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打造蓝绿生态空间”,要求“完善生态绿地系统,依托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基底建设生态绿色廊道”。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环城皆山、山在城边,但城区发展没有占用周边土地,更是将田园纳入城区,把乡愁留在身边,通过构建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完善蓝绿生态空间,蹚出了一条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子。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环城皆山、山在城边。城区要发展,占不占周边田园?10年前,这个问题就摆上了昌宁县的桌案。
先是编制田园风光保护规划,而后又历时5年推出田园城市保护条例,昌宁县城镇化的过程中不占周边土地,选择将田园风光留在城区。
身处昌宁县城区,也能推窗见绿,这并不稀奇。罕见的是,放眼望去,既有景观树,也有油菜田。
“眼前的油菜田,还有就在城中的稻田,都在昌宁田园城市保护范围内。”县发改局局长徐世龙介绍,把农田纳入县城绿地系统进行规划建设,是县里着力打造、提升田园景观的抓手。
据介绍,昌宁县城目前形成了“一心两翼六组团”的“蝶形”空间构架:农田居中,城区两翼分布,6个不同城市功能组团。从空中俯瞰,城区北部、南部的两片连绵田园引人注目。
南部田园一侧的茶韵公园,位于县城黄金地段。即便是工作日的下午,公园内也不缺人气。带孩子来此的陈大妈告诉记者,自己家在县城中,从出门到公园也就5分钟,平日里周围几个公园都是轮着转。
这就是昌宁县保护田园的初衷,简单来说,就是让市民茶余饭后有个去处。为此,昌宁县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首先给田园备足了土地。县长范正建说:“我们的理念是,如果昌宁只有一个公园,那么这个公园就是昌宁。”
“保护好田园,其实就是留下了我们最好的公园。”范正建说,当初并非没有异议:“右甸河周边开发商业,立马就能变现”“农田连片,征地比拆房简单,项目推进快”……
但是,不同的城镇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如果跟别的城镇建设都一样,地处三州市结合部的昌宁县,就没了比较优势。范正建说:“咬定了建设田园城市的理念,我们10多年始终没变。”
如今,茶韵公园、西山森林公园、宁霁公园、世纪广场等10余个公园遍布昌宁县城主要地段,全都免费开放,昌宁人可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记者问徐世龙:“好地段都给了田园,会不会对城市发展有影响?”徐世龙回答爽快:“当然有影响,但却是好影响!”
“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山为屏、河为脉、水绕城,在昌宁,城依山而建、人伴山而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高达18.8平方米。“田在城中、城在田中,家乡发展很快,但乡愁留在了身边。”有人这样说。
早在2011年,昌宁县就曾先后出台《昌宁县田园风光保护暂行规定》和《田园风光保护规划》。为了切实保护田园风光,2012年开始,昌宁县又连续开展了违法用地治理、违章建筑清理、石灰窑拆除等专项整治行动。
“我们只不过是把田园留在了城中,要千方百计在周边留住乡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范正建说。
2017年,《保山市昌宁田园城市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此前,由于相关规章制度尚未健全完善,昌宁县田园风光保护管理主体及职责不明确,对各类生产、建设、经营活动的约束力不足,破坏田园景观风貌的行为时有发生。昌宁县通过向保山市人大常委会申请,对昌宁田园城市的保护范围、对象、措施、机制等做了系统性规定。
为了条例的通过,昌宁县先后10多次向全县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完善。这个条例最终历时5年出台,专用于保护城区周边田园。
条例明确,县城北部、南部和九甲社区片区农田作为昌宁田园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永久保护;规定了各级保护区内的可行性、鼓励性和禁止性事项,在约束有关企业、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同时,也在规范和约束着政府的自身行为。范正建说:“出台条例虽难,一旦制定以后就不能轻易修改,为的就是实现田园风光保护的常态化、长效化。”
按照规定,县城北部、南部及九甲社区片区禁止闲置、荒芜农田。实施条例、综合整治,让田园得到保护后,当地要解决的问题就成了谁来种地。“60后没人不会,70后不少人会,80后有人会,90后几乎没人会种地”,这一局面在昌宁同样存在。
田园镇新城社区居民禹金秀家还种有两亩半油菜田,现在机械用得多,不怎么费力,一年纯收入也就五六千元;相比之下,家里的二儿子在县城务工,一个月少说也能挣上3000元。“种地与其说是为了赚钱,不如说是因为习惯”,她家的农产品,大多数自己留用,部分送给亲朋好友,拿出来销售的也就两三成。
对此,新城社区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穆军认为,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关键是让耕者兼顾种地与赚钱,“一人种一两亩地不划算,种上规模就会有不错的收成。”经过村里组织推广规模化种植,会种地、愿种地的村民越发有干劲,看到附近有合适田地,会主动找人协商代种。
从田园到公园,投入也会随之增加。以前田园只是种庄稼,不必考虑其他;如今成为城市公园的组成部分,道路、路灯、标识、座椅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旅游休闲设施也要随之进行配套。
城市公园的属性意味着当地不会有门票收入,但同时也决定了昌宁不会缺客流人气。据介绍,通过建立引摊入市示范点,引入商铺、游乐设施等商业化项目,再加上景观农业的打造,未来田园管护有望实现收支平衡以至盈利。
截至2021年,昌宁县已将12个公园连串成片,形成一条生态廊道、民生廊道,成功跻身云南省首批美丽县城,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远梦似曾经此地,游子恍疑归故乡”,明代才子杨慎诗句中留下的“昌宁印象”,如今正提升着城市形象,也让昌宁有了更加可期的未来。范正建说:“随着‘田园城市’品牌越来越亮,我们希望昌宁可以成为本地人不愿走,外地人不想走,离开了也还想回来的乡愁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