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如何打造健康良好的养老环境,是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景观适老化设计是以老年群体为客观对象,从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特征等多方面的特定需求出发,对老年群体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结合环境特征将适老性理念充分运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之中[1]。适老化景观应充分考虑安全性、功能性、易达性(无障碍通行)、舒适性等设计原则[2],利用植物和人文景观元素为老年人打造一个舒适、健康、具有归属感的活动场所,吸引其参与使用,为其带去丰富的户外活动体验[3]。
[1]杜宏武,李树华,姜斌,等.健康城市与疗愈环境[J].南方建筑,2022(3):1-8.
[2]刘敬东,王田田.老年人行为特征下的适老化景观设计[J].设计,2023,36(6):114-116.
[3]李佼阳.双老社区公共空间适老性景观设计策略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10):10-12.
“初次失忆,请多关照”永康绿康丽州家园认知症花园景观设计——位于养老中心的共享康复花园
Jin Wellbeing County社区景观设计——自然疗愈式老年宜居景观设计
“初次失忆,请多关照”永康绿康丽州家园认知症花园景观设计——位于养老中心的共享康复花园
项目旨在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设计,打造全龄养老社区。在空间塑造上,设计融入传统园林“一池三山”模式,通过塑造地形的微高差形成温婉柔和的层层景观叠水,配合罗汉松寓意长寿、平安、吉祥,打造生生不息的山水景观画卷。在场景营造上,设计将老成都人的传统文化记忆与现代养老方式相结合,在空间里还原品茶、遛鸟、听戏等伴随老一代成都人熟悉的休闲场景,让老人置身其中犹如平凡日常,并从食、住、养、娱、护五大方面提升其空间体验。
设计通过结合独立养老、护助养老、护理养老3个不同阶段,打造符合全生命周期的景观设计。针对老年群体的行为模式特征以及身心需求,设计了五感花园(感官刺激花园)、园艺疗愈园(园艺体验、芳香种植园)、五行药理花园(中医五行对照人体脏器)、康养健身花园(运动活力花园、适老器械、适老空间)、康复花园(失智老人疗愈园),以及利用屋顶空间打造都市农业体验疗愈园。
位于法国达克斯的阿尔茨海默病村是对传统疗养院的创新更新,专门为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患者设计。设计将养老居民、医护人员、当地文化以及自然纳入考虑,致力于打造一个重视有尊严养老的环境。项目灵感来源于当地传统风俗文化,通过重塑旧日的空间场所如杂货店、理发店、餐厅和集市广场,使老人联想到居民以前的社区生活,让来此地养老的居民体会到家的感觉。
设计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将既有的古松树特色景观转化为休闲空间,使居民可以在该区域内放松或散步。考虑到老人的便捷可达性,场地只用一条小路贯穿景观,形成闭环,以免老人迷路。设计依托当地特色植物打造自然景观,利用观赏草、攀缘植物和暖色调的花卉打造舒适温馨的社区生活氛围。
项目结合新加坡的高层建筑、高密度和超感官户外环境为患有痴呆症老人提供一种特殊的空间治疗法。有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空间环境的复杂性在方便老人快捷可达的同时,也能够使痴呆症老人对周边环境更有安全感。创造老年人喜欢的活动空间,可以激发他们的愉悦感和能动性,并鼓励他们走出户外。
设计团队针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使用提出三大设计策略:增强场地导向性,设计便捷可达的路径;增加可视化场地图标,方便老人能够辨识道路和设施功能;增加趣味性的场所空间,这些空间靠近现有的社会场所,促进老人与外界社会的交流。基于以上三大设计策略,设计提出“灯塔”和“浮标”的概念。“灯塔”是突出且有目的的地标空间,吸引老年痴呆症患者和护理人员进入休憩娱乐,“浮标”充当中间休息点和寻路标记,同时作为护理中心的康复设施。这些“灯塔”和“浮标”串在一起,将形成一个易于记忆的步行循环。
在空间设计上,设计将硬地球场改造成一个多功能的“蓝色球场”,将活动轮、移动游戏、社交园艺桌和舒适的秋千作为座椅替代品。同时根据老人熟悉的“飞机”棋盘游戏设计造型独特的地板图案,从而增强老人的认知能力,激发老年居民的怀旧之情。
Jin Wellbeing County社区景观设计——自然疗愈式老年宜居景观设计
项目是泰国首个专门为老年人开发的综合类居住社区,包括住宅、商业空间以及医疗设施等。项目理念的核心旨在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着重关注“可持续生态”“身体健康”以及“社区意识”3个方面。设计围绕“静养”“参与”“创造”3个核心为居住者营造丰富的活动内容,全方位增强老人的居住体验。通过对影响健康的7个因素的初步研究,设计师将完善的康养理念融入景观设计中,营建“山林中的社区”,打造了一个自然生态的社区生活空间,为老人们的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作出了贡献。
项目设计了连接老年护理大楼和会所的治疗花园。该花园专为需要特别护理的人士而建,鼓励人们锻炼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这5种感官,以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这个治疗花园不仅设置了树荫下的桌椅,还设计了能够辅助物理治疗的步行道。步行道上配备了扶手,让看护人可以与需要特殊照顾的人一起行走,帮助老年人做力量恢复训练。
通用“无障碍设计”是项目最重要的部分。所有的设施都与坡道相连并设有无障碍通道出入口,坡道与通道上设有扶手,上下坡平缓,无额外台阶。无障碍通道的设计为老年人与残障人士提供了便利,同时使急救车能够顺利通行。沿着小路,每隔30~50 m设有一个座位,让老人们能够随时找到休息的地方。路面采用粗糙的铺地材料,以减少老年人滑倒的风险,路边设置了充足的照明设施,保证了夜间出行的安全。
该项目打造了适宜老年人生活的社区空间以实现适老化设计愿景。设计沿用了传统的景观理论“因地制宜”和“以小见大”——融合城市、山脉、与海洋的地域特色并利用当地的丰富的资源,在小尺度的场地里再现当地的辽阔自然景观。
项目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促进城市中的老人与自然进行接触,对其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在体验文化方面,利用视觉景观重塑城市环境,创造一个令人难忘的标志性的生活社区,在神户的山、城、海的视觉环境中老人拥抱长寿和健康。
在基础设施方面,出于安全和维护的考虑,步行小路都是平坦的并与室内无缝相连以方便老人通行。在景观互动方面,设计考虑到当地植物的多样性,将鸟类的栖息地引入到场地中,与动物的互动成为老人们新的娱乐方式。
项目位于北京昌平新城核心区域,与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的湖景接壤。项目将康养、人文和创新理念融为一体,打造标杆旗舰康养社区,创造全新的适老康养体验。在这里,老年人能够享受到舒适惬意的居住体验。
设计团队以提供更好的养老体验为宗旨,打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八趣八景”,将北京本土文化融入适老化设计,为老年人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体验。
除了将传统的燕京八景融入景观增加老年人的情感认同感和场所归属,设计还专门为老人打造康养的多功能区域,以满足老年人运动和娱乐需求。多元化的体育乐活运动场、享受田园之趣的晴耕乐园、隐逸丛中的休憩廊亭,这些活动场地和设施能够帮助老年人们更积极地融入社区生活。
Forestias是一个位于曼谷郊区以住宅为主导的总体规划项目,场地中心是一片大森林。规划项目专注于三大主题即服务社区、促进代际共存和增强与自然的联系。
规划场地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其中场地南部包含不同的住房类型,其中The Aspen Tree住宅旨在满足老年居民的特殊需求,提供终身护理服务,而Mulberry Grove Villas集群住宅旨在促进多代际家庭的连接与沟通。
在规划场地的中心,设计了大片森林式自然绿地场所空间。通过大量茂密的地被灌木及乔木的植物配置来营造森林式绿色自然,设计应用了Miyawaki生态林方法,在Forest Pavilion区域挑选了183种本地树种,共育苗23258株。在整个Forest Pavilion达到60%的植被覆盖:其中有20%的生态森林,3%的生物湿地,22%的软景,和15%的草坪。通过这些自然生态空间的打造来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质量,为周边带来老年居民的健康和长寿。同时该区域也创造了一个善良和温暖的社区交往空间,极大地促进老年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
荷兰海牙莫尔韦克南区生活着大量的老年群体,Westhovenplein花园村项目旨在为城市中的老年群体打造一个安静舒适且促进社交的养老场所。项目内总体规划了78套老年护理公寓和超过1 000m2的老人护理设施用于服务社区内老年群体。
项目在城市建筑群中心设计了一个公共花园,使其服务于周边社区内的居民。设计通过抬升地面将花园与公共空间巧妙地分开,在增强了中央户外空间的私密性的同时,使其更便于周边公寓内的老人进入。
项目尽可能地保留当地珍贵的树种并结合大片的绿地草坪塑造公共花园景观。该项目为周围老年居民创造了一个远离城市闹区的安静休憩环境,同时为其与周边社区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场所空间。
该项目通过增加绿地的比例打造公园般的养老院户外场所,从而为老年居民提供便利。利用由多年生植物结合原生地被进行公共休闲空间划分,并在不妨碍视觉参考的情况下唤起一种安全感。同时拓宽带有座位的路径,为老人活动预留非正式聚会场所空间。项目的适老化设计主要从广场、街道空间以及庭院景观3个方面展现。
在广场设计上,将尽可能少的停车位安排在广场外围,设置直达的道路直通建筑区域和活动区域,为老人行走提供便捷通道。同时在座椅和球场附近栽植高大乔木,为老人提供遮阴。
在街道空间设计上,将内部庭院的公园式特征延伸到公共街道空间,乔木和灌木群落的树种选择都经过精心搭配。同时在街道地形变化上,采用微小地形的变化,一方面丰富空间体验,另一方面能够方便老人行走。
在庭院空间设计上,打造自然绿洲的效果,为老人的活动带去休闲私密的自然空间,营造不被打扰的静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