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是一个包含了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概念。什么是景观?简单地说:人们每天生活中对周围生存环境的所视所感就是景观,这里所指的生存环境既指自然环境亦指人工环境。
景观是一个地理实体,它通过历史与时间的演化最终形成自然面貌与人类活动影响的有机合成,是人文与环境统一的整体。景观的延展概念强调它是被当地居民和游览者所感知、记忆与依赖的区域。景观涵盖一切户外场所,包括知名的风景区和普通与无名的景观。知名的景观因为被大众喜爱而被精心保护,普通与无名的景观也因为它对当地居民的人文意义或对整体生态环境的不可或缺性而得到尊重。
景观评估是由政府组织的对国家景观资源的整体评价,是国土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景观观念关注的是特殊的风景,而不是将人类生活的全区域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景观评估修正这种概念,将人类的户外空间作为一个整体,关注全部场所和景观,景观评估的目的是对国家景观资源的总体面貌进行综合调查与评价,为保护、利用与改造提供依据。
景观评估早在五十年前由美国哈佛大学学者提出,其主要论点即是:景观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景观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均需在评估之后开始。景观评估在美国、英国及其它欧洲国家被广泛立法应用,取得了积极效果,其景观成就有目共睹。
对于国土资源的评估,现有的中国国家政策法规多以土地、农林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虽然在2011年《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了“实施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的综合调查与监测”的目标,但仍然没有将中国景观资源纳入到国家层面的评估体系之中。
中国有着独特的景观历史与文化,从《诗经》中对风景与人文的描述到早期苑囿林地的营造;特别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神秘美丽又平等和睦的世俗社会,是中国人对环境理想的最初表述;之后的唐宋至明清各朝代的先人们,以文章、以绘画,以实际的园林、建筑、城镇建造一步步将中国人对环境景观的理解实践着。可以说,中国的环境景观是中国人身份和场所意识的承载体,如果失去或改变这一承载体,中国人将由于无法识别自身所依赖的场所而造成意识上的混乱。
中国的地理地貌有着举世无双的独特性与优美度。世界大国中,只有中国的土地有着几千公里从世界之巅到海平面的高程跨度,在这一跨度中,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的壮阔大美;有九寨沟、张家界的绚丽多姿;有江南小镇、东北雪乡、云贵山村、胶东海滨的丰满百态。从地理形态上讲,中国地理地貌的丰富性当属世界第一,亦因为此,国际旅游界早已预测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
从美国、英国等国家近五十年对景观评估坚持不懈的实践中,我们应该找到差距,最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差距,简言之:我们一直没有把景观资源认同为国土资源的一部分。
正由于此,中国在近几十年的开发建设中,虽然成绩斐然,但建设中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的景观评估与保护措施,对国土景观资源不可逆的破坏也达到了高潮,诸如:盲目改造自然环境;盲目拆除古城古镇古村落;开发建设中,长官意识浓重,缺乏与民众沟通的有效方式,无视民众对生于斯长于斯环境的依存感;不顾景观中原有的尺度与肌理,贪大求洋,甚至小区或新城名称都是洋名,致使丢失景观文化自信心;只注重土木建设,不顾相关水体、空气纯净等因素,忽视景观是一个整体等等。
中国即将进行新一轮的城镇开发与建设,应尽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资源景观评估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是实现“美丽中国”梦想的必备保障。
中国特色的国土景观资源评估体系应建立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框架内,首先应充分分析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景观类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审美等要素;继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特别是借鉴欧美近年在此课题上的新研究成果,在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同时,合理、可行、易操作将是中国特色的景观资源评估体系可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国家层面的关注与立法支持是推动景观资源评估体系成为当代可持续发展国策的主要动力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应从国家层面关注本国国土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尽快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资源评估体系。在中国新的城镇化开始之前,通过评估,清点中国的景观资源,在规划与建设中,不仅重视诸如矿产资源、水土农林资源,还应将景观资源也作为国土中的宝藏,悉心呵护、精心开发。
博主质疑《上甘岭》台词出现“深圳”,遭打脸:此地名始见明朝,1931年设镇
辣手!沪上别墅横生“巨无霸”级“后厢房”,比主体建筑还要宽!两年了还在“造”
阿斯利康中国总裁在华配合调查?外交部:中国政府依法保障在华外企合法权益
钟睒睒要求农夫山泉内部立下“军令状:抢不回市场份额 整个包装水部门都“下课”
东北英语要席卷全球了?哈尔滨出租车驾驶员集体学英语,家里要来qie了,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