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成立。这将有利于我国通过公约平台与各缔约方密切合作,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的国际合作和对话交流,有力促进全球红树林保护修复及合理利用,不断扩大中心影响力。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对深圳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近日,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公布了2023年ASLA专业奖及学生奖的获奖名单。今年共有435个项目参选专业奖,评审团经过考核,评选出7大类别、34个获奖项目。Design Workshop、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Studio-MLA、OLIN设计事务所、Sasaki等众多知名景观公司获奖。其中,Studio-MLA设计的洛杉矶Vista Hermosa自然公园获得地标奖(The Landmark Award)。尽管今年ASLA专业奖中没有中国设计团队的项目获奖,但学生组中仍有很多中国学生的作品获得认可。
近日,ASLA专访了2023年美国国家设计奖获得者俞孔坚。采访中,俞孔坚提到,获得美国国家设计奖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意义非凡,世界也将进一步意识到景观设计师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他认为,景观设计师有能力率领来自众多学科的专家,并发挥本学科兼具科学和工程的特点,来应对气候危机。“无论世界上的民族和国家之间差异如何,‘关爱地球’都是我们共同的认知。我们必须团结起来,治愈我们‘伤痕累累’的地球家园。”俞孔坚将于9月14日前往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进行演讲,并于10月7日参加美国国家设计奖专场论坛,敬请关注。
近日,由DDON笛东设计的贵阳金茂水晶智慧生态城水晶公园建成细节公布。该公园原址为贵州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清镇水晶厂,该厂于2013年停产废置。设计保留并改造了冷却塔这一工业特征,根据厂区的原有线性轨道运输设施,构建了空中步道与观景平台,将属于场地的过去记忆与未来体验相连。此外,设计为场地引进了城市展示、网红商业、运动健身、休闲生活、文创艺术、儿童游乐六大板块,极大地激发了场地活力,重聚人气。
9月7日,MAD建筑事务所公布了新作——安吉“两山”未来科技城文化艺术中心设计细节。该项目位于“中国竹乡”之称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占地面积约14.9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2公顷。文化艺术中心包括大剧院、会议中心、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六处场馆,它们散布在“竹叶”屋顶下、青绿茶田中,成为安吉聚集文化、生活、艺术、教育、自然的城市会客厅。处于场地中心的中轴连廊作为开放的户外平台,为市民提供了活动和观景空间。项目已于今年3月破土动工,预计于2025年建成。
近日,由Studio Gang建筑事务所和SCAPE景观设计事务所合作改造的汤姆-李公园(Tom Lee Park)建成细节公布。该公园位于美国孟菲斯密西西比河沿岸,占地约12.5公顷,是当地六英里滨河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区域。设计联合众多知名艺术家,以河流为主题,以“落日天幕”(Sunset Canopy)为布局中心,置入滨河步道、观景台、凉亭、儿童游乐区、纪念装置等景观节点,加强了城市区域与水域的联系,成为当地包容性公共空间建设典范。
本期涵盖以下前沿研究与实践:同济大学徐磊青团队确定了大学校园场所依恋中的主要积极情绪类型,发现大学校园中第三空间等非自然场所同样具有疗愈潜力,完善了建成环境领域中对场所依恋情绪因素的研究;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许立言团队以2021年7月南京市新冠病毒感染事件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分析事件前后城市居民游憩行为的空间分布和时序变化特征,并通过双重差分法探究了分级疫情管控政策对游憩行为的影响;美国RIOS设计事务所以加利福尼亚州棕桐泉市中心公园为例,探索了极端高温环境下的公共公园设计策略,通过超本地化视角驱动设计过程,营造独特而真实的环境,以重新诠释当地的生态和地质特征。
本书是一部研究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以及生态功能提升的专著,科学阐释了如何保护三江源退化高寒湿地并进行近自然恢复,提出了高寒湿地近自然恢复及生态功能提升的方法与策略,对于该地区气候资源研究与气象灾害风险的规避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书结合作者牟晋森在成都公园城市项目实践过程中的所闻、所思、所感、所悟,按照认知论-方法论-实践论的逻辑思路,探索了公园城市中以公园为发展驱动的城市系统转型,分析了基于生态环境导向的城市开发(EOD)策规下的设计转型策动城市更新的实践路径。
水可作为景观、文化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媒介,以水为题的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重要的休闲游憩场所。本文介绍了奥雅设计、Lab D+H、张唐景观等知名事务所设计的水主题公园案例。这些项目尊重地方文化、历史和环境属性,功能丰富,颇受当地居民欢迎。
雨水花园作为一种分散式的雨洪控制与利用措施,具有建造及养护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生态环保等优势。本文汇集的雨水花园案例来自阿普贝思、LANDPROCESS设计事务所等知名国内外设计团队,它们不仅建立起一套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雨水花园应用体系,还为城市和周边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自然环境。
本次对话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审视当代景观设计中涉及的意象与表现问题。劳瑞·欧林(Laurie Olin)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个人体验和摄影对于景观和城市意象的影响,并就设计师的设计方式和表现手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另一位对话者蔡哲铭则就信息时代中景观感知环境下的空间弹性设计和乡土景观提出了相关问题,欧林就此阐述了其“当代乡土风格”这一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本文为《闳议》访谈节目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的专访。采访中他解读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区域划定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应如何高质量推动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在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城市中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实践规模和程度都有所增长。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美国NbS实践之一的“联系自然”(Connecting Nature)项目框架,讨论了其对城市中NbS的规划、交付和管理等方面的诸多影响。该框架涉及到将NbS主流化的七个关键活动领域,即技术解决方案、管理、融资和商业模式、基于自然的企业、合作生产、反射式监测和影响评估。在该框架的指导下,一些城市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广泛分布在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的榕树亭亭如盖,其绿荫下的空间也成为融入城乡肌理、承载当地记忆的“绿洲”,堪称“一榕一公园”。由于榕树顽强的生命力和极高的美学价值,它往往承载着“恋地情结”,开放、灵活、共享且流动感极强的户外空间在一棵树的方寸之地中渐渐生成。
东莞丁彭黄连片有机更新项目中,村口的榕树见证了村落的历史变迁,如今变为挂面灯笼的许愿树 © TAL/谢宇辉
《景观设计学》2023年“面向关键挑战的智慧化景观设计”主题征稿(投稿截止:9月25日)
金华五百滩文化活力岛总体概念规划及建筑设计国际竞赛(报名截止:9月15日)
东莞滨海湾新区交椅湾慢行系统连廊方案设计国际竞赛(报名截止:9月20日)
重建附近——第三届全国社区花园设计营造竞赛与社区参与行动(报名截止:10月8日)
首届“未来城市大奖”暨第二届《走向新建筑Ⅱ》未来建筑理念竞赛(报名截止:10月31日)
2023第九届“GARDEN”花园杯植物景观设计竞赛(报名截止:10月20日)
LA Frontiers“学述”对话:纪念vs日常——多主体参与机制影响的城市纪念景观设计(9月8日)
2023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研讨会暨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四届二次会议(9月16~17日)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论、方法与应用”专题论坛(9月16~18日)
第三届“风景园林与前沿交叉领域” 青年论坛暨天津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9月23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科交叉论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人居环境生态科学与工程国际论坛(10月14~15日)
THE NEW WORLD 未来之境——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展览(7月6日~10月3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