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人,李超一路走来,指导过的学生数次参加全国技能大奖,获得国家级奖项十余项,省市级奖励近百项……成功的背后,是李超始终秉持工匠精神,十余年如一日的精心绘制作品、耐心培养学生。

  “是否具有工匠精神,从作品中就能看出。”除了在技能方面不断精进,李超还获得过保定市敬业奉献提名奖、教育部金教鞭奖优秀奖。为了画一组保定的地标建筑,全面反应建筑的特征,李超多次走访、实地采风,并查阅各种资料。“老建筑照片资料少,拍摄角度不确定,照片模糊不清,拍摄地点标注不准确。”在李超的印象中,绘制草稿时遇到问题需要靠自己去查阅学习大量资料,然后通过大量的甄选才能解决。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一组以老保定建筑为主题的手绘作品陆续完成,作品包括直隶总督署、钟楼、淮军公所、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红二师、新中国面粉厂、西大街贤良祠、旌忠祠、古莲花池、大慈阁等保定标志性建筑。这些作品在还原建筑的历史原貌与文化肌理的基础上,注入了李超对手绘的理解和表达。

  “精工细绘,匠心铸魂”这是李超的座右铭。从照片、文字变成手绘作品,需要一丝不苟,精雕细琢,与绘画打交道近30年,李超深知写实的重要。在他看来,如果仅仅是满足于“差不多就行”或者“相近就行”,个人势必难以得到成长进步。为了解决艺术效果与真实兼具这一难题,李超几乎尝试了能想到的各种技法和材料,最终他选择采用设计表现的专业工具马克笔与传统绘画材料宣纸的结合,收到了良好效果——这样既能体现所绘制的建筑特点又兼具绘画特点,还能保留意境的韵味。经过近半年的探索,他终于成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筛选绘制出一批手绘草稿。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不断实践,马克笔与宣纸结合的手绘保定系列作品问世,有历史古建、有胡同民居、有工业遗迹、有已损毁的历史建筑……“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甘于吃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谈及对高职学生的教育,李超感慨地说。

  除了培养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是高职教师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内容。2021年5月,李超手绘《保定品质生活之城•保定地理地图》正式发行,作为保定市首张手绘地图,第一版就印刷了10万份,并免费向公众发放。

  刚刚拿到手绘保定地图任务时,李超的第一感觉是“这是根本完不成的任务”,要从多个角度表达不同的保定,用手绘的形式基本是不能完成的。要怎样才能完成任务呢?李超迎难而上,确定要手绘之后,他就开始研究手绘角度、主题的表现技法与地理信息的表现形式,可以说他是从“零”开始。手绘过程中,地理信息的体现、地图的边界表达、资源、矿产、森林湖泊、特有动植物资源、名人古建、红色文化等大量素材,要一下子涌现在设计中,要筛选、要提炼、要表现,整个设计手绘过程始终要把握一条主线。绘制期间,现场采风就占去近两个月时间,数不清的方案修改调整,熬夜加班是常态,终于在第18版草稿绘制完成后,整体手绘地图的框架基本确定下来,地图绘制历时8个月,最终完美呈现。

  在李超看来,制造强国,归根结底需要人才支撑,除了做好当下工作外,更要做好人才培养和传承。“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有责任培养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设计服务社会发展方面,努力贡献我们职教人的力量。”李超这样认为。

  在李超的带动下,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陆续组织开展了以师徒制为主题的课程教学改革。为了提高团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李超以工作室(实训室)为平台,提出了“现场微课堂”模式。团队里谁遇到问题,大家就直接聚在现场结合实践就地分析、讨论解决。2021年11月至12月,李超带领环艺2006班、2007班制作西大街建筑模型。此次模型制作周期短,设备简陋,场地有限,从现场测量到查阅资料、绘制草图、制作雕刻电子文件、雕刻机雕刻,再到组装拼合、配景衔接……“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实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

  李超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我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仍然在路上!”李超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