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棵樟树、1棵秋枫,居然花费31.5万元!昨天,记者前往深圳市黄麻布社区,在办公楼附近找到这几棵天价树。31.5万元天价购树,这笔钱究竟如何花的?昨天,黄麻布社区书记罗敏威告诉记者,其中较大的一棵樟树费用为16万多元,另一棵较小的樟树价格为10万元,秋枫的价格为6万元左右。(12月26日《南方都市报》)
花费31.5万元,居然只种了3棵树。而这竟然还是货比三家、讨价还价后的最低折扣价,而相关部门的调查也认为并未违规。不过,31.5万种了三棵树,绿化工程俨然已成了吸金“黑洞”,如此有“含金量”的绿化工程,恐怕并不能全拿物有所值,甚至“一分价钱一分货”来说事儿。
事实上,尽管绿化工程领域也包含较多技术含量和设计因素,当然不能因为绿化只是种几棵树,便低估人家的技术含量,甚至只愿支付“白菜价”。但是,绿化工程领域采购招标的无章可循、许多项目不透明,定价随意性大,“绿叶”之下的确不乏“阴暗”甚至“见不得人”的角落。
应该承认,由于绿化工程本身的特性,成为采购对象的绿化树,其价值的衡量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树种、树龄、树形之间的差异如何折算成价格,这里面也的确缺乏可操作的依据,然而,这些仍然并不能成为“绿叶”遮掩“黑色”腐败的充分条件。
现实中,绿化工程的规划、绿化树种的选择、以及最终的采购流程,既然悉数成为相关部门一手独揽的大权,不要说民众的监督,就连民众的意见也根本没有发言的地方,当花纳税人的钱,且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绿化工程,公众竟然没有发言权和参与资格,完全被权力独揽,进入黑箱操作的绿化工程,自然不可能保持“绿色”,染“黑”更是命中注定,在所难免了。
尤为吊诡的是,在城市绿化“黑色利益链”的驱使下,一方面“大树进城”破坏了农村的生态,另一方面,因患上“绿化奢侈病”而被搬入城市的大量古树名木则在迁移中死亡。而奇货可居的名贵树种的养护,则又滋生出新的利益链条。死了再种,种了再死,这绿化工程的生意,还真是从此财源滚滚,连绵不绝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31.5万元种了3棵树”究竟让谁“乘凉”,或许更需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