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里也有“买家秀”和“卖家秀”?我们吃的肉类、蔬菜、海鲜也能“美颜”?

  一直以来,在农贸市场的生鲜区,可以给生鲜食品提亮增色的“生鲜灯”被广泛使用,“生鲜灯”在成为生鲜食材“美颜神器”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相关消费投诉也时有发生。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明确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生鲜灯”误导消费者。目前,市场上“生鲜灯”的使用情况如何?8月1日,记者走访了杭州多家农贸市场。

  记者来到杭州采荷农贸市场,一走进生鲜肉类摊点的区域,能够感觉到灯光有明显的不同,在该区域内的照明灯颜色明显偏红。肉类也在这样的灯光下,也显得更加色泽红润。

  事实上,这类照明灯光就是所谓的“生鲜灯”,是一种冷光源照明灯具,不会散发热量加速食物腐败,或者影响其质量,但因其可以发多种有色光,让食物变得更有卖相,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从而深受生鲜商户欢迎。

  采荷农贸市场一家肉摊老板表示,灯是市场统一配备的,一直以来都用这种灯,能够让肉看起来更“好看”一些。

  在杭州定海农贸市场,除了肉类摊位使用了这类“生鲜灯”,记者还发现了海鲜摊位也有相同的情况,一家海鲜摊位的灯光侧呈淡蓝色。除此之外,记者发现一些卤味店也是使用“生鲜灯”的大户,暗红色的灯光照射到卤肉的表皮,让消费者的购买欲直线上升。

  问及是否知道关于“生鲜灯”的新规?一家肉摊点老板表示,已经在网上刷到相关内容,后面也会相关根据要求做改变。杭州采荷农贸市场管理方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未接到新规的通知,如果后续接到相关通知,会依据规定要求商户做整改。

  本是要给食用产品补光的灯,却让消费者看不清食物的“真实面目”。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以“生鲜灯”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马上就出现了数千件相关产品,不少“生鲜灯”的月销量达上千件,价格大多在20元至200元不等。

  “生鲜灯”的种类繁多,针对不同场景,生鲜灯的颜色也有了“细分”。例如,鲜肉类食品推荐使用红白—加红,熟食类食品推荐使用红黄,蔬菜类食品推荐使用绿白,水果类食品则是推荐使用红白……

  在“生鲜灯”商品详情页,还标注着“够大、够亮、够鲜”“强劲增鲜”“水果、生鲜、熟食专用,专业调色”等字眼,还有部分商家更是打出了“用对灯光 早日收摊”“就是比隔壁档生意好”等营销标语。

  “生鲜灯”不仅市场销量可观,商贩对“生鲜灯”的认可程度也很高。记者浏览“生鲜灯”相关商品的评论区发现,“生鲜灯”的购买者大多是菜市场摊位的摊主,与此同时,例如“卤菜店的神器,在它的光环下,每天几乎没有剩菜,是个锦上添花的好东西”“灯光亮度到位,使用后效果直接拉满”“灯光照的菜品特别有食欲”等,各种好评不断。

  新规施行后,还能在电商平台购买到“生鲜灯”吗?记者在某电商平台随机咨询了几家销售“生鲜灯”的店家。一家表示淘宝方面并没有禁止销售“生鲜灯”,日后是否继续卖,还需要看市场的需求。另一家则表示在“生鲜灯”管制后,他们会售卖符合要求的颜色灯,不符合要求的颜色灯届时都会全部下架。

  生鲜食品的颜色、光泽等感官性状是消费者判断产品新鲜程度,决定是否购买的重要依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2日公布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浙江省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生鲜灯”的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鲜食品原本的色泽,可能会掩盖食品本身的问题或者瑕疵。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给消费者提供的交易信息并不是完全真实、全面的,容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事实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浙江省消保委建议,消费者如果遇到相关食品问题,导致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维权。同时,也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新规的宣传普及,进一步细化执行标准,强化监管力度,督促商家诚信经营,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