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城市规划设计跨界融合论坛暨奥雅设计重庆公司开业典礼”于重庆房子举行,旭辉集团景观总监 / CLA西南分部秘书长 俞胜先生在现场从跨界的时代、思考、实践三个方面分享了题为《景观“导演”的自我修养》的演讲,以下是对此次演讲内容的文字整理。
最近一条万科高喊活下去口号的新闻,刷爆了行业朋友圈。大家都问房地产是不是不行了。在我看来,房地产不会死,只是在做俯卧撑;强壮的房企,并非垂死,而是在蓄能。因为万科说完这个口号,转身就去拿地了。
在行业寒冬来临的时候,很多设计师很迷茫。就个人而言,有三个问题感触最深。那就是什么样的景观是好景观?设计师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我们的行业面临哪些共性问题?
今天,想结合从业的感受,操作的项目经历,以及其他同行的工作经验来与大家一起探讨行业的现状,一起思考行业的未来。
首先,特别想表达一点: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从城市开放空间设计、自然修复、生态治理、居住区设计,都在呼唤景观专业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在整个中国包括西南地区,景观行业保持着日新月异,高速的更新迭代。
但在景观设计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第一,行业缺乏完善的体系。行业中不缺乏优秀的设计师,包括许多优秀的海归,在境外事务所做了很多优秀项目,为何他们回国后,却无法做出优秀作品?不是他们不优秀,而是因为国内景观行业缺乏健全、完善、科学的体系支持。第二,行业的专业细分颗粒度不够。行业门槛较低,发展较为粗放,导致促进行业实质进步的公司较少,而趁市场不规范赚“快钱“的公司较多。第三,全国有上百个高校开了“景观设计”或相关专业,每年培养的学生也数不胜数。但是很多学生进入企业后还需要有个漫长的“再教育”过程,教育可以进一步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实战性”。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的重视。
与行业现状的蓬勃发展一样,项目的现状中产品的设计力也在不断崛起。许多国内的项目登上了国际的舞台。项目的风格也呈现出多元化,文化也在回归,不再是一味的拿来主义。重视产品的政府和开发商越来越多,老百姓的鉴赏力也提升了。市场出现的许多优秀项目都展现出国内景观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品质实力。
项目现状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与落差。首先,建成后使用者落差大。很多项目设计方案没有站在使用者角度,重表不重里,重形式而弱功能。比如缺乏对无障碍设计的思考,缺乏对物业后期维护的思考,导致项目建成后日常使用者不便等等。
除此之外,项目的文化落差大也是常见的问题。许多项目文化牵强附会,表皮有文化,内在却千篇一律。比如有的项目提到川渝文化或者徽派文化,但是文化如何落到项目,贯穿始终,却遇到了断档。
最后,项目建成实景落差。有的项目请专业的摄影师拍照宣传,拍出来比较好看,却不是普通使用者的正常视角,照片也体现不出人如何参与环境,融入环境,到了现场实地去看,就由照片变成“照骗”。
讲完了行业与项目,我们继续聊聊从业者的现状。当今互联网让景观行业的交流变得异常活跃,同行们交流的频率大大增加了,行业中优秀的设计人才与企业不断涌现。
不过有些从业者会存在自我成就感迷失,进而考虑转行、跳槽等等。从业者在工作中缺乏系统训练和正确引导。无数人一进入行业就是埋头干活画图。其实做好一个项目,背后需要多重体系与思维视角的支撑,比如经营者的视角、使用者的视角、产品设计的视角....而只是埋头画图就失去了拓展多维视角的机会。
许多同行还反馈说,他们感受不到景观设计师应得的尊重。在做项目时,很多人会觉得景观设计让步于建筑设计;在做景观施工时,又因是最后一道工序,处于被挤压的位置。最后导致自己的设计无法有较为满意的结果。从而觉得,做景观设计这个专业没有前途。
反思完现状后,谈谈对未来的展望和浅显的思考。首先我们期望这个行业,可以越来越规范,建立明确的准入门槛,减少恶意低价中标等市场乱象。
其次,希望行业协会越来越成熟。协会串联上下游,使上下游衔接顺畅,没有壁垒。协会与教育体系相互衔接,让行业变成有机体,使教育与社会结合更紧密。
最后,特别呼吁未来行业有明确的专业细分,比如奥雅设计旗下就有专业做儿童相关设计的洛嘉儿童。术业有专攻,尊重知识产权,有严格验收标准,更有利于行业未来的发展。
项目上,我们倡导景观设计多尺度涉猎。在开发顺序上,倡导景观前期互动先行,而不是后期被动填空。
景观设计在未来要更重视解决问题,而不仅仅关注形式。除了解决使用者的问题,还需要契合国家的政策,解决生态的问题,技术的问题等等。最后,希望项目未来可以注重公众的创新与参与,与科技结合、注重跨界,多做原创的设计。
从业者的未来需要多跨界学习。景观设计已经很难与其他专业独立分割出来,许多其他专业的知识与设计手法是可以借鉴学习的。
除此之外,设计师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形成标准。这些实践的标准日积月累,最后就能由点成面,就能形成行业共性的体系与标准。
最后呼吁企业,能够拥抱政策,积极尝试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给自己换芯片。走出国门,参与竞争国际大奖,提升专业视野及能力。
讲完理论,我们来看看实践。这么多年,在西南地产的实践中,我发现,西南景观行业拥有5大特点:
西南景观业界有一套明确的价值观。有价值观是很重要的,很多个人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
西南业内很多人都是在有情怀地工作,他们发自内心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认为值得自己为这个专业去做奉献,而不是单纯去攀比薪水和职位的高低。
同时,大家都非常重视大区的设计。很多时候,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项目美图,90%以上都只局限于示范区。西南区域的开发商突破了这种只重视示范区的陋习。在多年前,大家就把大区设计放到了极高的维度,去推敲每一个空间,去琢磨每一笔设计。
严谨的态度带来的就是更优质的结果。西南业内尊崇“结果是景观的生命线”这句话。而评判一个地产景观结果是好还是坏,我觉得可以从五大维度标准出发,分别是生态、设计感、人性化、可持续性和精工。
其中可持续化分两个方面。第一是物业维护的可持续性,避免因设计手法的原因,导致后期物业维护不便而带来的品质感下降。比如逐渐不再设计生态水体、不再推崇追求“即时效果”的多重景观。第二是美感的可持续性。提倡做“去风格化”的现代景观,不“跟风”去做市场的流行风格,而坚定地做现代风格。因为我们坚信强烈风格化的项目就像潮流,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脱离大众审美,而拥有简洁美感的项目才能更好的抵御时间的洗礼,成为经典。
西南景观业界拥有一个公平、客观、良性竞争的分供方氛围。单位之间是良性竞争没有恶意挖角的行为。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一切都靠实力说话,如果发现别人做了好项目,会虚心的去沟通交流学习。
我们还有企业率先总结了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共性标准——重庆龙湖梳理的“景观工程工艺手册”与“合理化设计手册”。册子站在客户使用和物业维护的角度,将项目常见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共性标准必定会提升业界整体的品质。
以前设计师设计一条景观的排水沟,通常的处理手法,是在交界处切条沟,让水通过露土的沟槽流出去。但是这样会带来很多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条沟被越挖越深,变得很丑,在做地面清洁的时候,脏水会返到铺装地面,清洁做不干净。
现在,排水设计被优化成如下图所示的一个简单的硬质凹槽。凹槽连到雨水管网上去,这样整个物业的能效就大幅度的提升,而且也比较的美观。
这些细节都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现在将这些细节的处理汇集成标准化条例,包括道闸为什么要一大一小,因为小的便于行人使用,大的便于婴儿车或轮椅使用。一个企业做了这样的实践总结,从业者之间就可以相互学习,这样整个行业才能越来越好。
在西南为何许多项目能做到方案与落地效果相同?因为背后有一个良好的体系在支撑。这个体系为项目推进的每一个具体步骤都做好了谋划和保障,让每一个环节都变得“可控”和“前控”。
西南景观完成了一系列有象征意义的项目,展示了设计如何巧妙地结合地形与自然。不仅是高端地产项目,西南地产界的许多刚需项目景观也设计的非常好。比如为刚需项目设计了许多便于交流互动的围合型桌椅,取缔了条形坐凳,项目建成后去回访,我们发现设计的意图的确实现了,社区人气非常旺。所以真正的设计源点应该从生活中来,将好的生活体验再带到设计中去。
在西南,一些有识之士聚集一起,为了推进行业发展,成立了CLA西南分部。西南业内我们鼓励设计师拥有原创精神、独立思考的精神与分享知识经验的精神。协会还积极联动高校,参与学校组织的教育实践,共同来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西南的土壤是一片肥沃的土壤,我们大家都需要共同努力深耕,为西南的发展做更多的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