,但是其中滋味,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比如,需要在调研前期尽量详尽地列出要素清单。去到现场后发现,实际现场比想象更为复杂,无法灵活地微调方案,就容易被打个措手不及,耽误时间和进度。
再比如,白天在调研现场不停地奔走、记录,一手相机,一手图纸,口袋里揣着的手机开着GPS,时不时要拿出来对标一下规划图纸范围。此时恨不得多长几只手!
调研结束后,还要继续加班整理数据,踏勘时记录的数据眼花缭乱,图纸上、手机上、笔记本上、存储卡上,成果载体五花八门。其中最麻烦的是照片。拍得多了,自己都记不清照片对应的地点。
更别提如果场地很大,分成了几组来踏勘,只是将团队成员的成果整合到一起,都是一场艰苦的工作。
好不容易将大家的成果汇总好了,可能会出现我们最不愿意出现的结果:方案没通过,重新做调研!为了补录,加行程、订酒店,整个进度被打乱,预算直接爆表。
如果有一款趁手的工具,能快速设计清单、灵活微调任务、云端协同进度、自动整理成果,让整个调研流程有条不紊地执行下去就好了...
最近,这个愿景还真的成为了现实!录城PinSurvey目前已推出拍照、标绘、问卷三种调研模式,基本满足一位设计师从学校到工作几乎所有的需求。
这种模式特别适合初步接触现场调研的同学们。每次上实地考察课程的时候,拍照和笔记总是难以兼顾。在录城PinSurvey的拍照模式下,拍摄的每一张照片会自动记录GPS数据,同时可以在照片下填写笔记,还能拍摄更多照片进行补充。
团队成员共用一张调研底图,不同要素被划分为不同的图层,不仅方便分工,也方便查看团队成员的调研进度,及时查缺补漏。
除拍照模式外,录城PinSurvey还提供标绘模式和问卷模式。两种模式都提供专业的内置调研模板库,选择需要的项目类型,待标绘的元素就自动出现,只需要实地填充数据就可以。
它不仅是一个工具,也是一个好老师,手把手教我们入门调研,与国内领先的企业与机构工作人员同步技能。
录城PinSurvey真正做到了要素形态、图片、问卷等资料的成果整合,省去了很多重复性的劳动,帮助大家更快速地得出调研结论。
数据成果为WGS84标准坐标系,可选择shapefile/geojson/excel格式,一键打包发送至邮箱,按要素和图层分门别类,无缝对接ArcGIS等地图可视化软件处理。
带有地理坐标的照片具有丰富分时空语义,方便对照片进行后期的图像内容挖掘、地图可视化,绿化率、天空可视率……归纳场地特征、定量分析不是梦。
录城PinSurvey现已推出免费青春版,除了项目数量限制外,其他功能与付费版本相差无几。赶紧点击进入网页试试吧!
☟“录城PinSuvey”无纸化场地调研工具,现已开放免费版本,点击图片即可使用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号(北楼)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一层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