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明确了成都城市性质为“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目标愿景为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不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

  到2025年,成都将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

  《规划》提出保护“两山两区”、发展“两翼三轴”的平行带状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总体格局。

  其中,“两山”指龙门山和龙泉山。龙门山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将保障生态安全作为主要任务,强化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打造成为生态保育示范区、美丽自然山水典范区;龙泉山是成都城市绿心,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建设城市森林公园,打造市民游客喜爱的生态乐园。“两区”指市域西部成都平原农业区和龙泉山东侧丘陵农业区,市域西部成都平原农业区重点将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发展规模化现代农业;龙泉山东侧丘陵农业区重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防止水土流失,发展丘陵立体农业。

  “两翼”指龙泉山东西两翼组群城市,西翼为中心城区,进一步强化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形成扇叶状组团化城市布局形态;东翼为东部城区,包括成都东部新区、淮州新城、简阳城区,集聚先进制造业,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兴极核,形成带状组团化城市布局形态。“三轴”指三条城市轴线,包括南北城市中轴、东西城市轴线、龙泉山东侧沱江发展轴。

  做优做强中心城区,聚焦国际交流交往、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创新、时尚消费引领等功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重要功能集聚高地。疏解中心五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商品交易市场、普通仓储物流、职业教育等非核心功能,46为培植提升城市核心功能腾挪空间。

  做优做强城市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四川天府新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加快打造公园城市先行区。成都高新区重点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城深度融合发展,努力争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成都东部新区重点服务成渝相向发展,强化临空经济引领带动和先进制造业集中承载,联动简阳市等一体化发展,提升龙泉山东翼经济与人口综合承载能力,打造彰显公园城市特质的现代化新区。

  做优做强郊区新城,聚焦生态价值转化、乡村全面振兴、文化旅游等重大功能布局,有序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发挥大城市带大郊区优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提升区域资源要素和人口集聚能力,破解城市发展不平衡问题,打造超大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构筑“双核、一区、双轴、多点”的空间结构,推动形成引领辐射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双核、一区”为城市中心,其中“双核”指老城中心和天府新中心(包括天府商务区和兴隆湖片区),为金融商务、创新、文化等服务功能核心区;“一区”指中央活力区。“双轴”指南北城市中轴和东西城市轴线。“多点”指地区中心、片区中心等多个城市公共中心。

  规划形成由“3个城市中心—10个地区中心—多个片区中心”构成的三级城市公共中心体系。

  3个城市中心分别是老城中心、天府新中心和中央活力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核心支撑功能,增强城市服务能力。

  10个地区中心分别是武侯新城中心、玉石洪河中心、大丰天回中心、龙泉驿东安湖中心、新都翠微湖中心、青白江新城中心、郫都新城中心、温江光华中心、双流东升城市综合服务57中心和新津成南新中心,承担国家中心城市专业化服务功能和区级综合服务功能。

  聚焦“双核引领”,优化成都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推动成都东进,高水平建设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等,联动重庆,引领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

  强化“双圈互动”,深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依托成渝北线、中线和南线综合运输通道,夯实成渝主轴发展基础,联动重庆都市圈,共同发挥带动中心城市周边市地和区县发展的作用。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全面提升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有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由于《规划》全文较长,锐理君仅提炼了几个关键词,想查看原文的可在本公众号后台对话框回复【成都规划】获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