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叶遮光、枯枝易折、病虫有害街边生长的树木,并不总遂人愿。这时候,就需要“修树小队”登场。
远大南街,国槐等树木密布在两侧人行道上。绿化养护工人蒋日双正在使用高枝剪修理枯枝。在他身旁,另一个工人曹志永也在忙碌着。小枯枝能独自应付,大一些的枯枝,需要两人协作。一个人负责修枝,另一个人稳定树枝,防止掉落的树枝,砸到行人和路边车辆。
不远处,周国勤骑着小三轮车过来了。周国勤是打“辅助”的,主要任务是把散落在地上的枯枝,简单切分之后,运走当做绿化垃圾处理。
三个人属于海淀区曙光街道的修树小队,人人都是熟手,一棵树几分钟就能修完。枯枝影响树木稳定性,会在刮风、降雨、降雪等天气时,威胁行人和车辆安全。过低的枝叶,也会影响行人和车辆通过。所以,枯枝修剪是“修树小队”日常重要工作之一。
远大南街这条路上的几百棵行道树,要花几天的工夫才能全修剪一遍。这个三人小组,组成了枯枝修剪“执行模块”。
站在任务执行现场的,还有曙光街道市民诉求处置中心的主任王彦杰、工作人员单俊豪,街道合作第三方绿化养护公司的项目经理李彦伟。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建设起了这支虽然手握“冷兵器”,但却执行现代化、模块化“作战”体系的修树小队。
在曙光街道,市民热线接诉即办指挥调度中心,负责把市民反映的问题分配到各个单元。单元之一的市民诉求处置中心,连王彦杰一共4个人,主要负责绿化和卫生两块。单俊豪是其中专职负责绿化的。他们形成了“指挥模块”。王彦杰和单俊豪,都不是学绿化园林专业出身,但工作中的积累,还是让他们对辖区内的树木如数家珍。
王彦杰说:“等下个阶段,要想办法治理一下栾树蚜虫的问题,不然明年开春,蚜虫滴油,车上、地上都是,影响环境。”
单俊豪大学毕业没多久,已经能准确认出树上生物治虫的设施,“这是周氏啮小蜂的茧,释放出的小蜂可以寄生在害虫美国白蛾的蛹内,杀死害虫。”
第三方绿化养护公司的项目经理李彦伟,他除了协调工作,还要每天骑着电动自行车,在街道各处转悠,查看绿化情况,随时布置任务。他可以被称作“侦察模块”。
工程师王玉国,是修树小队的“技术模块”,负责具体的技术环节,比如生物药剂配比等。
组成“执行模块”的一线工人,在李彦伟管辖的曙光街道项目中有11个人。其中,大部分都年纪偏大。蒋双日、曹志永、周国勤都年近六十,日晒雨淋的绿化养护工作,越来越难以吸引年轻人。
“我们工人平时干活的时候,都倍加小心,除了怕砸到人,还要提防,千万别落到车上。一旦落上去,很难跟车主解释清楚。”王彦杰说,有时候车辆停在路边,树枝已经垂到车顶,以防万一,工人甚至会在修剪的时候,给车顶铺上棉被。
好在修树小队的辛苦,居民们看在眼里。就在蒋双日他们忙着修剪枯枝的时候,上河村社区的业委会代表,正好给街道送锦旗。上河村社区有一棵古槐树,是树龄约120年的二级古树,前一阵长势不好急需救治,街道接到居民的意见后,修树小队立刻展开模块化“作战”。
修树小队日常按照计划,按部就班执行绿化养护工作。遇到突发天气等状况,再紧急行动。而一些疑难问题,则会寻求区级、市级专家的帮助,那便是“援助模块”。
最终,在邀请市级专家会诊后,拿出了救治方案。看到古树转危为安,居民自发送上锦旗以示感谢。
在曙光街道,小区内的绿化养护主要交给小区物业。物业处理不了的问题,才交到修树小队手上。最近一段时间,北京市对600个居住区试点开展城市绿化问题全面治理行动。今年以来,曙光街道的修树小队,已经治理树木扫窗遮光28处,治理树木安全隐患15处,治理病虫害扰民14处,治理植物养护管理问题33处,治理绿地圈占9处,治理绿地斑秃106处。
树木扫窗遮光,是居民经常会投诉的问题。尤其在老小区,树木经过多年生长,枝繁叶茂,低层住户家中的采光会受影响。
“在小区里工作,一个是安全问题,一定要注意,不能砸到人、窗。另一个就是得跟人家说好了,有的人家还不让剪。”有些居民住在高层,觉得树木宝贵,美化环境,不舍得剪;可有些住在低层的居民,急切盼望解决遮光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处理人际关系,修树小队、社区、街道,都会展开调解工作。大家的共同目标是更宜居的环境,所以不管是修树的问题,还是人际关系问题,最后还是能妥善解决。
离开曙光街道的时候,修树小队依然在路边默默忙碌着,被修剪下来的枯枝,平稳、安静地落地。路上车水马龙,就像往常一样,没人留意到,就在身边的修树小队。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