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母亲雕塑落成30年的典礼上,在所有甘肃艺术家发自内心的欢欣鼓舞中,在兰州百姓的强烈自豪与深厚感情里,“情系母亲河”黄河雕塑长廊正式启动。时至今日,通过媒体的报道和相互的交谈,人们彷佛已经可以看到未来兰州所拥有的这份无与伦比的文化财富。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这源自本土特色文化底蕴的一次跨越式升华赢得了省内外专家的交口称赞,他们一致认为这创世之举将成功的把城市文化以深厚的民族情节归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必将谱写出史诗般的历史华章。
“‘情系母亲河’黄河雕塑长廊项目的启动可以说是完全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我们还迎来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等来了本届兰州市政府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魄力决心,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大气候、大环境。”作为策划者、发起者,黄河母亲雕塑作者、著名雕塑家何鄂对这一天的到来显得尤为期盼。
“长廊项目的策划灵感,应该说来自我对《黄河母亲》雕塑30年反响的密切关注,而线年前。”她说:“目前,我已搜集了大量相关的文字、文章、诗篇,通过对《黄河母亲》雕塑的心绪寄托,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民族的情感,也启发出我们用雕塑来表现对民族情感的大胆想法。那就是让160位热爱西部的雕塑家、中国当代著名雕塑家、港澳台雕塑家、全世界华人雕塑家,创作并建造160座精品雕塑,永久将其保留在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上,与《黄河母亲》雕塑一起永留城市发展史册。”
“用这样大手笔的艺术创作和整合,将以世界为平台传递出一曲黄河文明大乐章,这必将成为黄河儿女的亘古绝唱。”据何鄂介绍,该项目目前已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初步预计将用大约4年的时间来完成。她说:“对于兰州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件大喜事,在未来项目的顺利实施过程中,我们所有参与者都将有幸去谱写这个时代的文化历史、雕塑历史、民族历史。”
“何鄂之所以能够做出这么好的作品,就是因为她总是惦记着、想着去表现人民,我们雕塑界现在有很多人甚至忘却了这一点。”原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主任、中央美院教授盛杨说:“一座《黄河母亲》雕塑,为整个兰州市的文化起了一个传承和凝聚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全力以赴,‘情系母亲河’黄河雕塑长廊又将成为一个新的文化节点。这个节点有可能撬动的将是整个黄河沿岸,整个甘肃大地,乃至整个华夏民族的人文情结。”
他说:“黄河是我们民族的,黄河是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的,它的深远意义是不可想像的。所以,雕塑长廊地打造不仅是兰州文化的振兴,更是黄河文化、民族文化的振兴。我们会尽最大的能力动员全国的雕塑家来支持,与兰州共同携手来完成这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大飞跃。”
“在黄河两岸做的这个雕塑长廊一定是精品,必须精益求精,切忌急于求成。”他强调:“创作要求如此高的艺术群体,绝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也绝不能将主题限定在某一个范围之中,而应放到属于中华文明的黄河文化大范畴里,必须是能够包容历史、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元素的顶尖创作,这样才能使这一创举流芳百世。”
“关于雕塑长廊的打造,我想建议采用‘雕塑创作营’的模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魏小明为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人们熟知作家有笔会,实际上这就是雕塑家的笔会,甚至适用于城市与城市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我希望能有这种科学、合理的方式,与众多雕塑家一同来启动黄河雕塑长廊的建设。”
他告诉记者:“其实,雕塑创作营的模式引入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这个模式的运转已经非常周密、全面。但是,雕塑长廊项目如果采用创作营模式,也必须要根据兰州城市发展的自身特点,一定要通过像何鄂老师创办的雕塑院,这样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机构去承办。”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能够把兰州打造成一个这样美好的宜居城市,这让我很是钦佩。在这个文化大繁荣的时期提出母亲河雕塑长廊计划,我觉得对于任何一个雕塑家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梦想。我想未来很多华人雕塑家,甚至很多有名的国际雕塑家,都会想到兰州创作一件作品。”
“雕塑长廊项目定位非常好,因为其核心主题不仅提到的是黄河的概念,而且参加的人员来源于全世界的华人。”四川美院雕塑系教授朱尚熹说:“尽管国内各种国际性的雕塑公园很多,但是还没有一个专门让全世界华人聚集的雕塑公园。这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民族情结,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
他认为:“作为黄河发源地的西部重镇,‘情系母亲河’雕塑长廊项目地提出只有在兰州,这个定位完全可以区别于任何城市的雕塑公园,这个大策划将成就一个属于华夏民族独有的公共意识空间,所以项目的成功是可以预期的。再加上何鄂老师从策划到艺术总监都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业内人士信服的艺术权威,她在鄂尔多斯策划的国际雕塑公园就是成功的范例,她的要求非常严格,但这也恰恰是最后成功的保证。”
“从主题来讲绝不能够局限于兰州,既然是全世界华人艺术家参加的,就一定要明确一个大的中华文化定位。”他建议:“要充分发挥出西部雕塑家、港澳台雕塑家乃至全国雕塑家,甚至美国乃至欧洲华人雕塑家的不同优势。在文化创意上不仅仅是要‘翻旧账’,更重要的是还要建立起今天的黄河时代文化。最终实现的将不仅仅是雕塑,更可能是一个景观,一个集参与性、功能性为一体的大景观。”
“兰州因河而生,因河而盛,因河而建,因河而荣。黄河参与了兰州历史的塑造,而且在现实中也是可以依附的独特资源。”兰州大学教授彭岚嘉告诉记者:“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内定了三个区,明确提出兰州是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但是,近年来兰州的发展基本以建设都市文化为主,而忽视了黄河文化,这也表明我们对黄河文化尚没有一个比较透彻的把握。”
他说:“这么多年,兰州市确实做了不少工作,比如滨河路风情线的设置,确实在风景线上建了一些与黄河文化相关的文化景观,也包括人们熟悉的《黄河母亲》雕塑。但我一直觉得这个风情线有风情却没有风景,作为兰州人锻炼和休闲的主要区域,尽管有转头但是没有看头。”
“以艺术形式开发黄河文化无疑是文化大省建设、兰州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彭岚嘉提出:“雕塑长廊的建设是黄河文化开发和展示的重要举措,既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公共艺术产品也是文化产品,尽管可能非产业属性,但是也可以带动产业,特别是在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在黄河岸边建一个文化长廊将是非常必要的。”
他说:“这个长廊是黄河风情线上文化内涵拓展的路径之一,既然说艺术可以营造空间和激活空间,那么在这样一个风景线上做这样一个长廊,将来很可能会形成多层次的景观。而且,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应该以黄河全流域为表现对象,但重点还是要放在黄河上游。黄河沿线各省近几年都在做黄河文化的文章,但兰州作为黄河上游、西北内陆的省会城市,还是要把重点放在黄河上游,尤其是黄河的甘肃段,这是我们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应该表现的重点。”
“雕塑确实是城市的点睛之笔,是城市精神和城市灵魂的最好的艺术体现,也是一个城市的形象标志,这在国内外都有非常多的成功例子。”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宝堂在发言中首先举出了例子:“曾成钢老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14个主席中两个雕塑家之一,几年以前他创作了一件叫做《大觉者》的作品,将老子、孔子、苏格拉底和马克思等几位人类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做成一组雕塑,在国内外展出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他说:“现在他设想要把这个作品放大,放多大呢?站立的像要在60米以上,最终形成的雕塑群大概总投资要在20个亿左右。设计中展示出的精神冲击力,令我感到非常震撼,也更加感到雕塑艺术和城市建设关系的重要性。所以说,市委、市政府能够重视雕塑,重视我们城市的文化品格,这绝对是具有远见的。”
“雕塑和别的艺术不一样,画张画儿挂在这个地方,过了几天看着不好不顺眼,还可以摘掉换掉。而雕塑立起来,就不是能过了几天就拆掉的。”李宝堂感慨地说:“《黄河母亲》雕塑规模并不大,隐在黄河边上,但正因它的艺术质量、文化内涵、精神品格,才最终成为了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何鄂老师已经快80岁了,她为雕塑长廊项目策划了好几年,这不仅是她多年的心愿,也必将对兰州的城雕建设产生重大的带领作用。”(兰州日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