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指导、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2023中外风景园林大师讲坛——过程中的景观”

  自2015年以来,北京林业大学已举办了7届不同主题的讲坛,成为风景园林领域关注度、参与度和影响力最大的学术研讨会之一。今年举办第8届,讲坛名称调整为“中外风景园林大师讲坛”。本届讲坛分为主论坛、青年论坛、非公开圆桌讨论3部分,将邀请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权威专家和青年学者围绕“过程中的景观”进行深层次交流。

  风景园林包含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要素,例如河流、植被、动物迁徙、人类行为和生活痕迹的变迁——这些要素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因此,风景园林总是在某种“过程”里。

  如果按照一个景观对象的观察、研究、操作周期来说,可以分为前期的认知、中期的实践和后期的循证,这三个阶段又分别对应了“认知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循证的过程”。意识到风景园林的“过程”属性,充分地认识和利用这些过程,将有助于更高效地利用景观资源和改善人居环境,为优化全球景观格局、营造美好人类居所提供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召集人,上海市政府参事,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教授,北京林业大学讲席教授,曾任全球大都市研究联合主任、景观建筑与环境规划系主任、环境设计学院院长。研究方向包括环境规划、河流恢复、洪水风险管理等,发表研究领域内论文200余篇。

  清华大学景观学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园林景观分会副主任。

  香港大学景观建筑学部主任及实践副教授,VALECHE Studio创始合伙人。研究内容和设计领域立足于多学科背景,探索战略、技术和细节交叉点的城市和环境设计。目前负责景观设计课程(MLA)教学,探讨策略性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材料应用等议题。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二级教授、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兼聘教授;NSFC-DFG(中德)城镇化与地方性合作小组组长。研究方向为城乡建成环境的地方性与适应性,旨在推动文化遗产价值传承与城乡协同可持续发展。

  景观设计师。毕业于凡尔赛国立高等风景园林学院,30年前在巴黎成立个人事务所。法国与海外实践项目涵盖从小型花园到大型土地规划的各类尺度。梅歇尔的项目实践重点关注环境问题,并多次参加以可持续城市和景观为主题的会议和活动。

  凡尔赛国立高等建筑学院( Versaille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及LéaV研究中心副教授,学术期刊《Ambiances Journal》主编。自2012年以来深度参与大巴黎生态网络的跨学科规划设计。她还是The Square Forest国际研究设计项目的创始成员,该项目致力于解决再野化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挑战。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同济大学教授、博导/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景观);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园林景观分会副理事长、既有建筑改造与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建筑创作学术部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中国代表,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风景园林》期刊主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规划设计分会副会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号(北楼)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一层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