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当代视阈的时候,我们想说什么?当我们在谈论地理观念再造的时候,我们想表达什么?7月9日,由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和广州市雕塑学会联合主办,尚榕美术协办的大湾区当代雕塑作品学术邀请展第一回——当代视阈与地理观念再造,在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开幕。

  此次展览,展出陈克、姬舟、吴德灏、李超、张海鹏、袁义宏、冯晓峰、陈文才八位雕塑家的艺术作品,作品共计19件,风格各异,主题多样。这些作品既融合了艺术家的个体体验,又结合了艺术家对时代的思考,既是表现艺术家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又是表达艺术家对生活本质与时代变迁的解读。这次展览体现了大湾区雕塑艺术的高审美价值和高学术水平,旨在给予观者审美体验和深刻启发,引发公众对于当代视阈与地理观念的关注,激发更多人的创造力和思考力,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开幕式上,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赖家彦表示,很高兴能与广州市雕塑学会共同举办这次具有高审美价值和高学术水平的雕塑展。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一脉,其务实正气、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希望接下来能够和广州市雕塑学会展开更多合作,用文化传承共同价值,用艺术激发美好追求,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新的力量。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师、广州市雕塑学会副会长吴德灏表示,这次展览展示了雕塑艺术与地理观念结合的创新理念,呈现了本土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和社会责任。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与广州市雕塑学会以1+1的方式合作,将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能为广州市雕塑学会和大湾区的艺术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同时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艺术交流和文化融合。

  广州市雕塑学会向羊城晚报捐赠雕塑作品《生生不息》,这件作品是从最下面的点开始向上不断发散延伸,象征着生生不息。这次展览是广州市雕塑学会和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合作的开始,希望双方未来的合作像此作品一样,生生不息,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致辞与捐赠环节结束后,各位艺术家开始艺术座谈,围绕“公共空间”“乡村振兴”“大众美育”“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著名艺术家郭莽园分享了自己观展的感受,每位雕塑家都有自己的雕塑语言,大家通过雕塑通过空间来相互交流,是非常快乐的。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广州市雕塑学会会长陈克为艺术家们能够坚持做艺术而感到开心和感动。他表示,这次展览和羊城晚报合作,相信其带来的社会影响力是超乎想象的。雕塑是具有力量的,例如五羊雕塑就为广州树立了城市形象。希望接下来能和羊城晚报继续合作,让我们的精英文化走进社区,走进大众,让大美术的概念在湾区在文化的普及面上能够获得真正的认同感。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巩冰,从中国美术史出发,分析了雕塑发展面临的困境。他认为,雕塑和绘画不同,雕塑更需要时间沉淀。而且雕塑更强调现场感,只靠图片是很难对雕塑作品有直接直观的感受。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广州市雕塑学会执行会长程一峰表示,雕塑的价值在于公共空间,乡村肯定是大有可为的地方,走进乡村需要公益精神,需要艺术家的责任担当,同时期待接下来的第二回第三回雕塑展越办越好。

  各位艺术家都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关于雕塑,关于艺术,关于乡村,关于发展……言有尽而意无穷,雕塑艺术所营造的意义空间和精神空间恰恰是无穷无尽的,期待接下来在广阔的天地中看见艺术,感受艺术。

  莅临本次展览开幕式的嘉宾有: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赖家彦,著名艺术家郭莽园,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广州市雕塑学会会长陈克,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巩冰,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国画委员会委员、广州画院特聘画家张演钦,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赵旭虹,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资深文化媒体人、广东省作协会员白岚,筑梦空间创始人尤国强,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广州市雕塑学会执行会长程一峰,广州市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市雕塑学会副会长洪波,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陈设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广州市雕塑学会副会长姬舟,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师、广州市雕塑学会副会长吴德灏,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广州市雕塑学会副会长张海鹏,广州市雕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志鑫,广州筑鼎建筑与规划设计院董事、广州市雕塑学会理事邓少明,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外聘教师、广州市雕塑学会理事卢洪新,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广州市雕塑学会理事罗保权,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青年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市雕塑学会会员冯晓峰,广州市雕塑学会会员陈文才,广州市雕塑学会会员黄有杰等。

  当我们在谈论当代视阈的时候,我们想说什么?当我们在谈论地理观念再造的时候,大湾区当代雕塑作品学术邀请展想表达什么?

  当下世界,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后、和平与战争、鲜花与病菌、尖锐与撕裂,一直矛盾地纠缠着,冲突着,这个世界需要我们重塑什么?

  当代视阈与地理观念再造——大湾区当代雕塑作品学术邀请展第一回展,由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与广州雕塑学会联合主办,以大湾区为立足点,试图以当代雕塑为学术研究方向,进行解构与重构艺术研究中的历史叙事,为湾区艺术地理学开拓空间,建立区域艺术史的崭新视角。

  陈克《盆景系列》的色彩变化,如被皮格马利翁唤醒的生命奇观;姬舟的《孕》蓄力向上,内敛无限生机;吴德灏的《江山如此多娇》,放大姜之态,以地珍喻指雄秀山川;李超的《序山水》 ,是被纪念碑化的日常褶痕;张海鹏的《盲游》,专注于触感与外界的互动关系;袁义宏的《悟》,青瓷的纯净映照心灵之音;冯晓峰的《回溯》系列,食物残渣被戏谑般的放大,回溯至无可奈何的饥困时刻;陈文才的《孤岛》系列,指向疫情个人、社会间的孤寂静郁情绪。雕塑,一方面映射着艺术家自身与世界之间的尺度。另一方面,雕塑艺术有着内在的地理学属性,其植根于文化景观之壤,以创造与想象,多向解读生活本质与时代变迁。

  八位艺术家在个体真实经验与时代普遍观念之间进行着视阈对话,提供了独特的时代叙事。

  粤港澳大湾区在时空发展中的多向性与动态性,造就其独特的区域品质,经农耕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粤商文化之洗礼,含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之交叠。并在近现代城市化的激烈进程中,成为由核心大都会和系列高速发展城市集合的特大都市圈。从南岭为界的“岭南”,到向海而发的“大湾区”,广州当代雕塑艺术思想中内涵的特定地域观念亦在更新。我们试图以当代雕塑解构与重构艺术研究中的历史叙事,为湾区艺术地理学开拓空间,建立区域艺术史的崭新视角。

  陈克: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院长,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会员部部长,广州市雕塑学会会长

  姬舟: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陈设艺术教研室主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市雕塑学会副会长

  吴德灏: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玻璃专业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广州市雕塑学会副会长

  李超:加拿大中华文化艺术总会会员,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理事,广州市雕塑学会副会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教师

  张海鹏: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雕塑学会副会长

  冯晓峰: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青年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市雕塑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