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建设从大规模开发转向城市更新的新阶段,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是个难题。口袋公园的出现让问题有了转机,但如何将“小面积”打造成精品“大公园”却成了新难题。
口袋公园,顾名思义是指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式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10000平方米,具有选址灵活、简洁实用、环境友好等特点,涵盖休闲游憩、儿童游戏、运动健身、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等功能。为科学推进口袋公园建设、优化城市绿色空间布局、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升维护管理水平,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加强城市口袋公园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指南》全面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明确了口袋公园建设需遵循的五大原则。一是可大可小,因地制宜。结合实施城市更新,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等建设口袋公园。充分尊重和利用场地原有地形和植被,突出地域文脉特征,形成“一园一品”景观格局。二是全龄友好,便民亲民。充分考虑周边群众需求,重点选址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不足的区域,落实适老化和儿童友好等要求,增加活动场地,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多元活动场所。三是科学布局,安全舒适。选址和建设应尽量规避各类潜在风险因素,科学进行功能布局,有效控制公园中的各类休闲活动对周边居民造成的干扰。四是以需定供,节俭务实。落实节约型园林和绿色低碳理念,根据群众使用需求合理配置设施,优先应用乡土植物,倡导使用节能、节水的材料、技术和工艺。五是多元交流,共建共享。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建设管理机制,引导市民参与公园选址、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共建共享美好环境。
方寸之间有天地,细微之处见乾坤。口袋公园的建设聚焦自然美景的引入、历史文化的延续和艺术审美的升级。在选址布局方面,《指南》提出要按照弥补服务盲区、结合城市更新布局和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布局要求,旧城区应充分挖潜城区内的边角地、空闲地、拆违腾退土地及其他可利用空间等规划建设口袋公园,提高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推进既有公共空间改造提升;新城区应结合绿地相关专项规划,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增补配置口袋公园,构建布局均衡、配套合理的城市公园体系。在设计营造方面,《指南》提出满足周边人群的使用需求、营造开放共享的公园环境、注重简洁合理的空间布局、保障安全舒适的环境氛围和展现各具特色的场所主题的五大要求,明确了口袋公园在活动场地、道路铺装、绿化种植、景观小品、文化展示和安全保障等层面的设计营造细则。在管理维护方面,《指南》提出应坚持“三分建设,七分管养”,在园容卫生、绿化养护、设施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层面加强口袋公园日常运行维护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作为一个联通碎片空间、兼具多样使用功能的复合型开放空间,口袋公园让居民在家门口邂逅“诗与远方”。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对于拓展城市绿色公共空间、推动存量空间资源优化提升、满足居民休闲游憩需要、完善城市功能品质等具有重要意义。口袋公园建设是高度契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城市空间探索,从使用人群所需出发,激发城市活力,重塑场地精神,倡导生活新风尚,让设计深入人心,让景观融入生活,让星罗棋布的口袋公园点亮原本紧张单调的都市日常,于无声处厚植城市高质量发展沃土,不断打造城市高品质宜居生活空间。
上下贯通 横向联动——驻住建部纪检监察组举办视频远程教育培训 超常规纵深推进住建领域集中整治不放松
7月17日,驻住房城乡建设部纪检监察组举办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纪检监察机构视频远程教育培训(第24讲),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要求,对纵深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进行再督促、再部署。
近年来,北京、宁夏等地将老旧长廊改造作为小区改造、社区更新的“小切口”,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休闲长廊、议事长廊等主题文化长廊,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推出《文脉春秋》文化纪录片,是对中央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系列要求落实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广泛宣传名城保护工作的一次生动实践。
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调度视频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