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成立102周年,充分展示我区各领域党建工作,激发全区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发扬“敢字当头、一拼到底”的担当精神和干事劲头,奋力打造共同缔造先行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证,我部将开展以“红动七月”为主题的系列党建宣传报道,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凝聚奋进磅礴力量。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江夏区人口流动规模扩大,城镇聚集效应明显,城市基层治理任务繁重。近年来,江夏区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城市社区治理,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通过织密治理单元、激活多元主体、塑造共同精神,增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每周都有党员和志愿者上门问我们需求,现在反映和解决问题的渠道更多了。”郑店街同兴村同兴小区的李婆婆感慨道。
同兴村以精细管理为着力点,构建起“纵向到底、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根据党员分布、村民数量、楼栋情况,深化楼栋网格党建,按照“网格建支部、楼栋建党员中心户”的思路,设立3个网格支部和17个党员中心户,每名党员联系10户左右群众,形成“村党支部—网格支部—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通过党员联系群众,收集民情民意,搭建“我和书记拉家常”议事平台,共商共议,修建了电动车停车棚、多功能运动场,解决了居民电动车停车难、健身场所缺乏等问题。
在基层治理过程中,江夏区牢牢把握党建引领核心,细化组织体系,织密纵向到底的党组织网。在城市街道建立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片区)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明确机构设置和职责职能,充分发挥每一层级组织作用,将党的触角和力量延伸到最小治理单元,用党的组织贯穿、引领、保障基层治理。
在健全纵向到底的党组织体系的同时,还注重优化横向到边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群众“主力军”作用。
五里界街界镇社区五里锦绣小区是旧城改造后的还建小区,不少村民“洗脚上楼”后生活习惯仍停留在过去,楼道乱堆乱放问题难以根治,但自从三年前社区组建了16支志愿服务队后,小区面貌很快就焕然一新,从楼栋卫生到环境绿化,从顾老看小到活动联办,在党建引领下,近400名居民志愿者齐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
“通过宣传发动、积分兑换、先进评比,我们的志愿者积极性非常高,已成为界镇社区基层治理的重要部分。”界镇社区党支部书记潘莉莉说。同时,为了满足辖区居民家政服务需求,以服务带服务,促进志愿服务长效发展,社区依托16支志愿队伍,采取“志愿活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成立了本土化的家政服务公司——真暖馨家政公司。公司既作为经营主体从事家政业务,也要承担相应的社区志愿服务,定期面向辖区内开展志愿家政服务活动。服务团队以对内志愿服务为主,对外输出家政服务为辅,以准入制、会员制、积分制来推广志愿服务。居民们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后的累计积分可兑换一定时长的免费家政服务,以“服务”带“服务”,从“我看你做”转变为“携手共干”。
江夏区始终坚持群众主体,推动各社区成立涉及养老、幼教、文体等不同领域的社会组织,吸纳群众参与,不断凝聚群众力量。目前,全区已培育发展城市社区社会组织1051个。注重强化社区组织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实现街道社会工作站、社区社会工作室全覆盖,并入驻专业社工31名,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开展涉及社区救助、志愿帮扶等各类服务,累计服务各类对象12.6万人次。
物业公司能拿到多少“年终奖”?小区居民说了算。江夏经济开发区凤凰社区三和光谷道小区在全市率先采取物业服务“酬金制”模式,即由业委会收缴和管理物业费,在业主共同监督下,根据物业服务质量和效益,支付物业公司相应开支。这一模式广受小区居民认可,物业收缴率达100%。
“酬金制”之所以能大获成功,归根结底是党建引领之下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有效联动。凤凰社区党委提名推荐2名中共党员进入小区业委会任职,建强红色业委会。通过建章立制,明确了社区、业委会、物业各自职责和相关议事规则,促使三方联动有效运转,真正为群众纾困解难,提升治理服务水平。在“三方联动”的基础上,凤凰社区积极探索“五社联建”,即社校联建、社企联建、社医联建、社社联建、社村联建,分别与武汉交通学校、江夏科投集团、湖北家家养的牛发展集团、武汉汉派中医医院、藏龙岛沧海社区、藏龙岛小李村等共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聚集各方力量、多方资源共同参与基层治理。
在江夏经济开发区保利社区,一支社区基金拉开了多方参与、多元共建的序幕。为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保利社区党总支与光宇锦业公司党支部携手打造“宇利同心·邻心聚力”共建品牌,共同发起成立开发区首支社区基金——保利社区治理基金,既促进企业与社区的资源共享,又促进社区环境优化,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近年来,江夏区以深化“多方联动”为着眼点,不断激活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在江夏经济开发区和纸坊街等住宅小区集中的街道,提升优化业委会等自治力量,破解小区治理难题,推动符合条件的小区成立业委会,通过设立业委会专职秘书、探索“四全工作法”(全员公开、全域民主、全程参与、全新方法)等方式,确保业委会规范组建、有效运行。在做实“三方联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社区用好共建单位、驻地企业等多方力量,整合单位、企业等各类资源,提升小区精细化治理水平和服务体验。同时,江夏区还聚焦两新群体,将新业态新就业人员作为城市党建的重点对象和共治力量,创新组建由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组成的“江夏红骑侠”志愿服务队,带动快递员、外卖送餐员到社区报到备案,参与志愿服务、疫情防控、平安建设、食品安全监督等工作,全年通过线上线余件,有效发挥两新群体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我们都是农民出身,拆迁到了这里,这棵树不仅象征着朴实顽强,也是我们共建共创‘金港家园’的象征。”在江夏经济开发区金港一号小区兴和文化小广场上,一棵绿意盎然的朴树安静地矗立在那里,每每讲到这位新“住户”的“枯树焕新”故事,金港一号社区党总支书记孙中云都会感动不已。
今年3月底,兴和文化小广场上一棵朴树被大风刮倒,这棵见证岁月变迁的朴树被清理后,花坛变得空荡荡的。在4月初社区组织的“氧吧议事会”上,居民们共商共议决定栽种富有象征意义的朴树。办法一起想、资金一起筹。很快,12000元的种树资金由38位居民自发筹集到位。大家分头行动,有人买树,有人翻土。4月13日,新朴树在兴和文化小广场顺利安家。居民们也激动不已,每天都到广场散步的刘奶奶高兴地说:“往日的枯树变成了新树,这给我们小区又增添了一抹绿,我们锻炼更舒心啦!”
共栽一棵树的故事彰显出金港社区共建一个家园、共爱一方热土的家园文化。在立足当下,打造共建共管的家园文化的同时,部分社区还注重从历史发展脉络中,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形成社区共同的精神标识。
金口街闸东社区深度挖掘渔民文化,作为将居民紧密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打造了“红帆领航·渔您相约”治理品牌。
“常听祖辈们说起打鱼捞虾为生的日子,上岸定居前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常年漂泊在水面上。我们希望通过传承‘渔民精神’,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人翁’精神,共同建设和谐温馨的闸东幸福家。”闸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叶筱说道。
闸东社区的“渔民”历史上至建国初期,先是渔业生产小组,再到渔业队、渔业村,最后到社区。闸东社区注重将“家”文化融入社区治理全过程,着力打造以“爱”筑家、以“渔”铸魂的文化品牌。
在共同文化的引领下,闸东社区积极开展“我的家园我来建”活动,发动群众参与设计、施工和管理,共建“渔民之家”共享园地。在共建过程中,社区党员带头发动居民捐款,组织居民40余人次投工投劳,参与场地清理、院墙修复、花卉种植、花盆彩绘等志愿服务活动,居民自画设计图8张、捐赠景观小品、植物花卉30余件,越来越多居民成为幸福“小园丁”。
文化铸魂,凝聚人心。在系统化推动社区治理过程中,江夏区着眼不同社区实际,引导社区在发动群众共建共治的同时,注重挖掘自身文化内涵,逐步塑造社区共同精神,形成共同理念,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共同缔造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