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霞星村,有一对“80后”非遗传承“夫妻档”——李海聪和赵平。过去10余年里,他们生活中是夫妻,工作上是搭档,在石雕技艺行业里,用灵巧的双手和一片匠心,赋予惠
1984 年,李海聪出生于泉州洛阳江畔一户普通的石雕工匠家中,他的爷爷从事石雕创作,主要雕刻大件作品,大件创作需要更多时间与精力,以及更精湛的雕刻技艺与布局能力,李海聪从小对爷爷的雕刻手艺怀有钦佩之心。
李海聪的三位叔叔也均习得这门手艺,李海聪孩童时就跟着拿起了锤子和錾(zàn)子,聪明有悟性的他很快就上了手。耳濡目染下,李海聪对雕刻的兴趣和技艺慢慢培养起来,为今后传承石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手工石雕太辛苦,家人一度鼓励他好好上学,谋求更好的路子。李海聪一开始从事的是创意设计工作,在国外四处闯荡。后来他决定回乡,从身边最熟悉的石雕行业入手,拜省级非遗传承人杨庆聪为师,开始真正系统性地学习石雕技艺。
一件雕工细致的作品,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反复打磨、修改,费时又费力。杨庆聪看到李海聪还挺能吃苦,开始慢慢传授给他更多的雕刻技艺。经过多年潜心学习,他熟练掌握了传统石雕制作技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爷爷和叔叔们雕刻的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民间故事。”李海聪说,自己小时候就对灵动的历史人物造型非常感兴趣。在李海聪的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一件件精美的石雕作品,在这位手艺人的刻刀下“手起生花”。他擅长历史人物题材,李白、济公、关羽、弘一法师等,精细的雕工、传神的人物表情、细腻的表现手法,让人看得目不转睛。
不仅如此,每件作品背后都融入了李海聪对生活与艺术的感悟,李海聪说道:“技术和艺术是两个概念,有些师傅只会石刻技术,但不一定懂得设计石刻作品的艺术性,而只有兼具二者,才会创作出打动人的作品。”
李海聪的妻子赵平,也是惠安石雕非遗传承人,擅长影雕技艺。赵平自幼随父亲在自家石雕工艺厂学习石雕技艺,她聪慧、沉稳、踏实、善于学习,2010 年,拜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李幼琴为师,潜心学习影雕技艺,她所创作的《岁岁平安》《相由心生》《不负如来不负卿》等作品,先后在国家级雕刻艺术大赛中披金斩银。
线 年,李海聪和赵平在好友的介绍下结为夫妻,互帮互学,技艺大增。赵平在进行影雕创作时,李海聪会为她构思新颖的思路,而李海聪在创作时,赵平也会给予中肯的建议。两人一同创作的作品《一身正气》,荣获第十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还被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及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收藏。
为进一步深造技艺,李海聪还先后前往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进修,向教授老师请教学习,与同行交流切磋。赵平也先后参加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和集美大学等高校举办的雕艺人才高级研修班、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学习,丰富自身学识修为。
在潜心学习下,李海聪慢慢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十多年来,他的作品获得过全国各类级别的奖项,比如《画龙点睛》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雕刻艺术大赛,荣获“福雕奖”金奖;《戏如人生》获第二届中国世界遗产工艺美术金狮奖玉石雕类金奖;《飞流直下三千尺》在第四届中国(南宁)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荣获金奖;石雕《关羽出将》荣获“2019 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等。
不仅如此,夫妻俩早早就探索石雕与文创的结合。“惠安石雕这门老技艺要绽放出新的光芒,需要吸收更多的新元素,比如文化创意。”李海聪说,他们与父辈相比,更加重视在传统技艺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和创意发挥,赋予石雕文化属性,提升文化附加值。同时,将石雕技艺融入其他领域,创作具有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的产品。比如,在泉州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他们创作的《惠女智能音箱》作品荣获二等奖,不仅美观,内设蓝牙芯片,还有十二生肖与夜灯的结合。茶宠“生肖招财神兽”、老君岩音箱、月光菩萨塔加湿器等,均具有实用性、观赏性、功能性。
2018 年,李海聪被评为泉州台商投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惠安石雕代表性传承人,2022 年赵平也被评为泉州台商投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惠安石雕(影雕)代表性传承人。“作为惠安石雕技艺的传承人,我们将继续把这一非遗文化传承下去。”李海聪说道。他们与华光工艺美术学院、华侨大学美术学院等院校签约,作为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并担任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和华光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让优秀的雕刻技艺走进校园,向更多感兴趣的学生传授雕艺。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