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土生土长的“老珠海”, 一定还记得37年前在珠海县政府办公楼(现人民东路2号市府4号楼)举行的珠海市建市挂牌仪式;如果你是响应国家号召来到珠海的第一批特区建设者,当年特区的第一高楼粤海酒店刚落成时那种兴奋与自豪肯定难以忘怀。
即便你是一位慕名而来的游客,想必对珠海渔女早有耳闻。但如果你想了解珠海,绝不能只知道渔女!
都说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者。37年,说长不长,从建市历史来说,珠海无疑是个年轻的城市;37年,说短也不短,作为第一批国家设立的特区,珠海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蜕变为现代化花园式滨海城市,改革开放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近日,经过各区上报、市民推荐、普查踏勘、专家咨询、规委会审议和社会公示后,珠海市最终甄选确定了珠海渔女石雕像等30处建(构)筑物为“珠海改革开放历史性建筑”,现面向社会公布。
珠海渔女石雕像位于风景秀丽的香炉湾畔,整座石雕有8.7米高,重量10吨,用花岗岩石分70件组合而成,于1982 年落成,曾获国家优秀城市雕塑称号,成为珠海城市标志,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珠海渔女石雕像是中国著名雕塑家、书画家潘鹤的作品,源自于珠海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渔女雕像的成功创作,开创了中国大型海滨雕像之先河。
九洲城位于珠海旅游商贸及金融中心,以故宫午门五凤楼为原型,糅合明清宫殿建筑和岭南地域特点。1990年,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珠海,参加珠海经济特区建立十周年庆祝大会,主席曾在城楼检阅游行队伍。1999年7月1日,珠海市在九洲城隆重举行香港回归庆祝活动。九洲城已成为珠海重大庆典集会场所,同时也是珠海重要的的政治、文化中心。
圆明新园位于九洲大道石林山下,于1997年2月2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融古典皇家建筑群、江南古典园林建筑群和西洋建筑群为一体,是中国首批AAAA级景区之一、珠海的第一个主题公园、全国第一个以圆明园实景为依据的建筑群,是珠海改革开放中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珠海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开创性。
珠海县政府办公楼(现市府4号楼)位于市机关大院内,建于1960年,是原珠海县政府办公旧址。该建筑正立面以节奏整齐的竖向线条为主,是结合了民族装饰元素的岭南现代建筑,朴素而庄重,并于2006年进行了内部修缮,现仍较好地保存着原始外观面貌。
1980年11月30日,珠海市人民政府挂牌仪式在该楼举办,它见证了珠海市人民政府成立的历史时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珠海宾馆位于吉大石景山南麓,1979年由何贤、等知名人士牵头、珠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珠海市旅游总公司合作筹建,于1982年12月10日开业。珠海宾馆是一家大观园式的四星级旅游宾馆,建筑物以岭南传统园林为基调,屋顶用黄色琉璃瓦。1984年在珠海宾馆欣然命笔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珠海宾馆题词,不仅是对珠海经济特区的肯定,更是对整个改革开放的肯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珠海宾馆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
然而,目前珠海宾馆经过改造之后已经成功升级转型,珠海宾馆原址上打造了吉大城区内瞩目的高端住宅区与商业服务区。区域内万科珠宾花园以及万豪酒店成为了吉大典型的商住混合示范区,而在不久的将来城市之心的建成后,吉大有望破除老旧城区的累赘再次升级成为珠海城市焦点。
拱北口岸联检大楼1999年8月建成,据《中国勘察设计》1999 年12期发表的《珠海迎澳门回归重点工程》介绍,联检大楼在工程结构和技术上创造了国内的四个“最”:最大的民族形式大屋顶建筑;内楼层面投影面积最大(可安排66条旅客进出通道);最先采用双向无粘结预应力框架结构;最长最宽的不设永久伸缩缝建筑物新口岸。
联检大楼的建成促进了珠澳两地的密切往来,对方便澳门旅客、人和货的流动、加强对西欧东盟的联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988年,板樟山隧道开始兴建,1990年11月28日,珠海特区成立10周年之际,当时全国最长的城市公路隧道板樟山下行隧道通车,大大缩短了拱北与香洲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新香洲地区的发展。1992年1月2日,板樟山隧道上行单线胜利贯通。
板樟山隧道的通车改变了珠海原有城市格局。以板樟山为城市中轴带,珠海从此变成了南北两面相通的海滨城市。板樟山隧道为特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更被视为珠海具有超前规划眼光的佐证。
珠海金湾国际机场,原名珠海三灶机场,于1995年6月建成通航。项目设计获2000年度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机场。从1996年起成功举办国内唯一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是珠海城市门户标志性建筑,西区大开发重要建筑成就。
桂山岛灯塔是船舶进出珠江口桂山岛西航道的重要标志,对改善珠江口的助航条件,繁荣珠三角的经济具有重要意义。2006 年5月22 日,中国邮政局发行特种邮票《现代灯塔》,共四枚,桂山灯塔被选入作为当中的第二枚。
1998 年6月29日,莲花大桥在澳门、珠海两地同时举行动工奠基仪式。1999年12月大桥建成,2000年3月28日正式通车。
莲花大桥项目的建成,意义非常重大。它是我国“一国两制”第一桥,是实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体现。它不仅是一个连接珠澳两地的桥梁,更是对外经济发展的大通道,能进一步密切澳门和内地联系,促进澳门回归后的长期繁荣和稳定。
以上精选的十处建筑,除甄选出的三十处改革开放历史性建筑,还有几处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建筑线索,如亚洲仿真控制系统工程(珠海)有限公司办公楼、江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旧厂区、九洲港客运及口岸联检大楼、“珠海市平沙华丰食品生产公司”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