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搜狐文化、搜狐艺术频道发起的“2012年首届全国十大丑陋雕塑评选”于12月19日在北京发布评选结果,分别是:第一位是湖北武汉“生命”雕塑,得票310886票;第二位是重庆“记忆山城”吊脚楼雕塑, 得票300565票;第三位是昆明“灵魂出窍”雕塑,得票273084票;第四位是昆明大观园“裸女”雕塑,得票256589票;第五位是北京望京新地标,得票255931票;第六位是重庆永川章子怡雕塑,得票250774票;第七位是广西桂林“扶老”雕塑,得票244174票;第八位是郑州中原福塔前石雕,得票239971票;第九位是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前雕塑,得票210857票;第十位是江西赣州“十龙聚龟”雕塑,得票210041票。

  此次评选的城市雕塑来源,是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工具及微博,在网络里搜索找到网友曾经认为丑陋的雕塑,收集几十座城市雕塑后发布在搜狐网的评选投票页面里。此次评选的城市雕塑在空间范围上,指公共空间中的非临时性雕塑(含城雕、公园、广场、小区里的雕塑),时间范围上以改革开放以后建造的雕塑,80年代以后、第一次城雕会议召开为节点。整个评选投票从2012年8月27日,截止到12月15日,历时三个多月,总投票数4983916,从59件城市雕塑里,最终评选结果根据网络票数最高前十名、评选出“2012年首届全国十大丑陋雕塑”,同时邀请评委对网友投票结果进行点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雕热”在全国迅速升温,各地建设城市雕塑的数量之大,发展速度之快在当今世界是罕见的。当西方的公共雕塑概念大量走进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同时,公共雕塑“质”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早在1986年雕塑家吴少湘在《中国美术报》上就发表了《雕塑——比中国画还要危机的现状》一文,他认为拙劣的雕塑将永远破坏整个环境,而相当一批这类雕塑正在全国大肆兴建。现在这一可怕的现象愈演愈烈,已到了不堪入目、惊心动魄的境地。

  2012年,有关中国城市公共雕塑的争议纷纷频现,先有乌鲁木齐市三屯碑巴哈尔路的花堆雕塑“飞天”,仅12天后被悄然拆除。后有湖北襄阳市以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襄阳大战”为原型,拟斥资百万在小北门广场建“射雕情侣”雕像引狂贬;而郑州地标性建筑“中原福塔”的“小猪雕像”被网友斥为“流氓猪”。桂林“扶老”雕塑、重庆永州章子怡雕塑、江苏镇江的“运河之母”雕塑等等都遭到了网友们的质疑。在此次评选的候选榜单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重庆、武汉、西安、镇江、襄阳等地的一些公共雕塑都地出现在网络上。各种对于城市公共雕塑的关注和责备成为一种舆论势力把本来在城市中独占风景和空间但又有强差人意的城市公共雕塑混乱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网民和专业人士、艺术家调侃的对象。

  从网页上发布的这些雕塑的标记图片来看,尽管公众对雕塑艺术的解读和理解本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以“平常心”观之大部分上榜的公共雕塑丑比美要更显而易见。这里与我们多年的国民素质教育和对现代艺术的认识有极大的关系。

  此次活动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王明贤发表自己对此次活动的看法

  此次活动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王明贤认为:“首届全国十大丑陋雕塑评选”是中国当代城市发展史上重要的文化事件。通过网络评选评出丑陋雕塑,说明了大众视觉审美的觉醒。这不是艺术界小圈子里的自我意淫,而是网络时代的大众呼声。尽管有的专家可能并不完全同意评选结果,但我们要听取网民的意见。网络和学术的结合,对推动中国城市文化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今天,中国城市的发展需要网民的力量。社会大众对丑陋雕塑忍无可忍,群起而攻之。我们应借此机会,展开中国城市艺术现状的调查,并进行城市文化问题的大讨论,以推动当代城市的发展。

  此次活动评委、中央美院教授隋建国认为:中国城市雕塑之所以出现了如此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是随着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增长,有更多的钱投入到城市雕塑建设这个大锅里;于是,中国城市建设二十多年历程,雕塑工程和建筑,路桥一样,成为某些人寻租的途径,而雕塑家的配合也非常熟练;还有些官员把自己的长官意志强加给雕塑家,他想要什么,雕塑家就得给他做什么。第一个问题是甲方乙方这种寻租与合作。第二个问题是甲方的自以为是,而作为参与者雕塑家贪图经济回报丧失底线;

  此次活动的评委、艺术家包泡认为:这一次评选活动,应该说是真正的从媒体角度面向更多的大众,网友投票就是听听大众的意见,对于什么样是好的城市雕塑,什么样是不好的雕塑,应该说这此活动只是一个开始。通过此次评选,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推动、普及现代雕塑艺术的一次积极的活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艺术家本人和我们很多的文化学者都表示支持,它的意义就在这儿了。

  城市公共雕塑的建设过程实际上是城市的管理者、雕塑家、开发商或企业家、城市公众这四个方面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博弈的结果。公共雕塑美的打造需要这四者的共同努力,尤其是需要接受城市公众的审美检验,政府有关领导要多听取专家和艺术家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艺术本身的规律和法则。反之,大众性的“辨丑”活动和呼声最终将助推公共雕塑的美丽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