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与环境,似乎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实,它们也可以很友好。日前,第二届国家环境友好工程颁奖大会在京举行,“新建铁路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等10个工程项目获得了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最高奖“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称号。
“环境友好”这一概念来自世界环境运动中对于“无害化社会”的提倡,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政府最高奖,国家环境友好工程评选是国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定期的表彰管理制度。这项由环境保护部主办,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承办的评选活动,也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由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转变的标志性活动之一。
此次获奖的10个项目均为国家或地方的重点工程,多为有关国计民生或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800亿元人民币,环保投资总额超过53亿元,它们在建设过程中,严格履行环评要求,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有益实践。其中:
新建铁路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根据高原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沿线设置了桥梁下方、隧道上方等方式的野生动物通道,在中国铁路工程建设史上首次引入环境监理制度并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环保管理模式;
山东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阴极铜(一期20万吨)工程采用中水作为生产用水,硫酸废酸排出液、电解排出的酸碱废水、场面水等经废酸处理及废水处理后,全部用于闪速炉渣的缓冷;
浙江华能玉环电厂4台百万级超超临界机组工程设计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的理念,电厂用水全部采用海水淡化,土地占用指标仅为0.19平方米/千瓦,低于国内平均水平26.9%;
三峡~上海500kV直流输电工程引进美国海拉瓦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优化线路设计,减少林木砍伐和农田占用,采用“F”型铁塔专利技术,减少走廊占地150余亩,减少近一半房屋的拆迁;
黄河公伯峡水电站工程项目区拦渣率和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8%,在高原寒冷地区植被恢复度达98%,林草覆盖率35.01%,远高于环评要求;
宁波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16万吨/年MDI工程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在引进美国杜邦HSE安全环保理念的基础上,创新出符合万华公司实际的环保制度,并切实将管理落到实处;
重庆市快速轨道交通较场口新山村线路工程轨道线路布置灵活,架空轨道桥墩占地少,轨道梁对景观和采光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下方的压抑感也很小。工程设计充分考虑了与城市景观、园林绿化的有机结合,拆迁量少、对城市既有布局和规划的干扰较小;
中国石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在环境条件极为恶劣的大型流动沙漠腹地,利用咸水建成31公里的防护林生态试验示范工程,筛选出适宜于不同立地条件的植物种,形成适合于流动沙漠条件下大规模建设防护林生态工程的技术体系;
常德至张家界高速公路工程道路选线避开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绝大多数的居民集中居住区,采取以桥代路、路基分离等形式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沿线护坡、人行天桥、隧道口区域和部分声屏障进行了专门的景观、绿化设计和美化,努力使道路与区域秀丽的自然风光相协调;
东风本田12万辆乘用车固定资产投资工程实现高水平清洁生产,能耗处于行业内部领先地位,19项清洁指标达到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5项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环评批复要求污水处理达到三级排放标准,但公司内控已达到一级标准;实现84%的中水再利用。
可以看出,从设计理念、管理制度到技术运用,获奖项目处处体现了对环境的尊重,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与践行。
环境友好工程的评选也是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形目标,有关人士认为,环境友好工程的实质就是将工程建设、自然生态、社会环境和文化理念结合起来,促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公众满意、工程与环境相和谐,工程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环境友好工程应当是经得起专业评判和时间检验的优质工程,在技术层面,意味着从环境影响评价到初步设计、施工、试生产和竣工环保验收,各个阶段都必须符合环保准入条件及相关环保技术指标;在经济层面,意味着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要依靠科技创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尽可能地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表示,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环境承载越是日益加大,资源紧缺压力越是日益明显,生态系统越是日益脆弱,就越是需要生态文明。因此,环境友好的理念不仅要在建设工程层面体现,还要融入到规划、制度、政策等宏观决策。我们不仅要树立一批环保典范工程,还要更加推进规划和战略环评,架构环境经济政策路线图,以期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在制度层面全面发展。
几年前,当时的世界银行驻华首席代表黄育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世界银行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是矛盾的,通过适当的管理,这种矛盾是可以避免的。环境友好,不仅是一种目标,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自觉奉行这种理念,社会方能真正实行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仅是工程项目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