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武汉“名家论坛”邀请到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对话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以合美术馆“李象群艺术展”雕塑作品为例,对比中西雕塑史,解读雕塑艺术的历史渊源与传统的当代变革,与现场读者一道,共话图像时代雕塑艺术的表达。

  鲁虹介绍,西方雕塑经历了四次高峰,分别是古希腊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法国雕塑繁荣时)和20世纪西方雕塑时期,这些时期涌现了许多著名雕塑家,如米隆、米开朗基罗、罗丹、亨利摩尔等,著名的《掷铁饼者》《大卫》《思想者》《国王与王后》等雕塑作品就出自这些艺术家之手。

  鲁虹表示,西方雕塑的发展经历了由写实到抽象的发展历程,越来越强的装饰属性也使得这些雕塑逐步走入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

  谈及中国雕塑的发展,冀少峰表示,早期中国雕塑有着较强的实用、祭祀以及象征属性。相比可辨识创作者的西方雕塑作品,存在于洞穴、墓室、寺观中浩如烟海的中国雕塑作品往往难以辨识其作者,许多壮丽的艺术瑰宝被深藏于地下,构成了中国美术史的重要部分。

  冀少峰说,兵马俑的发掘也让我们发现,在实用或者象征意义之外,人物、兵车、战舰组成的大型群雕同样是中国雕塑的题材,且与单色的西方雕塑不同,兵马俑在出土时有着丰富的色彩,呈现了与西方雕塑截然不同的中式美学。

  冀少峰表示,中国雕塑想要追求的一种境界是“天然去雕饰”,这一点在中国书画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如齐白石所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雕刻与原料的浑然天成之感正如绘画中的“写意”。

  谈及正在讲座举办地合美术馆展出的“李象群艺术展”,两位主讲人回顾了艺术家李象群与雕塑结缘的经历,大学期间对西方和中国雕塑艺术的学习使李象群的创作融合了中西艺术传统。

  鲁虹介绍,此次策展,相比着墨于李象群著名的写实雕塑作品,合美术馆希望梳理李象群从中国雕塑语言发展而来的创作路线,追寻艺术家在中国当代雕塑中的探索。“李象群艺术展”也因此分为了四个部分:“战争与英雄、古代人物雕塑”“肖像雕塑”“图像与文本文献”以及“体育雕塑”,融合艺术家个人的艺术成长经历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时代背景,参观者可以了解李象群的创作历程。

  鲁虹表示,李象群的许多雕塑作品有着中式雕塑传统的风格及题材,但他在作品的思想内核上始终是当代的、向前的,反映古代战争场面的《争霸春秋》是对古代历史中战争的反思,作品《堆云·堆雪》的观念则更加后现代,蕴含着艺术家对权力结构的思考。

  冀少峰认为,对中式写意传统的承继,使得李象群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东方风格和东方意境,但其作品中的多元性使他呈现出具象与抽象、古典与现代、有形与无形的丰富风格,实现了对中国当代雕塑的创造性发展。

  武汉美术馆展览部主任张文博表示,如何去发现未来艺术家,也是当代策展人的一个命题,当下的艺术场馆和相关从业者希望尽可能向观众提供丰富多元的艺术家视角和展览,百花齐放,不同的美术馆和策展人或许有不同的看法,当这种看法越多样,也就为未来提供了越丰富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