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即景,开门见绿。在越秀区东山街,一处处原本不起眼的街边绿化变成精致的园林小景,破损的花台在一个不经意的早晨就变成具有艺术感的新“打卡地”,百年古建筑变身“绿美建筑”的典范。

  在过去几个月里,“绿美东山·最美一角”社区微景观创作项目(下称“绿美东山·最美一角”)将多方力量集合到一起,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发展理念,以“党建引领、社区牵头、业主参与、专业设计、成果共享”模式,通过党建引领撬动各类社会资源,以评选比赛为契机广泛号召居民群众参与,打造房前屋后精品绿化景观。

  一桩桩小事解民忧,一件件实事聚民心。“绿美东山·最美一角”推动群众心愿与社区治理提升“双向奔赴”,推动街区生态美景连点成线,让“星星点点”的微景观串联汇成东山的“白月光”。

  在山河后街26号附近的花坛前,几位叔叔阿姨从自己家搬出小板凳,晒着太阳。“因为最近的公园也要到东山湖公园,我们年纪大了,走不了太远,每天就搬出自己的小板凳出来坐一坐。”陈叔叔说。

  东山街培正社区长者比例高,而适合长者茶余饭后小憩一下的场所却很少。这样的场景被正在参加“绿美东山·最美一角”活动调研的培正社区书记吕战凤以及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设计与工艺美术学院设计专业老师魏婷看在眼里,约一个月后,一座更新后的口袋公园便出现了,地面还铺上了鹅卵石,变成小而精的健身步道。

  “现在居民们也开心了,我们参与项目的老师和学生也都成就感满满。”看到参与的设计项目落地,魏婷高兴地说。

  这样的街角口袋公园能迅速落地,都有赖于东山街道活用“大党委”工作机制。在活动过程中,街道邀请文物、园林、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作为社区微景观创作大赛指导单位,联系普邦园林、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党建共建单位,组建起6组设计团队,畅通政府、设计师和业主三方沟通渠道,确保设计服务、报批审核、改造实施等各环节紧密衔接。

  在每个社区申报的设计点位,街道都指导社区牵头为每户报名参与改造的业主居民匹配1名网格党员和1名社区设计师。以微景观创作项目为契机,社区网格党员主动上门调研、倾听居民需求、助力项目落地,有效加深居民、商家对街道社区的信任;居民、商家依托免费的设计服务,主动投资、建设绿地、口袋公园,在过程中建立起绿美建设的“主人翁”意识。

  “我们前期召集辖内人大代表、居民代表以及设计师等多方代表一起开会讨论过多次,居民们也表示,希望将这里改造成‘小休息’而不是‘长逗留’的地方,人群聚集多了也会影响周边居民休息。”吕战凤说。同时,建设是一方面,后续更重要的是管养。培正社区联动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广州市培正中学以及东山培正小学一起,用“林长小队”的形式实现后续管养可持续。

  不仅仅是山河后街的口袋公园,在项目过程中,各改造点位由居民商户自主建设、自主管养,减轻公共园林绿化投入。围绕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周边环境提升,锡安园(纪念馆对面)业主自主出资建设、管养门前公共绿地,持续每月投入5000元以上维护费用,针对整枝造型等进行精细管养;邀请普邦园林等设计机构20余名设计师形成绿美设计人才库,长期参与志愿社区设计服务,促进项目可持续运营……在创新探索中,街道的建管方式迭代出新,推动居民群众需求与城市肌理更新有机结合,让民众的声音落到图纸上、融入城市建设里。

  穿过几所繁忙的学校,周边的环境逐渐安静。在东山独特的建筑之间,有一处悄悄焕新的角落。在烟墩路12号,“万物有时”园艺咖啡馆带着一屋子的绿植和咖啡的香气落户在东山。

  从一个绘画培训基地变成一个集合了咖啡店、绿植店以及设计工作室的多元空间,改变的不仅仅是建筑内的功能。就在万物有时店铺门口,原本高而杂乱的花台变成低矮的绿植区,少了蚊虫和老鼠,更重要的是,之前被花台和随意停车所“占领”的人行道也再次回到行人的脚下,让居民的出行也更加安全。

  在店铺外围,是可以拓展出去的简易座位。“附近这里接小孩放学的家长很多,这样的设计可以为他们提供临时的休息位置,用一整面可以灵活调整的玻璃窗作为隔断,让空间产生更多交流。”“万物有时”创始人陈狄龙介绍,“我们希望从商业的角度以及社区关怀的角度实现共赢。”

  将空间角色融入社区关怀,让路边绿植成为景观,这样的变化得益于“绿美东山·最美一角”活动。从2023年8月正式启动以来,“党建引领、社区牵头、业主参与、专业设计、成果共享”模式组建起超20人专业设计队伍,社区党员服务官带队逐一考察报名点位微改造条件,组织业主、设计师面对面沟通,协助社区微景观改造的创意和设计工作。见缝插绿、添花造景,盘活街巷“边角地”,开拓绿美休憩放松空间,让广大市民在转角处遇到“绿”、看见“美”。

  不仅仅是“万物有时”,绿美小景点缀的广东省考古研究院、中式美学打造的兰亭永以及青春活力洋溢的土狗咖啡馆……尊重自然,尊重规律,讲究邻里互动,一处处项目涵盖了社区陈旧花基、闲置空地、街角巷尾、老旧庭院等小角落。

  如今,改造成效在线上获得热烈反响,“万物有时”园艺咖啡馆、土狗咖啡馆等成为新兴热门打卡点位,在小红书等网络平台相关发贴点赞量超5.2万。“万物有时”园艺咖啡馆更获评选的金奖。

  在设计改造中发掘社区的历史文化传统,街区风貌得以与市民鲜活的日常生活交织融合,更与百年东山的历史底蕴相得益彰,沉睡在东山的建筑“活”了起来。

  走进“柏园”,民国时期的花砖地面和色彩艳丽的满洲窗依然静静看着东山。见证了历史语言研究的诞生,如今的柏园已经化身旧址博物馆,各色科普交流、艺术惠民活动在这里举办。在百年历史的建筑里,年幼的儿童在“粤书吧”安静地看书,放学的中学生来这里度过悠长的暑假,文艺青年们在门前的大树下留影……这样一老一新的“对话”,时刻都在东山街发生。

  在东山街,400多座清水红砖小洋楼如逵园、明园等已改造成知名的私人展览馆或艺术空间,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柏园等文物、历史建筑持续述说街道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底蕴,也吸引了众多文化创意企业和机构的入驻。

  如何在绿美家园共建中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如何以“绿美”连接自然与人文、历史与当代?东山街道寻找到一种新的可能。

  1月3日,“东山艺术季”正式揭幕。这也是东山街道在党建引领下实现基层绿美治理水平提升的一次实践探索。搭建“艺术季”活动品牌,以“绿美”为主题将散落在街道各处的文化艺术资源串联起来,实现“展馆社区化、展线街道化”。

  “我们致力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公益展馆,通过党建引领联动在地艺术馆、博物馆,盘活现有文化场所资源,利用绘画、装置、摄影图片、纪录影片等多种艺术形式,记录和展现东山街道的自然、历史和人文风貌,将绿美东山的焕新过程与辖区居民的生态改善,以艺术的方式自然、鲜活地将‘东山展馆’的概念呈现出来,进一步提升街道整体艺术氛围,实现展馆社区化、展线街道化。”东山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东山艺术季”甫一开展,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林星、萧芬琪、郑友深、程一欢、蔡凯宇等多位著名艺术家为本次活动提供了多件艺术珍品参与展览,并将在东山开展以摄影、绘画、插花、服装设计、心灵疗愈为主题的沙龙,与艺术爱好者面对面交流。

  “东山展馆”概念将整个东山街道打造为一个鲜活、流动的艺术展馆,联动在地的文创空间、博物馆形成整体艺术氛围,利用街头巷尾的墙面肌理为展线,定期以“绿美东山”为主题举办艺术创作大赛及成果展,汇集为艺术季,使整个东山片区化身为一个巨型的艺术展馆,让居民、商户和众多艺术创作者共同参与、创造与日常生活密切互动的、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东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过去的管理思维升级到运营思维,引入运营团队整合社区资源,是实践广州绣花式城市治理的一次有益尝试。接下来,东山街道将注重调动社区各类资源要素,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智慧,以绿美构建生态环境,以艺术充盈社区氛围。百年东山,育树育人,起而行之,磨炼“绣花功夫”,着微改之妙笔,聚艺术之文心,焕发老城新活力。

  (美撞机事故遇难者。)当地时间30日,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调查人员宣布,华盛顿特区撞机事故,客机的两个黑匣子已找到,将在30天内提交初步调查报告。

  蛇年春晚,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中,机器人与舞者共舞,手绢花翻飞旋转,为观众呈现一支别开生面的“赛博”秧歌。这批机器人来自国内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此前,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介绍,人工智能驱动的人形机器人更加智能,能够在多种场景中执行任务。

  央视网消息:韩国戒严风波延宕一月有余,让本已疲弱的韩国经济“雪上加霜”。有舆论普遍认为,此轮政治动荡对韩国经济、社会和外交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韩国韩亚金融研究所日前发布报告说,韩国总统尹锡悦去年12月初宣布紧急戒严令后,引发金融市场巨震,韩元对美元汇率快速下滑。

  美国东部时间1月29日晚,美国太平洋西南航空公司一架载有64人的庞巴迪喷气式客机在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降落过程中,与一架载有3名军人的“黑鹰”直升机相撞后坠河。美国总统特朗普3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事故中无人生还,现在的工作已从搜救转为打捞遇难者遗体和搜寻飞机残骸。

  2024年5月2日23时20分许,河南大学正在修缮中的明伦校区大礼堂发生火灾。河南省消防救援总队近日公布了河南大学明伦校区“5·2”火灾事故调查结果。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编辑小娄2022年12月29日这天,消失在大众视野许久的央视主持人朱军在社交平台上更新了一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