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和大家聊的话题就是“为什么日韩车系一边被骂一边热卖”。欧系车和日韩车系的争论,到底这两大车系风格如何,是不是像很多朋友疑虑的那样,日韩车系卖给中国的车型是不是把技术差的不好的车型销售到了中国?日韩车系和欧美车系相比它的有缺点在什么地方?
从8月1号交通部颁发的新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从很多方面规定了4S店,包括很多维修店在维修过程当中为消费者所做的事情,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有力的保障,您觉得通过这样的规定,是不是今后维修车辆的时候,真正有了一个保障?
今天我们谈一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大家能不能了解北京下半年汽车的价格走势,关于我们听大的中国的车价什么时候跟国际接轨,今年上半年我们的车势呈现一种什么态势,是我们今天节目讨论的问题。
为什么限小就是因为堵车,但是那个时候继续限下去能有今天的汽车工业吗,能有今天的北京吗,能有今天的北京交通吗?虽然限制了,老百姓生活水平也要提高,不能剥夺老百姓享受汽车带来便利的权利?限小表面上看来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为了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但是实际上这里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政府在这一方面缺乏必要的条件。
提案议案:[尹家绪:制定国民车法支持汽车行业并购重组支持小排量自主创新]
民意征集:[四大四小说法是一种历史倒退][应该完全放开汽车合资50:50股比]
主持人 梁洪:北京时间10:05分,这里是来自北京交通广播的直播节目汽车天下,我是梁洪。今天仍然是我们的星期三会客室,我们的节目由北京交通广播汽车天下、搜狐汽车和新京报联合出品,连续几周的时间我们一直和大家在聚焦两会,聚焦两会期间汽车界代表们的建言献策,两会之后我们整理一下汽车业代表们的议案和提案,我们把其中广大的听众,还有我们前期在网络上征集调查大家讨论最多的提案和议案,在今天节目当中再请我们的专家做一个深度的解读。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深度的解读让大家了解到在今年的两会上哪些议案和提案会影响到我们未来的汽车生活,同时对这些议案和提案广大的听众和网友也可以发表意见和观点。感谢聊天室当中的那些网友。介绍一下直播间的嘉宾,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来自《新京报》汽车周刊主编何醒言。
主持人 梁洪:我们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把今年两会汽车业代表的提案和议案做了一个大概的总结,留给醒言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我的感觉特别有新意的提案和议案都不是特别的多,我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在去年、前年、大前年很多代表们都提过的,我想今年最大亮点的提案就是曾庆洪的议案,就是动用4000亿元的全国住房公积金的闲置额来买车。
何醒言:我的感觉跟你的差不多,我们今年基本上把所有的两会汽车代表都采访了一遍,我发现今年的议案和去年的议案几乎是一样的,唯一有几个不一样的。就是曾庆洪的住房公积金来买车的这个提案很有新意,另外就是大家也很关注新的汽车振兴办法出台以后,具体落实这些政策,怎么样惠及企业,怎么样惠及消费者,这部分提案开始多起来。第三个方面就是新能源提的多,比往年稍微多一些。
主持人 梁洪:我们同时也可以把这个问题问问正在听这个节目的听众和网友,我相信他们也是非常关注汽车界的最新的消息。大家看到两会期间我们汽车界的委员们的提案和议案,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您的感觉和我和醒言的感觉是不是一样,大家可以发表你们的观点。我们节目的第二位嘉宾是阳光媒体的主编沈小雨,你的总体感觉是什么样的。
沈小雨:因为我是两会上直接采访的,感受最深的是两个,一个是新能源,还有刚才我们说的公积金购车问题上的不同看法,两会嘛,有人大代表,还有政协委员,像曾庆洪、左延安,他们对公积金买车都是支持的,实际上后来左延安解释了一下,说这个是指的闲置的,所有公积金拿来来买不起房的时候,何不拿出来买车呢,你可以租房,可以提前消费一下,也可以解决一下现在拉动消费需求的问题,所以他在这个问题上和曾庆洪的观点是一致的。我们大家也觉得除了操作上可能有一些政府部门管理以外,这个思路还是好的。
第二个就是关于新能源的,实际上大家是明争,但是是暗斗。比如说陈虹代表,他是人大代表,他的提案里就提出来要对小排量车加以标准上的限制,他跟长城的王凤英的观点就是不一样的,他觉得低于1的小排量不应该鼓励。我到长城的时候,他告诉我,说这块空地要建发动机厂,我想现在的新能源要求更先进了,你还要建发动机厂。这种争论,大家明着都是在争民意,暗斗的是技术路线,比如在新能源上到底是采用油电混合,混合动力,这是陈虹他们明着说出来的,但是欧阳明高,他是政协委员,他干脆说是锂电动力,陈虹就说我们已经试运行了一部分车,比奥运的时候试的还要好,他们续航能力是240公里,北京这个他们号称是200多公里,实际上只有180多公里,技术上也是对我们整个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路线,这个钱怎么花也是老百姓关心的,别到运行的时候说不行,白花了这么多钱了。所以我觉得是两大问题,一个是公积金买车,第二个就是技术问题。
主持人 梁洪:两位专家都是采访过两会的,你们都有各自关注的问题,实际上前期我们在合作伙伴搜狐汽车上进行了一个网络的征集和调查,看了一下广大网友对本届两会汽车业代表们的提案和议案的关注度,我们发现点击率最高的就是曾庆洪的动用4000亿元全国住房公积金闲置额来买车,这是关注的焦点。其他关注度比较高的,排在前三位的,一就是汽车下乡,很多人谈到了听到一些新闻,说假的电视机和电器出现了,在汽车下乡的过程中怎么保护我们农民兄弟的利益,他们的权益,怎么在汽车下乡之后完善后续的服务问题。很多人提出了这样的置疑。另外一个关注点就是购置税的减免,延长购置税的减免这是长城王凤英提出来的议案,也得到了部分网友的支持,认为应该把这一点作为一个固定的政策,而不应该限制一段时间内,另外排在第三位的大家关注的焦点就是在新能源上,新能源相比起前面几个关注点,点击率稍微低一些。按照这个关注点,我们就来一一的做分析,先来说一说现在被炒的很热的全国住房公积金闲置额来买车。我觉得曾庆洪这个观点真的特别的新鲜,第一次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很惊讶,仔细的看了一下媒体上的大概的介绍,我觉得思路够新颖,问题是怎么执行,有没有实操的可能性。你们两位也从各自媒体的角度谈谈你们的观点和看法,思路是好的,是有创新的,是有创意的,但是能不能实现?
何醒言:这次曾庆洪的这个提案相当于推动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在二次分配的前提下推动社会消费,基本上只有公积金这块可以称得上是闲置,而且是有拉动作用的,曾庆洪的关注点还是很好的。但是这个关注点有几个问题是现在无法解决的,第一个就是公积金他不同于普通的储蓄,或者你挣的钱或者是你的工资,他需要牵涉到很多部门的共同协作,才能把这个钱调出来进行消费的。第二点是这部分人群到底是一部分什么样的人群,首先他所说的有两种人,第一种就是买不起房子,他可能有这个公积金,但是他买不起房,另外一种是他已经买了房,但是还有公积金,也可以进行再投入再消费,如果这个提案更细化的话应该是放在第二种人身上,而不是第一种人身上。
第二点,我觉得这个提法跟中国人普通的传统的观点是有冲突的,中国人很少会有在没有房子的前提下去买车,这种拉动不仅仅是通过公积金就能拉起来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它牵扯太多的部门,包括劳动保障部,实际上它的拉动人群主要是针对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可能更有效果一些,但是这个需要很多很多部门的协调。
这个提案目前情况下很难实现,他还反映出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中国的汽车金融极为不发达,我们知道前两天有一个PSA的金融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停掉了,就是因为这种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让一个社会保障的机构充当了一个社会金融服务机构的职能,这以后实际上也会有其他的一些隐患,这不只是一个消费贷款的职能,实际上从曾庆洪的角度来说就是希望拉动汽车消费,他在回答采访的过程中说的很清楚,他说国外买车70%都是用贷款买的,中国只有7%,不到10%,金融公司又没有,我们只有拿住房公积金去买车,实际上他是不得已而为之,在中国现实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我很欣赏他这个提案。
主持人 梁洪:他估计也是苦恼了很久,想到这儿还有一笔钱。沈老师,其中重要的一点,这些提案和意见会不会影响到我们未来的汽车生活,从何醒言的观点上来看,这仅仅就是一个引起了关注度、吸引眼球的一个提案而已,并不会对我们未来的汽车生活产生任何的影响,也就是它不具备可操性,您的观点呢?
沈小雨:我觉得影响还会逐渐扩大,而且这些东西等于是提醒了决策层,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刚才谈了这个问题,他实际上操作起来,因为我们这个公积金是什么,你买房可以申请把它领出来,这个公积金是扣的,不是说是我自己愿意交的,他不是一个自由储蓄的东西。我们看一个是社保,一个是住房公积金,这两块由国家管理,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最大的上海的社保基金。在他的管理上能不能像国外一样,用于消费自由一点,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所谓公共选择领域,我选什么,是由我自己支配,而不是由他来支配。我们现在有一点类似强制保险,是怕你把用于其他用途的钱,你给用了,将来出现其他社会问题。这实际上是公共选择理论,我用钱来选择市场,我有钱了愿意买车就买车,愿意买房就买房,在买不起房的时候我买个车,也可以,但是这个钱叫住房公积金,他不叫消费公积金,所以它的用途是有限制的,你住房可以申请,盖了几个章之后,你把钱拿走,但是买车恐怕就得那什么了。这是一个管理体制的变化,而不是说一个创意能不能影响到他操作的问题。这里面牵扯到一些部门利益,如果部门利益可以协调的话,我觉得操作性问题就可以解决。但是关键是要把这个性质改变了,不是单向的社保基金或者住房公积金,而是一个消费基金,管理上宽泛一点可操作性就强了。
主持人 梁洪:如果真的把它变成一个消费基金的话,我觉得会带来很多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说的是买房和买车,如果真的变成消费基金,我买任何东西是不是都可以动这个东西。
沈小雨:现在还是提出来,把每个人工资的3%拿出来存在父母的帐号上,叫养老基金还是孝顺基金,也是因为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年轻人不孝顺老人了,就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它跟社保是一样的,我们国家没有孝顺基金。
何醒言:我觉得大家还是混淆了一个概念,曾庆洪这个提案混淆了一个概念,他根本从本质的意义上来说,公积金是国家保证全民住房福利的这样一个福利制度的建立,而贷款买车实际上是一个金融体系下的一个金融服务,这两个概念是不能混淆的。也就是说国家的政府机构,或者国家建立福利制度的时候,他是不能够充当这种金融服务的角色的。这种角色如果一旦充当了以后,那整个国家体系就乱了,也就是说将来你所有的,比如社保基金,比如住房公积金,所有福利制度的钱,你可以买汽车,也可以买家电,也可以出国旅游,也可以买奢侈品。所以他这个提出来最大的意义是在于什么呢?是在于提高全民建立一种信用制度,然后在这个信用制度基础之上进入金融服务体系,而不是真正拿这个钱去买车。
主持人 梁洪:我们前期看到这个提案在网友当中引起了热议,目前正在听我们节目的很多听众也发表了观点,像飘飘7021说买房还是买车,我觉得这对很多人来讲是不容探讨的问题,当然是先买房,后买车。还有3094的观点说,这个提案我在网上看到过,觉得特别新鲜,但是仔细琢磨之后觉得有点不太靠谱,如果真的这么实施的话,我要是买一个我特别想买的高档的包,是不是也能申请这个钱。9430的观点是说看了一下网络上报道的相关两会的汽车界代表的议案,我觉得这个议案是最有新鲜的,在网上也看了很多网友的调查,我认为这个提案除了它的象征性的意义之外,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这是广大网友和听众第一时间的观点。
我们在今天节目当中再次和大家解读在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在听众和网友当中点击排名比较靠前的几个议案,一是和大家做一下深入的分析,二来是我们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些提案和议案到底会不会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形成影响。刚才分析过了曾庆洪的动用4000亿元的全国住房公积金的闲置额买车的议案之后。稍候我们会谈谈其他几个热门的议案,如果大家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可以继续通过手机短信和网络的方式跟我们发表观点,移动、联通、小灵通的用户发送短信到9,您也可以现在登录点击网上直播,就可以来到我们的聊天室。
主持人 梁洪:在我们前期调查当中排在前几位的还有以下的一些提案和议案,我们现在就来重点分析另外一个提案,来自长城的王凤英建议说应该延长购置税的减免政策。这条我看了一下我们前期在搜狐上的网络调查,基本上持支持的占了绝大多数,而且支持率相当之高。我也想问问二位,对于这样的提案你们怎么看?
何醒言:我觉得这个提案在今年所有提案当中最具操作性,也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实际上就是对前一段的汽车鼓励政策给了一个进一步的细化和进一步的增强,它的增强的意义在哪里呢,就是对于1.6以下的,或者对于小排量的车,不但是购置税减免,包括以后停车费,比如其他税费的缴纳,这一系列的配套应该是一个长期政策,否则中国喜欢大的,不喜欢小的购车观念,短时间之内是无法得到改变的,他必须让消费者明确一个长期的国家战略,就是鼓励高技术含量的小排量车,只有在这个前提之下,他整个消费观念才能改变过来,他和整个国家的政策是吻合的。所以我觉得王凤英这个提案是针对目前现实情况下最具可操作性的一个提案,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他也是可以影响到他未来消费决策的这样一个提案,所以我觉得王凤英这个提案还是比较好的。
主持人 梁洪:我们在看前期网络调查网上的跟贴,我印象比较深刻,有一个网友就说,看了一下你们介绍的这些提案,觉得只有这个是最实实在在的。
何醒言:现在我发现,我们现在看两会所有的提案,今年当然无厘头的提案比往年少多了,但是汽车业的提案基本上都是实实在在的提案,但是汽车业也存在着一些不切实际的提案,假大空的这种还是有。目前来说,王凤英的提案有他对行业的考虑,也有对他自己企业的考虑,而且这个行业的考虑恰好符合了政策的鼓励,所以他这个提案是比较具有实际意义的,很多提案,包括刚才那个公积金买车的提案,跟目前可操作的环境差的太远,这个提案就是博眼球的。
主持人 梁洪:我们希望和广大的听众做一个互动,大家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告诉我们您的观点。我们在来听一听沈老师的看法。
沈小雨:利用国家税收调节一个产业的发展,他是一个既定的政策,国家鼓励什么呢,可以通过几种手段,最直接的就是行政手段,还可以运用货币政策的投放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最好的,大家比较习惯于使用的就是税费政策,通过税收增加费用或者减低费用来鼓励。现在看起来,这个东西他对产业的支持,1、2月份小排量车的增加,通过减免税,1.6以下大概受惠率是55%,就是整个企业的发展大概有55%是靠减低税来拉动的。就是说他的作用已经很明显了。所以说我同意何醒言这个意见,也就是说他受欢迎是因为他既对老百姓有实惠,同时又体现了国家对这个产业发展的一种方向,而不是过去简单的采用一个行政手段,说让你生产什么车,让你生产多少车,而是通过税收来鼓励或者说来限制。我觉得这个是很值得我们去推行的。
何醒言:我还想补充一下,现在一个企业研发一款车大概是三到五年的时间,如果这个政策不是一个长期政策的话,他会影响到企业的研发投入,如果这个战略不是长期连贯性的,企业就不会在这部分的产品上下血本去进行技术研发和投入,也就是说我们的低端产品永远在技术上得不到产业升级,这其实就是说,我们现在一定要明确一个,首先要支持小,第二要支持有技术含量的小,但是有技术含量的小不是靠国家投入来完成的,他实际是靠企业投入来完成的,如果你没有长期战略的话,企业是不会花钱做这样的事情的。
主持人 梁洪:我们第一时间来看一下听众朋友对这个提案的观点。5511马上就发了三条坚决不同意,他说应该鼓励低排放的车,而不是小排量的车,要不然减排从何而谈,每一次听到你们节目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觉得你们都混淆了一点,排量低的车排放并不是一定低,所以呢,如果要让我对这个议案提出观点,就是一定要鼓励低排放的车而不是小排量的车,这两者有明显的不同和区别。9386说我觉得是好方法,这个方法绝对可以拉动内需,而且对于我们这些消费者来讲是有实惠的。3290说这个观点我坚决同意,应该把它当做一个固定的政策加以推广。至于刚才5511谈到的这个观点,醒言你可以说一下。
何醒言:我刚才其实已经提到了,他这个观点非常正确,但是这个观点需要有一个具体实施的具体的门槛,这个门槛是什么?首先第一点,就是从排放来说,现在确确实实大排量并不代表大排放,高技术含量的大排量实际上他的排放也是很少的,但是从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来说,首先第一点,我们知道自主品牌所有企业的车型基本上都集中在小排量或者更小排量的区间,我们首先知道,我们要做的是一个汽车大国还是汽车强国,我们现在街面上跑的70%的车都是外资厂的车,如果我们街上跑的70%的车都是自主品牌的车我们就是一个汽车强国,现在仅仅是一个汽车大国,在这方面必须需要国家的政策去支持它。汽车产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国家跟国家之间的竞争,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必须设立一个小排量是我们需要重点扶持的区间,这个小排量可能也有合资品牌。另外一个,刚才网友说的很对,就是要设立一个技术门槛,不是所有的小排量都要去支持,如果你没有一个产业升级、技术结构升级,或者你达不到一个先进程度的话,那我就不支持你,他实际上是双重标准,既有排量,又有排放,在排量的区间职能设定一个排放数值,达到这个数值就可以,达不到这个数值就淘汰,企业知道这样一个明确的战略之后就可以拿钱投入这方面的事情,这个网友实际上他体现了很多听众和普通老百姓的观点,认为小车是没有技术含量的,或者认为小车的技术含量比较低,这需要大面积澄清的一个观点,小车的技术含量也可以很高,主要是你能不能达到,能不能做到的问题。比如现在长城、奇瑞都在做自主的发动机,实际上他们已经开始进行产业升级了,我们需要的是在政策上给一个长期、明确并且科学的制定,鼓励这些企业进行这些产业技术升级,在市场份额上也超过他们,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成一个汽车强国。
主持人 梁洪:我们在听过了两位专家的分析之后,我们看得出来王凤英这个提案一方面是得到了媒体支持,另一方面,从我们的网上调查和短信平台的反馈情况来看,也是得到了众多的听众和网友的支持,认为这是一条实实在在的提案。
10:41分,谢谢大家继续在关注和收听来自北京交通广播的汽车天下,我是梁洪。我们在今天的节目当中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两会过后我们来关注一下汽车业代表的议案和提案,哪些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前期调查当中备受关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听众和网友都在关注所谓的新的汽车鼓励政策在出台之后,汽车下乡,有一些朋友在网络上也谈到近期看到很多新闻,说电器下乡之后出现了很多的假冒伪劣产品去坑害我们农村的朋友,汽车下乡之后,未来的服务是更加重要的,能不能起到这样一个作用,而真正的汽车下乡政策的推动情况又是怎么样的,我们先来请何醒言简单的把这方面情况做一下介绍。
何醒言:现在这部分主要是自主品牌企业比较关注汽车下乡,因为汽车下乡实际上对于自主品牌来说,他们认为是一个机会,他们的网络渠道可以相对建的比较简单一些,他们的产品可能更适用于农村对于生产资料使用的需求,而不是简单的生活资料的需求。所以说他们这次提的汽车下乡主要就是谈到了补贴,比如说像东风郑州日产的总经理郭振甫,他说50亿的补贴实际上是补贴现有的保有量,他对新增的需求拉动非常有限,你现在即使是下乡,把渠道渗下去了,但是你发完了补贴实际上并不是拉动了新车的销售,他可能是已有的农用车,把这部分消化掉了。这部分看似很大,实际上摊到所有的生产资料车和农用车上面的话是非常非常小的。
另外一点就是关于信息不对称,实际上下到乡里以后,他的车价并不是像想象中的跌了很多。另外还有一点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我们现在的汽车下乡政策根本目的是为了刺激内需,也就是鼓励农民把钱拿出来买车,这个车不管是生产资料用,还是个人使用,或者是交通工具,他是鼓励买车,我们发现这部分车拿去以后是鼓励他做生产资料用车的,如果要拉动消费要有供需平衡,首先要有需求,现在整个大环境不好,他拿去做一个生产资料用,实际上并不能够给他带来更多的财富和收入,他为什么要去买这个产品,汽车下乡这次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软肋,他没有补贴给微型的乘用车产品,而是给农用车和商用车产品去刺激需求,这和本质上的拉动是有冲突的。所以这次我提出汽车下乡不单单是给予金额上的支持,一定要给予其他配套的支持,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委员很响应国家的号召,国家一说汽车下乡,马上我现在就要到县级、市级或者乡级,甚至到村级建这种销售网点,他们发现真正深入下去是很难的,因为没有需求,如果平摊到每个车的一点点补贴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社会资源的重新浪费,你的市场没有培育起来,你的汽车下乡政策一定要根据市场的实际,不单单是给予金额上的补贴,一定要给予其他配套政策的完善。
主持人 梁洪:实际上我们看到关注的提案和议案提到这一点,大部分都是一些民族自主品牌的企业,我们自己的企业会对这个问题特别的关注。谈到民族自主企业,这一次尹家绪的提案当中建议要将自主品牌的汽车定义为国民车,希望制定一个国民车法,这个提案也是挺受关注的,也是挺吸引眼球的,我也想请沈老师来谈谈您有没有关注到尹家绪的这个提案,您对民族自主品牌在本次两会当中的各种各样的提案怎么看?
沈小雨:关于这个问题谈论起来久已有之,有叫国民车的,有叫自主品牌的,或者本土品牌或者什么的,这个在两会期间也问到了左延安,有一个学者,一个科学家提出来的,叫国情车,他的意思是我们在发展新能源的时候,因为我们在新能源的问题上跟别人差别不是很大,也在起步,就是把国民车或者国情车,或者民族品牌,或者什么自主品牌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国家意志来支持的。我当时问了以后,左延安说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定义,你们怎么看,大众的起名就是一个国民车的概念,要小,排量要低,要买得起,它刺激了国民车的发展。
主持人 梁洪:我看了一下尹家绪的提案的基本想法是希望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我们目前暂且叫民族自主品牌的这些车型。
何醒言:这个提案里有一点忽悠的概念,他说韩国和日本都有相应的国民车法,但是韩国和日本实际上是一个贸易保护的政策,不是国民车法。我们国家不一样,我们国家大量的允许合资厂的存在,也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OEM这种厂的存在,这种厂实际上充斥了大部分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我觉得我们现在不应该提的是国民车的说法,应该提的是国民待遇的说法,就是国民车的国民待遇,也就是说给予每个厂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而不是具体的扶持,当然自主品牌里面也有竞争,我觉得还是要给予一个立法,给予一个技术门槛,达到这个技术门槛之后给予一定的倾斜,这是应该的,但是国民车实际上最后又流于贸易保护主义,或者是大锅饭这种倾向了,到时候我指定采购某一家企业的车型,那这家企业就不用搞技术研发了,他直接依靠这种政策就活下去了。
主持人 梁洪:醒言的这个观点我们也看了一下,基本上对这样一个观点是两派意见,一方面观点是中国当然要鼓励中国自己的车,这是毫无疑问的,必须要给予一些相关的政策,无论是在税收的调节上还是其他方面,一定要给予支持,让中国人买中国人自己造的车。另外一种声音就是按醒言刚才的这种观点说的,这不是也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嘛,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谁的东西行就买,谁的东西不行就不买。不管怎么说,这次尹家绪提到的这个国民车法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心,我也看了一下我们前期的网络调查,可能跟醒言的观点不太一样,基本上第一种声音占了上风,就是大家觉得当然要给中国人造的车一些相关的政策来加以支持和鼓励,很多人也都列举了,在亚洲我们的近邻,像韩国就有类似这样的政策,日本也有相关的政策,因为在汽车早期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如果没有这样一些政策鼓励,可能他们的汽车产业就不能发展得那么快和迅速,现在中国为什么不能效仿,这是很多人现在在探讨的。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一撒开去,咱们一两个小时都说不清楚了。但是这可以作为日后我们在节目当中探讨的一个话题。
今天我们在节目当中和大家一起聊到了在本次的两会当中备受关注的一些代表们的提案和议案,我们给大家做了一些深度的分析之后,一方面是想让大家对这些提案和议案有深度的了解,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看哪些备受关注的议案和提案能真正实施,会真正影响到我们日后的汽车生活。非常感谢醒言,也非常感谢沈老师,如果您想再次看到本期节目,可以随时登录搜狐汽车,也可以关注每周一出版的《新京报》。
新闻跟踪:[完善汽车发展政策 工信部征求“金点子”][搜狐汽车:献策工信部]
新闻分析:[汽车产业政策为何需“升级”][汽车振兴规划将成汽车业新政策]
企业建言:[希望在行车及二手车环节再有政策][如果国家领导人都坐自主品牌]
主持人 梁洪: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出了一个公告,将会就落实产业发展政策公开征求公众的意见,今天我们就会在节目当中把听众朋友所关注的汽车产业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大家展开讨论,如果您在今天的节目当中发表的观点和意见非常具有建设性,我们将通过我们北京交通广播汽车天下以及搜狐汽车,还有我们合作伙伴新京报一起把大家的意见向相关部门以及我们汽车界的代表进行反馈,所以欢迎大家今天能够各抒己见,参与的方法,您可以发来短信,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发送短信到9。
介绍一下直播间的三位嘉宾,首先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来自搜狐汽车事业部的媒体中心副总监晏成,晏成,我知道我们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实际上在搜狐汽车上已经进行了一个前期的网络调查,现在我手里的资料,看我们网络视频直播的网友应该能看到,厚厚的一大本,这是晏成昨天晚上打印出来的,看得出来广大网友对这样一个征求意见非常关注,而且很多人谈的真的是太棒了,你先给我们大体的总结一下网络上网友对这个征求意见的反映是什么?
晏成:从2月10号的时候,工信部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关于新的汽车政策的调整,我想这种征求意见,大概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关于产业的方面,实际上这个可能和我们的企业,还有我们的外国的投资者,还有部门的领导关系比较密切,第二方面可能是消费方面,可能这和我们的车主,购车者、用车者关系非常密切,实际上大家关心的很多方面是公车价格、车价、汽车下乡,包括我们的消费环境,所以对大家来说最关注的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买了一个车之后,我能不能顺顺利利的、开开心心的用下去,没有那么多税费的负担,这是大家最大的关心。
主持人 梁洪:今天我们互动的话题可以集中在几个方面,大家可以就汽车下乡,公车改革,油价、停车问题,交通拥堵,车价,自主品牌等等充分发表大家的意见和观点,演播室里另外两位嘉宾是新京报汽车周刊记者陆原,既然今天是广泛的听大家的意见,咱们就是畅所欲言,在咱们的会客室当中聊天,陆原,如果同样的问题问你,这么多热点话题,你作为新京报媒体的记者,你最关注的一点是什么,如果让你进言献策你会说什么?
陆原:我觉得是两方面,如果从汽车发展来看,我会关注民族品牌如何走出去,另外,作为北京的一个媒体记者,我更关心的是用车环境这方面的话题。
主持人 梁洪:一会儿我们会请陆原详细谈谈他对这两方面的观点和意见,第三位嘉宾是来自新华社的资深记者,大家的老朋友南辰,南辰好,同样还是这个问题,说说你最关心的问题。
南辰:我最关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我觉得不管是94年的产业政策,还是04年版的产业政策,到这次最新征求意见的版本,我觉得都应该很鲜明的打出一点,就是合资汽车,整车企业的股比不能退缩到中方50%的底线,因为这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决定命运和转向的东西,如果你把这50%的底线放松了,那么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这么好的一个市场,等于你是拱手把利益和控制权让给外方,谁做出这个决定,谁要负这个责任。另外一点,我想强调是这版政策应该更鲜明的发出保护私家车消费和使用的信号,为什么这么说呢?94年国务院通过的汽车工业发展政策首次提出了鼓励个人拥有正当渠道得来的汽车,任何部门不能干预,04年版的产业政策也再次强调了要培育一个以私人汽车市场为主体的消费市场。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更应该延续前两版政策的精神,一方面,再一次旗帜鲜明的提出要保护和鼓励个人汽车消费,另外一方面,要清理长期以来,由于地方部门落实不力,给私家车消费和使用造成的障碍,我觉得是这次政策的主要的任务。
主持人 梁洪:刚才南辰谈到的这两点,实际上一点非常偏向产业化,另外一点聚焦了汽车使用环境,在汽车使用环境我们在前期的网络征集过程当中发现这是广大网友最最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我们看了一下我们在搜狐汽车上的调查情况,汽车使用环境、公车改革、自主品牌的发展以及车价都是排在网友最关注的前几位问题,今天我们不妨围绕这几个大块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们现在就先来说一说汽车使用环境。
其实我想这对于广大的听众和网友来讲,也是最关注的,先给大家念一个我们在搜狐网上征集到的网友,他是这样写的,买几万块钱的车对于现在大部分的人来讲并不是太成问题的事儿,但是让我觉得可怕的是买车之后的后期使用成本,如各种繁杂、众多的税、费,名目之繁多,让我们看不懂的各种保险,我觉得这才是最最可怕的。一旦买了车之后,你感觉就陷进去了,不知道买车的朋友是不是已经充分体验到了这一点,我觉得如果想振兴中国汽车产业,让中国老百姓真正用得起车,从中得到实惠,恐怕这一次要征集相关的意见,我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责无旁贷,尽管的清理汽车消费使用环境当中那些不合理的税和费。
针对这样一个网友的观点,后面跟帖相当之热烈,无数人都在狂顶,都觉得要征求意见,谈到汽车使用环境,就尽可能的要减免那些对于消费者来讲看不懂的名目繁多的,甚至是重复的收的那些税和费,对于这一点几位嘉宾怎么看,你们是不是也考虑到了广大听众和网友考虑到的这一点问题。
晏成:实际上我们在梳理这些网友的留言和建议之后,我们也去看了一下,就是我们的车主在使用和购买的过程当中的税,我们在购买的时候有消费税、增值税、购置税,在使用的过程中油费支出肯定是一个方面,然后是停车费,各种保险,比如像交强险,过桥过路费,北京还好一点,但是像重庆和广州,因为重庆是在江的两边,每次过江的时候大家还要买一个年票,这些费用加起来对于车主是不小的负担,车主的费用可能是两大块,第一块是买车维修的费用,第二块是使用上面一系列的成本,我觉得养一辆车下来,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一个月一千多块钱是非常正常的,还不算车辆正常的折旧,对于消费者来说,特别渴望的就是把这些名目繁多的税费能不能统一成非常正规的税,这样的话大家可能在消费的时候不会心里那么怵,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 梁洪:其实南辰谈到收费和收税这两件事儿,在我们节目当中探讨过很多次,每次在节目当中谈到类似这样的题目的时候,听众和网友反映都会非常热烈,这恰恰说明了这是积怨已久的事情,另外一方面是不是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很困难。
南辰:很复杂,需要一个过程,我举个例子,比如天津有一个进城费,这是我们的媒体,和我们新华社反复也曝光的。
南辰:但是现在照收不误,反映了在目前这个阶段,确实是地方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设置了很多名目繁杂的各种收费,但是呢,确实是我们这个改革需要一个过程,你很难一下就把它像晏成说的转化为税,由国家来控制,确实也是需要我们这次调整的产业政策下大力气清理的。再比如说,不光是集中在费用上,还有使用和上牌的限制,比如上海车牌拍卖,广州现在不光是限制本市的小排量汽车上牌照,1.0升以下的,就连外地的1.0升以下的汽车都不能开进广州,很难想象。现在北京也留了一个小尾巴,长安街最里的车道1.0以下的小排量还是不行,过一阵小排量汽车进来以后很尴尬,消费者该不该买,它的技术指标丝毫不亚于A级车的性能,但是我买了它之后长安街最里面的车道还不能走,所有这些尴尬的地方都反映了地方政府部门从它的角度考虑,可能降低了一些工作难度,但是确实是从宏观层面影响了整个产业政策的发展。
主持人 梁洪:既然这一次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公告的方式向全社会征集相关的意见,两会又即将召开了,我想我们不妨多提一些类似这样的意见,反反复复的提,而且我们也充分的理解要做这样一个全方位的改进是需要时间的,我们也理解,但是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媒体,能够充分的表达广大的消费者,广大的有车一族他们的心声。其实谈到汽车使用环境,我看到我们短信平台上已经是相当的热闹了,总结一下7138说如果说汽车使用环境的话,我就想问一个问题,到底汽车的三包能不能出台,这个话题已经谈了无数次了,对于我们这些消费者来讲,在梁洪的节目当中听到过修几十次车都修不好的情况,消费者只能认倒霉,这实在是太不能理解了。3490说想问一下嘉宾,中国什么时候能完善退换车的制度,我觉得退换车是必须摆到议事日程上的,因为现在很多民族自主品牌的车的质量并不是那么的靠谱,而在维修养护过程当中我们又是容易在陷阱当中没有办法,所以想问一下能不能可能在近期出台退换车的制度。
这是谈到汽车使用环境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条,这实际上又说明了另外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南辰特别有发言权。
南辰:对,一直在汽车江湖里做点评,确实这也是困扰咱们最大的一个问题,不光是困扰消费者,当我们非常想帮助消费者,但是因为法规的缺失,确实又爱莫能助的时候,确实我们只能再一次的呼吁有关部门尽快的把保护消费者的法规拿出来,尤其上次汽车江湖谈到汽车下乡即将在很大范围内展开,农民更处于,而且我还单独建议厂家在进行汽车下乡这个项目的时候,对于卖到农村的汽车应该延长保修,因为考虑到农民群体非常特殊,从主管部门的角度看,你如果不尽快的再拿出保护消费者利于消费的法规,实际上应该反映的不光是你职能的缺失,我觉得应该牵扯到问责的方面,拖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拿不出来,我们消费者和媒体有权利知道它到底难在哪儿,这个过程到底卡在哪儿,都应该向媒体和公众公示。
主持人 梁洪:陆原,因为新京报一直是以批评性的报道见长,对于这一点你们的读者肯定有相关的反映,因为确确实实像刚才那位网友谈到,买了车这很简单,车买走了,但是在日后的使用过程当中,除了我们刚才说到的这些税和费之外,我们很多的消费者在日常的维修、养护以及车一旦出了很难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他们会突然发现有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比如投诉到了我们媒体,很多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最后都是一点,没有相关的法律支撑。你对这一点怎么看的?
陆原:我正好结合刚才那个听众的短信来说一下吧,比如他问能不能出台一个把车给退回去的这么一个制度,近期出台一个把车退回去的制度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个操作起来非常的麻烦,而且鉴定的过程不好把握。但是我觉得主管部门有责任出台一个惩罚力度比较大的这么一个汽车质量监督的机制,如果你的汽车制造厂在设计或者生产当中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缺陷,那么一方面是要召回,另外一方面,如果你确实给消费者造成了比较大的伤害,你是有责任和义务给消费者进行一个比较大额的补偿,不仅是把消费者的损失补上,另外作为国家意志,应该对这种生产有缺陷产品的企业是一种强制性的惩罚措施,这个惩罚的手段一定要重,比如说我把他一年销售利润的30%都给罚掉,或者是上亿,一定要猛,只有通过这种比较狠的手段,你才能去规范这些厂家的行为,让他不敢再轻视消费者,单靠一个消费者的力量,恐怕是没法跟厂家去PK的,只有在政府站在老百姓的背后,给老百姓撑腰,这样才能促进厂家完善质量。
主持人 梁洪:聊天室里已经有人给你竖大拇指了,说到网友和听众的心里了,但是这么多年,我和南辰在节目当中谈三包已经谈了好几年了,等待了几年时间,但是没关系,我们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
南辰: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一个部门的规章,我们这么些年,这么些重要的法律老百姓都盼来了,物权法什么的,我就不信这么一个部门的规章出不来,所以我对汽车三包很有信心。
主持人 梁洪:我也很有信心,今年不行明年接着来。还有一点是大家最关心的,汽车使用环境当中有一点大家把它列成了重中之重,就是停车问题,网友说都说停车问题是未来城市的生死细节,道路在扩建,但堵车问题仍然屡见不鲜。
我也看到了我们短信平台上1394说想问一下听说未来在两会当中会决定涨停车费,想问问是不是这么回事。6098说,想问一下目前在北京的停车的收费是不是说即将要涨价。
南辰:这个我觉得可能网友关注的这一点我也理解,可能具体到北京,应该是在北京的地方两会上,可能已经有这种精神了,我们应该是不控制机动车的增长,但是控制它的使用,作为控制机动车使用环节的重要杠杆,即使从发达国家看,中心城区的停车费,这个杠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我理解车友、网友呼吁给机动车使用减负的需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要想在一个城市,整个交通要想和谐发展,有一些费用杠杆又是不能舍弃的。但是,我们说停车问题它的根源,一方面是机动车增长过快,跟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一个矛盾,另外一方面,暴露出了一个大的矛盾,还是你的公交的建设滞后,你的公交的硬件设施不足以吸引足够多的人去利用公交出行,才会造成中心城区的停车矛盾,所以我觉得这是双管齐下,一方面,将来随着机动车的剧增,利用中心城区的停车费这个杠杆,我觉得这是不能舍弃的。另外一方面,城市管理者要在公交上确实要投入巨大的资金下工夫,吸引更多的人乘公交进入中心城区。
主持人 梁洪:就像4703说的,我建议要收进城费,应该提高进城费,把北京的城区划分几个核心区域,如果进这个核心区域按排量收取,像很多欧洲国家那样做的,可以限制车辆进城的数量,可以控制环境污染。
两会即将召开,我们希望通过我们今天的节目,能够听到广大的听众朋友对于汽车的使用环境,对于油价,对于民族自主品牌等等这些热点问题,大家的观点和意见,您现在可以登录我们的网站来到我们的聊天室,刚才我已经看到了很多网友,一说到三包,这话匣子算是打开了,网上太热闹了,所有人都在谈关于三包的政策,骆驼祥子说盼星星盼月亮,啥时候才能盼来啊,后面有很多人都在顶这个话题。我们会在节目当中持续关注,作为媒体来讲,我们会尽可能多的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反映自己的一种真实的需求。
主持人 梁洪:刚才我们聊到了汽车的使用环境,大家已经把所有的焦点和矛头都对准了三包,咱们现在把这个战火稍微平息一下,赶紧转换一个话题说点别的,因为今天节目当中还有很多话题要和大家聊,接下来聊一聊我们在前期网络调查当中网友最关注的第二大问题就是车价,这里有一个留言写的非常有代表性,他说我就想问一件事,减免汽车购置税是给了消费者,还是给了经销商,当初到底是什么样的初衷,现在车价不降反涨,而且现在很多汽车厂商在做促销的时候都是说全免购置税,我们真是看不明白了,对于老百姓来讲,我们真的是想看到真正的价格实惠,现在来看完全没有。
晏成: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看,首先为什么上次出台的振兴规划,实际上它包括五条,最最实质的一条就是减免购置税,1.6升排量以下的从10%减了5%,10万的车大概能省个四五千块钱,这个价格可能对于消费者来说捞到了一个好处,但是实际上大家想一想,四五千块钱跟厂家的价格战来讲是很小的数字,比如有一款车在元旦之前他的价格降到一万二,但是他在元旦之后他会回涨一万块钱,即使你优惠了四五千块钱,最终消费者掏的价格还是上涨,所以说车价的回涨,我觉得可能跟年底的促销他要追求他的量有关系,即使没有购置税的优惠,经销商也会涨,春节之前我们做过一期节目,采访过很多经销商,这些经销商也说了车价回涨是必须的,没有购置税也会涨,消费者听到这个可能会心里面非常的不爽,我不知道其他的嘉宾怎么看这个问题?
南辰:我给厂家有一个建议,目前有人形容现在的这种消费环境是一种冷需求的时代,也就是说,他不像过去消费者出手购车很果断,实际上现在这个阶段,消费者也是有钱,但是信心受到了干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营销策略就要改变。每年年前的时候,降价,抛车,到新年库存压力小的时候,价格再回涨一点,这是传统的手段。但是你面临新的冷需求时代,你的整个营销策略和你在全年的发力的时机也要调整,为什么这么说,咱们看就在前两天上海大众官方有一个力度比较大的降价,目前看他整个的市场营销效果非常好。再比如说,由于1.8这个排量比较尴尬,所以很多车型现在要送全险,你一个1.8排量车的全险也得五六千块钱,然后还有一些进口车,像宝马的车型是1.6区间的,减了5%,然后厂家再把那5%也给你送掉,等于一下你买一个1.6的迷你,可以减10%,这些我觉得都是一些正确的、积极的厂家配合国家政策的一些手段。至于确实有一些表面比较精明的经销商或者厂家,虽然他符合1.6的减免政策,但是经销商又悄悄的在终端把那几千块钱又拉起来,我们说从长远看他会得不偿失的。
陆原:我觉得这个东西应该理性看待,没有哪个政策可以把市场终端的价格规定的如此之细,国家出台一个政策让四千、五千的税,经销商不能涨两千、三千,没有一个政策能做到这样,这个东西就是一个随行就市的道理。年前这拨小行情,当时我记得咱们在做节目的时候也说过,你要是现在不着急用车,就绷一俩月,绷住了,估计车价还会往下落,因为年前供应需求大,他自然价格会上浮,经销商之间不会形成一个长久的默契的,比如你涨三千,我也涨三千,咱哥俩吊着,一直涨着维持三四个月,不可能。等市场行情一旦下降,供应量上来的时候,肯定会有品牌和经销商绷不住的,把价格往下调,这又是一个连锁反应,一家调完了十家调,一百家调,市场价格又会下来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市场道理,没有必要太担心经销商会吃国家政策。
南辰:车友和消费者应该放平心态,今年的汽车价格走势还是以非常平缓的状态往下走,没有必要为一时的波动烦恼。
主持人:3968说我就对购置税的实施很有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为购置税的调整和出台的前提是为了鼓励小排量,鼓励环保车型,但实际上经过一番市场的运作之后,你会发现这个目的根本没有达到,所以如果要是让我进言献策的话,我真的是时候如果能买一些混合动力车,直接由国家给你贴上四到五万块钱,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好的方法,所以想和嘉宾聊一下关于新能源车,未来到底会不会出台这样的政策,因为我听说在国外好象买混合动力车都是国家给掏腰包,补一部分钱。
南辰:有这个政策,比如美国是对购买前六万辆丰田普瑞司的消费者给一定的消费补贴,但是我们要看到这次新能源政策落实的时候,为什么我们把它集中在公交车和公用事业用车上,比如出租车,他能源效率非常高,他在大城市里走走停停,运载的人又多,这是最应该享受补贴的,但是我们也要把眼光放长远,目前自主品牌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实力跟合资品牌抗争,在这种条件下,我们也说很快的推出一个广惠私家车消费者的政策难度是很高的。
主持人 梁洪:对于新能源车的推广以及由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新能源车的消费,我觉得很长时间以来在我们节目当中就曾经关注过这个问题,因为我们都会向大家说,某一款车他的排放有多低,他有多么多么的省油,但是听众往往一个短信就是说他比别的车贵四五万,我为什么要为环保掏腰包,在这样一个时期,大家都可以进进言,献献策,如果想为环保掏腰包,必须给老百姓一些实惠,有没有一些好的方法和政策,能不能让排放非常低的,油耗非常省的车在市场竞争当中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吸引消费者。
陆原:我觉得是这样,应该也算是一个提议,国家应该注意有一套价格和成本的体系去审查这些企业,你推出的新能源车到底应该定价定在多少钱,因为我们知道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我说可能,比如他这个车,新能源车,混合动力车成本只有十万块钱,但是厂家定在16万块钱,国家再给4万元的消费者的补贴,实际上消费者买到这个车是12万,企业还是赚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国家又补贴了一部分到消费者的手里,可是消费者最后买到这个车的价格并不是真正的便宜,就像刚才听众说的购置税补贴,然后经销商去给分流掉一部分利益一样,应该有这么一个政策去规范一下。
陆原:不是,应该由政府的相关主管部门监督新能源车到底定价定到多少钱,不能说政府给你补贴一部分钱,你就定一个很高的价格,消费者最后还是没有得到实惠,等于这个钱都补给企业了,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晏成:从我的角度上来看,新能源车最关键的就是两点,第一点,刚才大家都谈到了,价格,价格要老百姓都接受了,政府能不能有补贴,这次振兴规划里面对这方面有考虑,比如说补一到五万,说最高的可能是能补到15万,那可能是公交车,最高60万。第二点,可能就是使用环境的问题,昨天我在梳理我们搜狐网友的建议的时候,我就发现网友确实是有很天才的人,就是说电动车为什么实行不起来,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续航问题,我跑了200公里以后到哪里充电,是不是一充电就要充十个小时才能充满,哪儿找充电站,有网友就建议说能不能我们的电动车,我们的电池都做成统一的,我用完了以后到充电站换一块电池,我把这个搁那儿,换一个新的就走了,这个是不是合适。另外一个网友就发扬了他的天才想法,就说我觉得政府应该鼓励私人来投资或者承包这种充电站,这样的话我们的事业肯定就能火爆起来。我觉得网友的想法确实很天才。
晏成:昨天我看到这次的振兴规划全文,因为它已经下发到一些单位,它对新能源车有一个规划,就是说近期的目标是希望每年50万辆,大概占到我们乘用车市场的5%,大家可以算一下,如果它达到5%的话,就意味着我们的乘用车每年销到一千万辆的时候,新能源车销50万辆,到50万辆的时候必然不可能靠公交车来支撑,必然会出台一些针对消费者的一些措施,到时候像比亚迪他们的新能源车真的能够大规模商业化的时候,那个时候可能是比较靠谱的时候。
主持人 梁洪:我们听到专家对新能源车的意见之后,回到今天的主题,广大网友和消费这非常关心的其他话题还集中在公车改革,公车改革也是大家在网上热议的一个话题,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话题就是关于自主品牌的发展。
我们继续和演播室的三位嘉宾一起来探讨关于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公告,就落实和完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向社会征求意见的这样一个话题,刚才我们已经和大家探讨过了汽车使用环境,探讨过了新能源车的应用,探讨过了一些停车,包括汽车的三包政策等等问题,最后还有一点儿时间,我们来关注一下前期我们在网上调查之中,网友最关注的另外两个热点话题,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公车改革,网友提到说,要求目前我们的政府用车能不能真正去选择国产车,因为如果要支持民族自主品牌的话,我觉得应该从政府采购开始做起,不再配备进口或者是合资品牌的车,只做纯民族品牌车,每年招标,汽车不创新就被淘汰,这是非常好的鼓励民族自主品牌的方法。大家对这一点怎么看,实际上他把我们关注的民族自主品牌在未来怎么样发展也提到了一个重点当中。
晏成:前天的时候长安集团的董事长徐留平,他跟访问了南美,回来的第二天就来到了搜狐做了访谈,他说他在跟一堆部长做一个会谈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说什么时间在座的各位部长,各个部,你们的车都换成了我们自主品牌的车,那就代表着,一,自主品牌确实得到了我们政府的认可,得到社会的认可,第二个,自主品牌到了可以大力发展的时候了。我觉得这种表态确实非常棒。
主持人 梁洪:但是我觉得这句话的前面应该有一个前提,就是你自己的产品先要做强,做大,我觉得这是一切一切的前提。
晏成:实际上他包含了这个前提,就是什么时间你把你们的车换成我们的车,第一,代表你们愿意用了,第二,我们的产品值得你们用了,实际上有这两层的含义在里面,我们不能要求消费者,但是我们可以要求政府去采购,当自主品牌不好的时候,消费者凭什么要掏钱,买了这个车经常出问题,去维修又经常受气。
南辰: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因为前年去印度,印度其实比中国还是有差距的,但是有一点我很佩服,印度官员政府用车全都是他们自己产的,然后统一的是……
南辰:不是,都是统一的漆成白色,在牌照上有很鲜明的识别特色,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政府的车,然后受到监督,这个我是很佩服的,最起码包括印度的这些官员他是在坐自己国产的汽车,这一点上也是值得咱们的官员学习的。另外,我有一点小的建议,就是对于公车的五分之一,国办发的那个通知,现在已经进行了半年多了,这五分之一的公车的运力应该果断的进行拍卖。
主持人 梁洪:不能让资源浪费。谈到公车改革过程当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自主品牌,陆原在节目一开始也觉得自主品牌的发展也是你最关心的话题,如果要进言献策的话对自主品牌这一块你有什么话要说?
陆原:自主品牌要想发展,一方面是国内的需求,另外一方面,必须走出去,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新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我们没有一个真正拿得出来的响当当的汽车品牌,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我觉得在鼓励自主品牌走出去的过程当中,国家政策既要有鼓励,同时也要有限制,为什么这么说,我觉得自主品牌产品走出去很容易,通过贸易的方式就可以走到俄罗斯、东南亚、非洲,但是品牌走出去现在很难,因为品牌走出去不光是一个企业的行为,同时他还有一个中国制造的背景在后面,而且品牌是需要靠销售网络、服务网络去支撑的,这个远比产品走出去要难,在做品牌走出去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是国家重点给予做的比较好的产品一些资金和政策性上的更大的支持,在整个国外汽车市场上把中国制造的大品牌打出去,同时带出一些优秀的产品。在限制这方面,我们知道国内,现在咱们国内大街上都很难见到的汽车,到了俄罗斯以后有相当高的曝光率,这些车用贸易的方式做出去了以后,没有售后,没有服务,出了质量问题了以后,黑锅全都让中国制造去背,这个实际上是对我们的汽车产业有很大伤害的,国家就应该建立相应的机制,比如你的车要出口欧洲之前,国家或者某个第三方机构要按照欧洲的评价规程进行碰撞,如果达不到两星或者三星,就踏踏实实在国内完善了再发展吧,别出去丢人了,所以一个是鼓励,一个是限制。
主持人 梁洪: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如果进言献策的话,我们还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只能先聊到这儿,我们也会长期的在合作伙伴搜狐汽车上征集广大听众和网友们的观点和意见,如果大家有话要说,我们这个话题还要择机再来做一做,都请大家来谈一谈,因为今天还有很多话题没有谈到。节目最后梁洪感谢大家关注收看我们今天的汽车天下。
主持人 梁洪:在今天的《星期三会客室》当中我们和大家来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前些天我们曾经持续的关注了美国汽车行业的动态,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的危机让我们看到了残酷竞争的局面,也让人们再次见识了兼并、重组绝对不是一个鲜见的现象。中国的汽车企业我们说,现在猛的看起来日子过的还算不错,远远没有到美国三大那样的危机,但是各个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必须要面对我们经常讲的大浪淘沙一般的市场选择,有的企业会辉煌,有的会没落,说的再狠一点,可能有的企业在2009年会消失,有的企业在今年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今天我们就想和大家共同来探讨一下,我们遥望一下2010年,立足一下2009年,我们看一下中国的汽车企业会不会在近期发生一些重大的改变,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的汽车企业是不是真的已经到了兼并、重组的关头,而有哪些企业有可能被别人兼并。
在和大家聊这个话题的同时,我们也想听听广大听众的意见,在你的印象当中你觉得中国的这些企业,前提条件告诉大家咱们中国大大小小的汽车企业有上百家,您觉得这样的一种情况是不是正常,你觉得兼并、重组是不是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介绍一下直播间的两位嘉宾,我们的合作伙伴,《新京报》汽车周刊主编何醒言。
互动的第一个问题同样问我们嘉宾,你觉得中国现在大大小小的汽车企业上百家正常吗、有必要吗?
何醒言:我觉得这肯定是不正常的,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多的汽车企业,实际上跟以前小而全的工业布局有关系,就是对于中国的工业布局很多不是按照基本的工业规律来的,是按照每个省必须有基础的企业,比如我这个省肯定要有一家汽车企业,或者我这个省要有一家拖拉机企业,按照这样的布局慢慢扩散形成的。比如东风这样的企业,以前不是为了市场的需要,而是为了打仗的需要,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很差,这样造成中国的区域经济。我们经常说中国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中国每个省之间的壁垒就很厉害,就造成每个区域之间有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企业,这种情况肯定是不正常的。将来上百家的汽车企业一定会被整合,一定会被洗牌,最后只剩下几家甚至只有一家最有竞争力的汽车企业。
主持人 梁洪:实际上前不久我们关注一些媒体相关报道的时候看到美国一个非常大的汽车企业老板说到这样的观点,说未来企业只会有几家,其中谈到中国的时候,说中国只剩一家。
何醒言:这是菲亚特的CEO说,未来24个月只有4家企业,中国只有1家企业,他说他表达这个意思并不是说24个月所有的汽车企业都死了,将来不可能有那么多汽车企业不可能单一在一个垂直的链条上面实现所有的功能,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如果靠自身的能力完全铺开到汽车产业链的每一个角落,这种企业将无法生存,更多的借助国际化的资源整合平台,这种企业才有竞争力,实际上国内目前也是这样的,现在俗称的国内自主品牌的山寨车越来越多了,就是这样的趋势,大家所追求的并不是单纯的技术研发,而是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如果这样的情况下你没有产品或者没有规模效应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我们看到国内上百家的汽车企业,能够做到20万辆、能够做到40万辆以上的企业屈指可数,将来他们会慢慢的淡出市场。
主持人 梁洪:醒言这个观点可以说代表了很多媒体,包括产业的一种思路,但是我们今天在节目当中可能还会听到不同的观点和意见,直播间的另外一位嘉宾是来自《国际商报》汽车版执行主编的张宇星。
张宇星: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至少主持人出的这个题目是讲中国现在需不需要整合,我觉得需要整合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从目前状况看,这种状况不会很快到来,因为中国的情况太复杂了,无论历史的原因或者现实的存在。我们可以看看汽车行业、汽车工业,在最近几年里边我们新诞生的品牌有多少个,现在玩得很好,大家都觉得兼并、重组是一种联姻关系,我觉得这是一个成人游戏的,中国企业成长没有这一步,不存在,男孩子在玩打打杀杀,你孩子在玩过家家,你让他玩过家家,是想不明白的,怎么联姻了,没到那个阶段呢。太着急,真的是,中国企业没有成长到如何兼并、重组的情况。我今天发表了一个“三大究竟有多大”,在我的博客里、在报纸上都发了,中国的三大究竟有多大,现在的市场份额只有48%,三大是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形象,三大强者不强、弱者不弱,你要兼并谁啊,而且对指令性的兼并、重组没有一个成功的,我不看好,既然所有的都可以出来做汽车,你说汽车工业好不好,汽车工业肯定好,在这种情况下你让谁兼并谁,兼并一定是资本上的兼并、一定是文化上的重组,如果没有这两条谈不上兼并。
主持人 梁洪:可能张宇星老师的看法是认为,现在在中国汽车工业才刚刚进入发展的阶段,还处在军阀奋战、诸侯割据的情况,根本还没到兼并、重组的时候呢。
何醒言:我觉得其实目前没有到这个时候,最主要的就是前段时间我采访长安的徐留平他说了一句话,他说中国任何一个企业的兼并、重组都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市场经济学,所以我觉得他这个话说的很有道理。刚刚张宇星老师也说,现在目前中国决定汽车企业兼并、重组,一定会有背后的政策推手,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利益所需要考虑到的,而且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比如相关部委,还有军工系统的企业他们兼并、重组,但是我觉得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中国的汽车市场还在往上走,中国汽车企业还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汽车厂家仍然有利润可以赚取,所以把我们的企业放在美国社会考虑的话,发现可能是美国五六十年代的情况,那个时候他们的汽车产业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可能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就会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已经被兼并重组了,已经死掉了。这就说明,它随着市场在不断成熟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企业淡出这个市场。现在我们看到在汽车工业上面存不存在浪费的现象,第一点就是产能浪费,目前发改委说中国已经有150万的产能浪费。另外一个,资源的浪费,现在我们看很多区域类,有很多企业,实际上是非常雷同的,就我们现在说,用我们自己本行的话说,我们办报纸,在北京市场发现很多雷同的现象,大 都出一样的文章,都谈一样的事情,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觉得这种现象,如果读者长期以来就不会接受这样的方式,产品也是一样,汽车产品长期以来就不会接受这样的一种产品。
现在目前我们是处于稀缺阶段,还在普及阶段,汽车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个启蒙阶段,我们刚刚过了启蒙阶段,下一步普及,再下一步成熟,普及非常长,现在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趋势目前正因为还有市场,所以大家还在扛着,很多企业还能够有市场生存的余地。
主持人 梁洪:就像前些天我们在准备这些节目的时候也想跟张老师聊这个事,我们网上查中国造汽车的企业我们看到很多名单,好多听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它也在生产汽车,这样的现状和情况,很显然一定是不成熟的,也是不科学、不合理的,甚至刚才醒言谈到的绝对是一种资源浪费。但是我们就看2009年或者2010年两年内,这样的局面会不会有非常大的转变,可能很多人都要打一个问号。为什么我们在今年要谈这个事情,就是因为今年整体的经济的大背景,让很多人都觉得是不是一个好机会到了,是不是在这种经济背景下有很多小的企业根本不知道他在生产什么车的也叫造车企业,是不是他能支持下去,是不是这个时候要兼并、重组了,而且我们国家说支持汽车企业兼并、重组,作为振兴中国汽车产业的大政策。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探讨,是不是09年或者2010年会出现兼并、重组的浪潮。就两位了解,我们具体分析一下目前的汽车企业,有可能谁正在琢磨着干这件事,有可能谁即将被别人所兼并?
张宇星:刚才我谈到成人游戏这一点,第二点我就讲,这么多年来,不是我们现在才讨论这个问题,十几年、二十年就讨论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外界,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局外人乱点鸳鸯谱,为什么呢?企业方面最近略有变化,之前企业是没有人着急的,没有说哪个企业很主动的对外发布,都是外界人,比如记者,比如所谓的专家、学者,说谁可能会怎么样,各种猜测,比如同一个行业的大家就猜测,哈飞是昌河会不会,一个省里面的两大自主品牌,江淮、奇瑞会不会,甚至有些记者在机场上碰到两个企业老总做一个航班也会猜测会不会有什么动作,带一个餐桌上吃饭了也觉得是不是两个企业怎么样,我觉得局外人乱点鸳鸯谱,至于他们企业是否有这样的动力因素太多了。
我可以讲一个系统的案例,98年,那是一个国家部委级别的,就是航空系统的,把哈飞也好、昌河也好,还有贵州云雀轿车项目,还有东安的发动机,非常之强,如果在微型车里几乎是占了半壁江山的整车,零部件更高,做轿车也非常牛,98年也开了一个发布会,航空系统的整合,到去年大家还说昌河、哈飞为什么不会合,一个系统、一个老板如此难。去年讨论东风和哈飞怎么怎么样,这不是笑话,都是国资委大老板为什么合并不了,行业的利益、地方的利益、方方面面的利益,甚至老总的任命,这里面不能很好的融合,我觉得说了这些,真的是我们外边人干着急,实际上企业内部我想可能成功的情况特别少。
主持人梁洪:张老师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瞎分析了半天人家当事人根本不急,也根本没有这个想法。
何醒言:我觉得当事人还是有很多想法的,我们现在看得到国际上历来的格局就是三大,上汽、东风、一汽,现在有很多想挑战三大格局的企业,实际上他们就是暗流涌动的主体,就是他们一直想把前面的三大PK下去,因为只有你做大以后才有更多的资本、才有更多的话语权,我们看到很多汽车企业的老总平调的时候都是很重要的,他在企业里面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他在官场上的发展前途,正因为这样的特点要求企业领导人在规模上面,现在是数字经济,他一定要在数字上有很好的表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第四级的企业拼命的想借外力把企业做大,兼并、重组这样最主要的、最原始的、最基本的动力,我觉得还是企业的政绩工程。现在探讨到另外一个话题了,这是兼并、重组最大的隐患,因为他的出发点不是根据市场规律出发的,而是根据自己企业把数字弄上去,把整个企业的报表做大、做强,做大,是不是做强很难说。我跟一个排名前六的汽车企业董事长说过这个问题,怎么兼并、重组,他给我算了一笔张,我心里有多少产能,我在南方收购一个企业有多少多少产能,我在别的地方又收购一个企业又有多少多少产能,这样我就可以向当局说我做成200万,我当时听了一头雾水,你有没有市场是很重要的一点,所以我觉得现在这种趋势肯定是有,但是这种趋势背后的内因我觉得大家还需要再商讨一下。
主持人 梁洪:咱们可以来回顾和看看历史,就是在中国的汽车企业当中也有过很多类似这样兼并、重组的事情,比如说像一汽和天津汽车,上汽和南汽,长安和江陵等等,好像在我的印象当中,能做大做强的有吗?在以往的兼并、重组历史当中有没有几家企业兼并之后真的做强了?
何醒言:拿这三个例子来说的话,这三个例子还是代表一定的趋势的,比如天一联合当时背后推手是丰田,丰田为了获得目录来支持天汽合并的行为,这就是当时的特点,以外国公司主导国内大集团,去为了外资公司或者合资公司的利益进行兼并、重组。现在我们看到比如上汽、南汽的整合,更多的是企业内部对自主品牌打造的需要。到了长安与江陵的整合,就是纯自主品牌在国内,比如上汽和南汽还涉及到国外兼并,当到了长安和江陵的合作,实际上就是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怎么在自己的企业内部培养孕育出自己企业的研发能力,所以我觉得自主兼并是朝着越来越健康的发展了。从上汽和南汽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大家都在小心翼翼的推进,生怕自己犯错,我想将来所有的企业如果不是盲目自大的企业,一般都会考虑到我为什么要收购这个企业,我收购这个企业有没有互补性,特别是产品的互补性、区域的互补性、渠道的互补性,特别是兼并以后实际的效果。我们现在很难说,比如一汽与天汽的整合,实际上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整合以后丰田的产能、一汽的产能,包括在四川的项目都得到释放,上汽和南汽的整合,我们起码看到还是向着比较好的阶段发展,但是可能有些品牌会消失,长安与江铃的整合,目前就是长安自主品牌已经打造了,但是结果如何,我觉得这个项目应该还是有比较强的竞争能力的。
主持人 梁洪:张老师您怎么看,比如刚才我们挑出的几个也是认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整合,您对他们未来发展的方向、未来的业绩会怎么样看?
张宇星:至少在这三项里边我和醒言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比如一汽和天汽的重组,他讲后边有丰田的动作,这个我认同,实际上长安和江铃合作这个影子也是福特,这只是影子,包括后来一汽后悔把四川这个事拿下来了,因为拿下来以后给了丰田另外一个名额成就了广州轿车的项目,所以这件事情把丰田做大了,可以讲我们大的品牌是很被动的大集团,就是说你上了人圈套也好,或者说你没有考虑周到也好,实际上把别人做大了,我的三大到底有做多大,抱大了别人的孩子。第二,上汽和南汽的整合,现在大家一片看好,但是我觉得有点看好,戴姆勒、克莱斯勒是经过十年的整合分崩离析,98年他们整合的时候镇静行业内外,觉得以后世界就是这五家、六家了,目前现在看十年以后,中间还经历了三菱在里边进来、出去,还经过了现代的进来、出去,背叛,就是说他们当时那么大一个集团,最后分崩离析,为什么?是文化的不能融合,当然有很多原因。所以我们就说,现在说上汽和南汽的这种整合,当然我们希望看到很好的前景,但是说一年就能说明什么,我不敢苟同这样的观点。另外江铃和长安的整合,如果我数据没有记错的线万辆,这样的增长当中江铃只贡献了七八千辆的产品,而他包括SUV都是下降的,自主品牌卖了半年3000多辆,产品带来了,但是我没有看到市场有多大的贡献,所以现在说也早,因为才合了三四年,而且不是完全的融合,是有一些保留的。
主持人 梁洪: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我们要看到历史角度,比如把眼光放的更长远一点,看看未来到底怎么样。其实我们今天和大家聊这个话题,也是因为一段时间以来也听到了一些企业也在吹这样的风,比如像北汽、哈飞等等乱七八糟的,我们一会儿也会请嘉宾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些企业经常的时不时的放出这样的风来,想要和某些企业进行整合,另外对广大听众朋友来讲,大家可能会最关注的就是,哪些汽车企业有可能会消失,哪些汽车企业会做强做大,因为毕竟汽车产业政策当中会重点支持产销200万辆以上的大型汽车企业,我们不妨在今天的节目当中再说的再大一点,也许一两年、两三年之内哪些企业会消失,我们继续和大家探讨。
主持人 梁洪:北京时间10点36分,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正在直播的《星期三会客室》,我们的节目正在合作伙伴搜狐汽车上进行同步的网络视频直播,《星期三会客室》由北京交通广播、汽车天下、搜狐汽车和《新京报》联合出品,今天和大家探讨的话题是在中国汽车企业当中大浪淘沙谁能生存,来到直播间的嘉宾是《新京报》汽车周刊主编何醒言和《国际商报》汽车版执行主编张宇星。刚才我们探讨了是不是中国汽车企业已经到了兼并、重组的时候,两个嘉宾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我们也回顾了一下历史上兼并、重组的汽车企业,他们目前的发展情况到底怎么样,两位嘉宾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我们接下来的时间就可以重点的点评看一看到底未来的一两年、两三年之内,这些企业还有多少人依旧在生存,甚至能够不断的壮大,还有多少企业可能就成为了历史。
我们先来看一看目前位居最高的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类似奇瑞、江铃等等,你们认为中国这些汽车大品牌有可能存在着被兼并、重组的可能?
何醒言:我觉得目前自主品牌,我们其实可以把国内的所有企业分成两个部分,如果我们现在抛去合资公司这一部分的话,实际上再来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以前貌似很强大得大企业并不是很强大,比如东风他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今年3月份刚刚开始发布,4月份才刚刚开始上市,以前东风在乘用车只有少数的MPV产品,一汽也有自主品牌,但是有很多可以说是山寨车,或者运用一些国际技术,比如奔腾用的是马6的技术,比如天津一汽的一些车型。比如上汽,我们现在上汽、南汽合作有一些自主品牌了。未来的竞争实际上是自主品牌与自主品牌之间的竞争,我们现在可以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就是说合资工厂,实际上从根本来说只不过是外国在中国的一个代工工厂,不能代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的竞争是自主品牌之间的竞争,如果我们这样看的话目前做的最大的是奇瑞,其次是吉利,接下来是比亚迪,接下来是华晨,接下来可能是江淮、一汽、上汽、东风,所以我觉得在这里面首先排名前两位的他的竞争力应该是比较强的,一个是奇瑞,一个是吉利。另外我觉得像华晨,像哈飞,像江淮,甚至像长安的自主轿车,我觉得将来都有可能会退出市场,我是比较看好奇瑞和比亚迪这两个企业,这两个企业我觉得相对生存时间会较长一点,一个是目前奇瑞已经占据了比较高端的优势,而且他的产品拓展的比较快,自主的核心研发进行的比较到位,比亚迪采取了另外一种模式,会有风险性,大家也会在收益性,就是豪赌新能源、豪赌未来的趋势,因为他毕竟有电池业务进行输血,有充足的现金流。
另外探讨一个现象,保定这个地方的SUV生产企业,这些企业规模、产能也并不是很大,但是他们这些企业的利润非常高,为什么?因为他们找准的一个对象,他们的企业很大一部分是出口到海外去的,所以他现金流回收的非常快,而且也不把摊子分的很大,这部分企业怎么做,现在长城已经进入轿车领域了,所以保定这些企业将来可能成为主流自主品牌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认为最终留下来的也就是,不能最终形态了,未来如果有三家的话,可能两家目前的自主品牌企业,和一家国内大型汽车集团。
主持人 梁洪:比如说像奇瑞、吉利、比亚迪,可能是何醒言比较看好的,张宇星老师呢?
张宇星:我觉得做这种预测是比较难的,而且是比较危险的,而且也不是很容易做,我个人觉得,一个企业到最终能不能占得住脚或者在竞争中取胜也要区分很多条件,我个人觉得一个企业的文化很重要,如果这个企业仅仅帮别人装一些车,或者仅仅在某些方面掌握先,或者说这个先不会成为很强的竞争力,所以我觉得做这个预测很难。另外还有一个,我个人认为做大就能生存吗?或者说有人可能说认为百万辆或者两百万辆这个不存在,我们看最大的先导,可以说通用汽车,我觉得有特色的企业会存活下来。我们目前满在日本的八家,实际上是十一家,但是八家做乘用车的,这里面铃木是活的相对滋润一些的,为什么?他小,有自己的特色,又有将近200万辆的市场空间,他活的很好,如果没有特色仅仅是大,而且这种大是虚大,就像我做的三大究竟有多大有多强,这个企业大家一直在议论,你是不是就是一个投资公司啊,我们还在讨论这个企业存在与否,你就是投资公司,你就投资了上海大众,还叫不叫汽车集团,都是在说的。而且就说这200万辆规模,通用就说我在中国生产了110万辆,没有很尊重你的,世界汽车只有中国是这样计算的,大众也这样,很不客气的告诉说,我在中国的产量是超过100万辆。所以我是这样看,让我预测我不敢。
主持人 梁洪:就像张老师刚才谈到的一个特色的问题,我记得我们节目当中曾经采访过长城的一位高层,就是对他们生产轿车,因为当时也有很多的媒体,包括我们的节目也是提出了种种的质疑,因为本来你在某一个领域的细分市场当中,其实是占有一定的优势的,如果你想把自己无谓的做大做全反倒把自己的优势丢弃了,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值得。当中来自厂家的观点和声音,就是刚才我们谈到的观点,我要做大、我要做强。
主持人 梁洪:其实我们刚刚分析这几个企业的时候,何醒言,我们也注意到了这样细节的问题,其实这些企业他们本身是有着千差万别的区别的,比如说吉利是什么样的企业,和奇瑞就完全不同,长城又完全不同,所以我们能不能放的长远一点的角度看,看看这些企业本身真正的机制和本身是怎么样的一种企业来分析,可能说未来,比如说这种有超强的地域特征的、超强的背景的企业,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兼并其他企业最主流的一股力量。
何醒言:我特别同意刚刚张老师的一句内容,未来决定企业生存的实际上是企业文化。我们现在汽车企业跟国外,比如我们纵观世界上成熟或者已经做强的汽车企业,凡是能够做到今天有百年历史的都有非常强的汽车文化,这点我们在大集团当中基本看不出来,只能说一汽显得大气一些,上汽显得国际化一些,东风显得本土能力更强一些,但这都不是企业文化。我们看到吉利就有很强的李书福的影子,另外有放热的民族主义情结在里面。我们看到奇瑞,实际从一开始的时候他的企业文化跟吉利文化非常雷同,但是奇瑞慢慢的挂靠政府的背景,慢慢变成红顶商人的样子。我们看比亚迪,比亚迪的王传福,就是原来本田宗一郎那样的领导人,如果他的领导人是什么样的性格他的企业就是什么样的性格,从目前来看我们就可以发现,实际上这几个企业他的领导人或者他的领军人物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再来看一下自主品牌企业里面,像吉利、比亚迪、长城,类似于这种完全民营自主品牌的企业,他们的现金流和资金流都相对比较健康,为什么?他们没有国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