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为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城市生态保护,稳步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改善全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省住建厅印发了《海南省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决定从2018年至2020年在全省城市及市县进一步开展“城市双修”工作,今天我们将详细地给大家介绍这个方案。
坐在主席台上的有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孝京、城建处调研员吴薇、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规划管理处调研员王俊刚、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陈玉南、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邢建平、省水务厅城市水务处副调研员张国强。我是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改革与发展处副处长成和军。此外还有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应急管理厅、省林业局等部门的同志参会。
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共有三项议程,第一项议程是由省住建厅城建处吴薇介绍《方案》制定的具体情况。第二项议程由省住建厅陈孝京副厅长就《方案》进行解读。第三项议程请各位记者朋友提问,该环节时间为30分钟。
吴薇(省住建厅城建处调研员):各位媒体朋友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根据发布会安排,由我来介绍《方案》的相关情况。习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均有“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推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经验”的论述。早在2017年9月《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也提到,海南要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简称“城市双修”)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计划,加强山体、自然水系保护与生态修复,开发利用好地下空间,妥善解决城镇防洪安全、雨水收集利用、供水安全、污水治理、河湖治理等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生态环境受损、城市风貌失序、城市交通拥堵、违法建筑蔓延等“城市病”也在我省逐渐滋生、蔓延,严重损害了我省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做为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的海口市、三亚市通过“城市双修”,陆续推进了一大批如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海口三角池片区、三亚东岸湿地公园、三亚鹿回头滨河公园、三亚抱坡溪湿地公园以及海口、三亚的城市夜景灯光工程,都获得了市民的一致称赞。
为更好地落实的要求,保护好海南的绿水青山,根据海口三亚试点情况,结合我省实际,我厅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海南省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方案(2018-2020年)》,通过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等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我们将以“城市双修”做为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我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力量。
成和军:有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陈孝京副厅长就《海南省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方案(2018-2020年)》进行解读。
陈孝京(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来对《方案》进行解读。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省政府落实《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实施方案任务分解表中确定的重点任务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海南省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方案(2018-2020年)》。
《方案》就如何当前城市面临的生态环境受损、城市风貌失序、城市交通拥堵、违法建筑蔓延等“城市病”提出了具体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目标。到2018年底,基本完成60个重点治理的城镇内河(湖)水体64个监测断面的治理目标任务,实现全省城镇内河(湖)水环境质量总体明显改善;全面供应国六车用汽柴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达到60%。到2019年,完成城市既有建筑基本状况调查工作。到2020年,全省建成城市地下管廊100公里,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我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海口、三亚、儋州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5%以上,其他市县及洋浦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以上。
《方案》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及分工、工作步骤、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推进“城市双修”工作。其中主要任务中的每一小项任务均明确了牵头、配合、责任单位。
《方案》的总体要求对“城市双修”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做了说明。我省“城市双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省委七届历次会议精神、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基本原则是坚持政府统筹,合力推进;因地制宜,务实推进;规划引领,分类推进;保护优先,科学推进。工作目标是2018年,根据《海南省深化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计划》(2018-2020年)有关要求,制定实施计划,推进一批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六大专项整治项目。2019年,各市县违法建筑管控、海岸带整治、大气、水环境、山体保护等主要城镇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治理。2020年,全省自然生态系统得到全面恢复和修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方案》对“城市双修”工作的主要任务共九大项32小项任务进行了细化。一是修复受损山体。一方面加强对城市山体自然风貌的保护。另一方面全面实施受损山体修复、复绿工程。二是水环境治理。通过继续开展城镇内河湖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编制、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计划、因地制宜整修渠化河道、自然岸线和滩涂,恢复滨水植被群落、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四个方面进行水环境治理。三是打造蓝色海湾。一方面加强海岸带保护,另一方面全面实施海岸带净化工程。四是继续防治大气污染。主要工作内容有控制城市扬尘污染、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推进餐饮业油烟和大气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执行秸秆禁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划定秸秆禁烧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全省所有市县城市建成区全面禁止露天烧烤。五是加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包括严格控制土壤新增污染、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加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3项任务。六是提升城市功能。主要任务有大力拓展城市公共空间、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公园及绿地系统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消防功能、优化城市交通体系、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七是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包括塑造城市时代风貌、保护历史文化风貌、改造老旧城区3项任务。八是继续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主要工作内容有进一步加大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的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无违建”示范点创建、建立健全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的长效机制。九是继续整治城市环境。一方面继续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另一方面继续开展专项环境卫生整治。
《方案》从调查评价、规划编制、组织实施3个方面对工作步骤进行了阐述。各市县需于2019年3月底前要全面完成“城市双修”调查评价工作,2019年6月底前要根据“城市双修”评价报告,编制完成“城市双修”相关专项规划。同时各市县要按照规划项目化、项目方案化、方案投资化、操作程序化的思路,根据评估和规划建立“城市双修”项目库,制定“城市双修”项目的实施计划,并每半年将工作开展情况报省“城市双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方案》从六个方面保障“城市双修”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市县联合推进工作。省级层面,设立海南省“城市双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省政府领导下,统筹协调全省“城市双修”工作。市县层面,市县党委、政府共同推进“城市双修”工作。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负责争取中央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多渠道支持各地开展“城市双修”。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投入。三是推动社会共治。广泛听取群众对“城市双修”工作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监督,加强信息公开,凝聚社会共识。四是完善建章立制:依法依规推进地方立法,推动“城市双修”工作、保障“城市双修”成果。五是确保工程质量: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强化工程建设责任终身追究。六是强化考核问责。省级主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和问责制等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王俊刚(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规划管理处调研员):我省多规合一层面的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各市县正在逐步开展开发边界内的城乡规划。我省城市双修实施方案的颁布,对各市县正在开展的开发边界内的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厅将在工作中督促指导各编制单位予以落实。接下来将重点开展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相关规划和城市双修评估结果,确定开展“城市双修”的地区和范围,纳入正在开展的城乡规划中一并研究。二是编制城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统筹协调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统、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三是编制城市修补专项规划,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明确城市环境整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要求。四是开展“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延续城市文脉,协调景观风貌,促进城市建筑、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与环境更加协调、优美。
我厅将在工作中不折不扣的落实《海南省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要求,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治理“城市病”出谋划策,为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贡献力量。
新华网记者:“城市双修”工作涉及较多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接下来的重点工作任务是什么?
陈玉南(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任务有以几个方面:一是水污染防治方面:将城市楼房阳台污水纳入污水管网,全面实施城镇内河(湖)控源截污工程,规范城市餐饮服务业、洗车场等小型服务业污水排放去向,根据《海南省污染水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将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的范围进一步拓展,对城镇区域、重要旅游景区和人口较多乡镇Ⅳ类及以下水质的91个城镇内河(湖)污染水体开展治理行动,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消除任务。二是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控制城市扬尘(包括建筑扬尘和道路扬尘),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包括全面供应国六车用汽柴油和全面实施国六机动车准入),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城区餐饮油烟治理,打击秸秆和垃圾随意焚烧,全面禁止建成区露天烧烤等。到2020年,城镇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以上。三是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全面实施《海南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控制土壤新增污染(包括禁止在环境敏感区域建设对土壤环境有影响的工业项目,规范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开展化肥农药减施行动(包括推广有机肥使用、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包括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和建设土壤环境监测制度和网络体系),争取到2020年,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或优于二级标准比例不低于81%。四是生态保护方面: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严格控制城镇开发和产业园区边界,严禁生产、生活空间挤占生态空间。
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青变为金的理念,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以持续深化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为抓手,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同步统筹推进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和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方案》提到要加强农业污染防治,目前,我省污染情况如何?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邢建平(海南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方案》提到要加强农业污染防治,目前,我省农业污染防治正在扎实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目前全省每年产生的畜禽废弃物约1100万吨,省农业农村厅积极推进畜禽清洁生产,我省纳入环保改造计划的规模化养殖场1590家,已完成规模畜禽养殖场环保设施改造1207家(占75.9%),建成沼气工程2052个,建成有机肥厂43家。根据农业农村部核定数据,我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2%(2020年的目标值是80%),全省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69.8%(2020年的目标值是75%),我省这两项关键指标均排名全国前列,畜禽养殖资源化利用考核得到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的充分肯定。化肥、化学农药减施情况。化肥使用量稳步下降。截至10月底,全省建立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片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6%;化肥使用量127万吨,同比减少1.43万吨,降幅1.1%。农药使用量大幅下降。截至10月底,全省共建立21个农药减量示范基地,示范面积31.6万亩次,全省农药使用量6073吨,同比减少5.2%。田间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田间废弃物回收逐步实现有序化、体系化、网络化。支持海口、万宁、东方、五指山等市县开展田间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探索建立了“农户零散收集、乡镇集中储运、企业回收处置、市县统一监管”的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截至10月底,全省回收废旧农膜、喷滴灌带、农药包装物等1万余吨,占全年使用量的75%。秸秆利用探索出基料化、能源化、肥料化的路径。印发禁止槟榔土法熏烤和秸秆露天焚烧七条措施,联合省生态环境厅与市县政府签订了《2018年海南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目标责任书》,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截止10月底,全省秸秆还田面积达50万亩,生产秸秆饲料3.5万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71.8%。
目前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一是少数农户仍然分户养殖、人畜混居,影响人居环境。养殖效益不稳定,部分市县对养殖场搬迁改造没有落实用地政策和补偿政策,养殖场用电价格较高(没有落实农用电价格),导致规模养殖场环保改造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我省高温高湿,病虫害较多,复种指数高,客观上造成化肥、农药施用量比其他地方高。有机肥产业、绿色防控技术起步晚、底子薄,果菜茶绿色防控投入成本偏高。施用有机肥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的生产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明显扭转。三是部分市县对辖区内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总量及回收率、秸秆总量及综合利用率等数据掌握不全面,多数市县未安排专项工作经费,部分市县宣传效果不好,部门协同执法力度不强,仍然存在露天焚烧秸现象,与我省全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目标还有差距。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我省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努力在2020年前达成农业污染的防治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继续加大养殖污染的整治力度,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按照“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三位一体的技术路线,按照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推进畜禽污染治理。二是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按照“控制增量、消化存量”的要求,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以综合利用带动持续回收,通过回收逐年减少残留存量,努力实现投入量和回收利用量基本平衡。三是推广绿色防控和农业生产新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依法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销售、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的行为。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商品有机肥等节肥新技术,建立一批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果菜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确保化肥农药达到减量增效的目标。四是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按照“控制增量、消化存量”的要求,积极探索购买服务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扶持回收处置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大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网络力度,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五是典型示范带动,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平。全力支持各示范区、点抓好“化肥减施、病虫害综合防治及农药减量、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秸秆综合利用”等重点工作,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循环、综合利用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有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六是推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立法工作。针对海南农业资源保护实际情况,尽快推动《海南省农业资源保护条例》的研究制定工作,切实为促进全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七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清洁生产水平。为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公众参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南海网记者:就当前城市面临的问题,例如城市下雨积水,排水管网能力不足等基础设施短板,将如何予以解决?
张国强(省水务厅城市水务处副调研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排水防涝工作。习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强调指出防灾减灾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认真总结近年来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中暴露出的突出薄弱环节,提升排水防涝能力。李克强总理要求,要全面提升防汛抗洪和减灾救灾能力,下决心补上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国家已将城市排水防涝作为补短板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坚持“牢牢把握防汛工作主动权”的防汛原则,刘赐贵书记要求落实“以防为主”,注重灾前预防;沈晓明省长要求全面做好应对极端灾害天气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于“城市下雨积水,排水管网能力不足等基础设施短板的问题。”,我厅将从以下方面予以解决:一是加快推进易涝点改造。按照国务院《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和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行动方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建设的通知》(建办城函〔2017〕43号)要求,加快推进城市易涝点的改造,特别是2018年全省实施的25个城市易涝点改造工程,确保在2019年汛期前全部完工。二是构建城市排水防涝体系。结合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培育“天然海绵体”,遵循“源头减量、管网优化、末端保障”的规划策略,构建完善的排水防涝体系。首先,源头海绵减排。在源头通过布局透水铺装、植草沟、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降低径流的峰值流量,延滞峰值来临时间,能够起到源头蓄滞作用。其次,过程管网优化。通过分流、截流、调蓄、修复等综合手段,系统解决目前雨水管网所面临的问题,实现“降低系统运行水位、恢复截流倍数,消除旱天污水直排、削减雨天溢流”的多重目标。最后,末端综合保障。建立完善的堤防和雨水强排系统。当外海处于高潮位时,通过泵站将内涝区雨水加压强排。三是规划改造城市排水管渠。对城市排水管渠进行重点规划定位,通过分区优化,缩小雨水分区。对于不能满足设计标准的雨水管网,通过增加主干系统等方式进行改造,提升现状管网的排水能力;对于起到关键作用的次干管网,通过适当改建提高管网的排水标准;对于老旧城区的管网提标扩能,结合城市棚改区改造有序推进。四是对内河水系进行综合治理。根据城市水系蓝线规划,修复滨水岸线,结合城市内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有条件河道改直立断面为复式断面,提升恢复河道排涝通道。五是强化排水防涝责任落实。在汛前对外公布城市(海口、三亚、儋州、文昌、琼海、东方、万宁、五指山)排水防涝安全责任人名单、城市重点易捞点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城市排水防涝责任落实。六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要求,协调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从城市建设维护资金、土地出让收益、城市防洪经费等财力中优先安排资金支持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工作,通过投资补助、财政补贴、贷款贴息、价格机制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建设,加大对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七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省三防信息服务网络与气象、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做好预警和应急调度。八是做好排水防涝应急措施。指导市县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应急预案,确保市政排水人员按应急预案估做好排水防涝相关准备工作,备好排涝相关设备(应急抢险排水车、高空抢险车、抽水泵等设施),雨天及时启动预案,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海南电视台记者:“城市双修”工作涉及任务众多,政府将通过何种措施、手段等抓落实,让市民惠享成果?
陈孝京:我们将建立健全省、市县联合推进海南“城市双修”工作机制。一是设立海南省“城市双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各牵头、配合单位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省政府领导下,统筹协调推进全省“城市双修”工作。二是省直各相关厅局按照各自分工任务负责制定“城市双修”相关实施计划,统筹安排指导各市县开展“城市双修”等城市有机改造更新工作。其中,就我厅牵头负责的编制、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计划、控制城市扬尘污染、大力拓展城市公共空间、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公园及绿地系统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城市交通体系、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塑造城市时代风貌、保护历史文化风貌、改造老旧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专项环境卫生整治等相关工作,我厅将适时出台相关文件,指导各市县开展“城市双修”工作。三是各市县要按照《方案》第三部分“工作步骤”积极推进“城市双修”工作。第一是调查评价。各市县2019年3月底前要全面完成“城市双修”调查评价工作。重点是山体、河道、湖泊、海滩、植被、绿地、公园等自然环境被破坏情况,识别生态环境存在突出问题、亟需修复的区域;从人民群众最关切,与城市生活最密切的问题入手,对城市修补的重点问题进行评估。第二是规划编制。2019年6月底前各市县要根据“城市双修”评价报告,开展老旧城区更新改造、生态修复和特色风貌塑造等方面的研究,编制完成“城市双修”相关专项规划,根据工作要求编制街景立面改造、城市地下管线、绿地系统、水系统、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或行动计划,适时开展城市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特色风貌设计等专项设计。第三是组织实施。各市县“城市双修”工作要按照规划项目化、项目方案化、方案投资化、操作程序化的思路,根据评估和规划建立“城市双修”项目库,明确项目的位置、类型、数量、规模,制定“城市双修”项目的实施计划,明确任务目标、责任主体、路线图、时间表,有序推进建设。四是强化考核问责,加强监督检查。市县人民政府是“城市双修”责任主体,要将“城市双修”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尽快组织实施,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各项工程建设任务。省级主管部门将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和问责制等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对“城市双修”项目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进行指导和监督。“城市双修”工作将列为省政府督查事项,对于工作效果显著的,将在重大生产力布局、重要改革创新试点示范等方面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对工作进展滞后的,将进行约谈督促、通报批评等,把“城市双修”工作开展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的工作考核当中。
成和军:今天回答记者提问时间到了,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城市双修工作住房城乡建设厅是牵头部门,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才能将这件事做好,希望能够发挥出合力,齐抓共管,为建设美好新海南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