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出海成了行业内外的热门话题,尽管笔者也出来仅仅一年,但很多朋友还是希望听笔者聊聊代理商如何走出去的话题,把自己的体会和思考分享给大家,也希望与广大同仁能够相互交流学习。

  笔者将”代理商如何出海“这个话题细分为几个子问题:代理商为什么也要出海?代理商如何出海?代理商出海应该注意些什么?走出去是不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选择?

  首先,以挖掘机为主的国内工程机械市场连续下滑3年,市场需求比较低迷,增长乏力。国内市场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从2021年的近30万台,下滑到不足10万台,同时伴随着价格的激烈竞争,渠道端的利润微薄,代理商生存极其艰难。低价竞争虽然饱受诟病,但谁也改变不了,只能主动或被动躬身入局,参与其中。

  其次,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主机制造商与代理商在销量、营业收入和利润等方面开始“分道扬镳”。主机制造商由于先期布局海外市场,使得海外加国内的总销量、收入、利润还在同比增长,而国内代理商则利润大幅下降,生存困难,个别代理商生不如死,也出现部分代理商关门歇业,有的从事二手机、租赁业务以维持生活,甚至谈不上生存有保障。

  后市场中的服务、配件、经营性租赁、二手机、再制造等业务板块,也只有配件和二手机个别代理商做得好的还能有利润。最近这一轮的行业调整,与之前一个很大的不同是部分代理商的租赁业务下滑严重,上次行业调整,租赁业务还是有些生存空间。

  再次,“不出海就出局”已然成为共识。尽管出海路慢慢,但总算是黑暗中的一点微光,是一条出路。类似五六十年代的闯关东、下南洋,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活下去。至于后来的发财致富,是顺路用生死和艰辛捡来的。

  在出海走出去的战略布局方面,主机制造商显然棋高一筹,三年前甚至十年前就开始海外布局,才有今天的收获和成绩,三一重工等龙头企业海外营收已经超过50%。

  作为代理商,如果三年前国内业务高飞猛进之时布局海外,是最理想的选择。现在出海显然是被动出海,如果没有一定实力,或急功近利可能更不容易成功,但机会还是有的。

  从日本的经验看,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只有通过海外业务,才能避免出现经济停滞状态,现在国内的各种市场表现,与当年的日本非常相似,化解的办法就是走出去,各行业海外的营收都应该超过50%。

  人民币的走势也可做参考,因为如果我们的产品在海外有竞争力,必须要有汇率政策的支撑与配合,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开辟一带一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卖出去,是指把代理产品直接或间接,以离岸价卖给国外客户或贸易商,甚至售后服务都不管。这种方式的贸易行为早就有,只是规模不大或没有被关注和统计到。

  走出去,是代理商直接在海外设立办事处或公司,把代理产品从国内进口到国外销售,拓展海外市场,主要职能和任务还是销售。

  做下去,是指在海外开店建厂,组建团队,甚至团队和员工以海外属地员工为主,开展整机销售、配件服务、租赁、人员培训,发展分销商等一系列全方位的运营工作,有更长远的中长期规划。

  其实走出去的公司和个体很多,但经过一年半载的尝试,退回国内的大有人在,坚持下来的不多。从2000年到2020年,特别是2011年前,早期从事工程机械的国外品牌代理商,收益比较好且早,有很多已经走出去了,现在国外市场相对较好,他们又有一些资源,耐不住寂寞,已经在国外开始运营,这个群体也可以算是走出去的第一部分。

  小型代理商,可以先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客户,哪怕订单再小也要做,一来可以通过小订单业务,熟悉出口流程,培养人员;二来即使有少量的收益,自己的内心也可以平稳,或者说不慌。之所以在国内几轮波澜壮阔的行情中,依然是小代理商,往往不是因为市场的原因,而是代理商老板的眼界、格局、谨慎过度等原因造成的,所以要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出海。

  中型代理商,经过多年的积累,包括管理和人才的积累,有一定经济实力,可以老板带队亲自考察,确定一个海外国家的市场,开设公司,也可以先以配件销售和维修服务的方式介入市场,然后再进行整机销售,组建团队开展工作。

  大型代理商,以前国内市场好的时候,每年利润在几千万或几个亿的代理商,选择一个或几个国外市场,直接到国外开公司,建团队开干就是了。纠结什么?!未来10年很有可能不出海就出局。现在国内各大主机制造商和配件制造商,比如恒立液压都是直接开干,大投入大产出,虽然目前还没有达到计划目标,但同行业的国外知名品牌都很紧张。

  原则1:到有鱼的地方去。比如俄罗斯、印尼、越南、新加坡和印度等国家地区。只有市场好,成功的概率才高,虽然市场的好坏是变化的,但如果市场布局过早,成本就高,有些实力小的代理商坚持不住,也可能当你放弃的的时候,市场就起来了。

  原则2:到文化接近的地方去。比如东南亚,华人聚集,沟通相对容易一些。文化和习俗的不同有时是最大的障碍。

  原则3:到与我们关系好的国家。比如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国家。而菲律宾虽然是东南亚,但还是要慎重,我们走出去的目的是赚钱,不是送命。

  原则4:到遵守规则和契约的国家去。比如欧洲和日本等地区与国家。这些国家虽然门槛高,但契约精神强,只要你遵守规则,会减少很多麻烦。比如,印尼虽然两国关系和经贸往来越来越好,但海关收小费和移民局罚款有时还是让人很恼火。

  一个人在国外受到的待遇或则被接纳程度,与国家的实力有关,这些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各项实力的提高,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受尊重程度也在提高,这是非常值得我们自豪和珍惜的。作为工程机械代理商走出去,出海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立足国内,走向海外。不能舍本求末,国内依然是你的大本营,是生存之本。国内国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先行考察,出去看看。很多代理商,在经营困难时,想出去,又不敢迈出国门。其实很多时候就像日常工作,想都是困难,做往往没有那么难。就像笔者撰写这篇文章,前些天编辑跟我约稿,就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但动起笔来,也就一点点写出来了,质量好坏是另外的问题。其实现在有很多为出口、出国服务的中介,都很好,就是收点服务费,不应该吗?人家也是付出和经历了,是有成本的,我们不能总用“免费”的思维去应对一切。

  入乡随俗,本土管理。遵守当地风俗习惯,尊重别人有信仰,这一点非常重要!招收本地人才,尊重本地人才。中国这些年的快速发展,部分产业的集中度提高,一部分企业实现了优势垄断,就出现一批霸道总裁,脑袋里满是江湖中的“老大”文化、“缺什么就是不缺人”等不正确观念。一些企业老板把这种文化也带到了海外,出现一些雇主和员工的矛盾,频繁辞退和更换本地员工,要么利用本地员工注册公司、贷款买房买车,经营不好后跑路回国,与国内跑路一样,造成非常不诚信的国人印象和很坏的影响,受影响的最终是走出去的全体中国人,使得我们在国外的经营和生活成本极高。

  了解自己,决定方式。前面已经讲过,代理商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和规模,决定出海的方式方法。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走出去,说起来简单,具体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麻烦会很多,大大小小的各种不适合。但只要你有一颗不屈之心,遇到什么问题就去解决什么问题。代理商老板经营公司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麻烦”的过程,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成立公司代理产品的麻烦、合伙人的选择苦恼、产品销售的困难、团队管理的麻烦、人才的流失、现金流紧张困难、服务不到位的堵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沟通、厂家及外部各种关系危机的处理等等……

  临危不惧,泰然处之。笔者在第一次出国考察时就出现了同行意外身亡的突发情况,这时理性、冷静的处理极其重要,否则可能前功尽弃。这也是考察一个团队或老板的能力和经验的关键。经历风险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总结和思考,使得风险一次次再现。每次行业下滑都有一部分代理商企业出局,就是因为没有从上一次的行业下滑中吸取教训。

  背靠大树,形影相随。代理商走出去,取得点成绩,不要觉得可以不依靠主机制造商,这是错误的认知,始终不要忘记自身是代理商的事实,除非不再做代理商。前端是客户,背后是主机制造商,有主机制造商的支持,或则跟随制造商出去,继续为制造商做市场和服务,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没有主机制造商你就没有“弹药”,没有主机制造商你就没有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撑。如果海外业务做得好,反过来还会对国内业务起到促进作用,相符相成。

  先收款权,后收款难。代理商企业走出去遇到很大的一个难题是产品卖出去了,收款困难,这一条阻止了很多人的出海之路,也确实有很多事例证明这是事实存在的。但笔者认为,收款难在国内也普遍存在,为什么有的代理商的客户还款逾期率是1%,有的代理商的客户还款逾期率是30%?主要差别还是对客户的把握选择和自身债权管理能力上。哪些客户必须全款销售?哪些客户可以分期和按揭?哪些客户可以分期一年、哪些客户可以分期三年?首付款多少合适?这些必须清楚、清醒和把控,否则就会一遭被蛇咬,遭遭怕井绳。代理商先要实现销售,有了收款的权利,再解决第二步收款难的问题。

  万般皆苦,唯有自渡。虽然我说要背靠大树,但依靠不能依赖,这也是生活中最朴素的道理。迈出国门需要自己抬腿,开拓市场需要自己突破,公司运营需要资金和去管理。不管在哪里,身处何方,天上不会掉馅饼。获得资源以及遇到贵人相助的前提是你的人品和能力足够优秀才行,缺一不可或很难长久。

  代理商出海是一个长期战略选择,因为首先从历史看,闭关锁国是经济政治乃至民生最差的历史时期。其次从日本的经验看,出海是最成功的解决国内发展停滞的路径。

  再次从企业出海难度看,只有作为一个长期战略,才能把员工、市场和客户的基础做扎实,才能最终受益,那种捞一把就走的短期思维,最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出海是有难度和风险的,既有国际政治、政策风险,又有员工生命安全风险,还有普遍存在的市场运营风险,以及远走他乡的那种陌生、不适和无助感,谁跟你说出海就是捡钱,千万别信。

  与其不想长期主义,最好就不要出来。这与在国内做代理商企业的道理一样,工程机械这一行当,如果不想长期做,干脆不要介入,因为工程机械行业本身就不是一个短期见效的行业,即使懵上愚昧之巅,也一定会跌落在痛苦之谷。

  寄语所有代理商和行业内外的朋友,工作赚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或者手段,不是最终目的,这也是走出来的深刻体会之一,在行业下滑的路上,如果没有方向,不走或往哪里走都是前方,天总会亮,过去的美好还会再现,做好自己,做自己的光,借机把心态和身体调整好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6月25日,小松日本总社海外营业部部长武内信一先生、海外营业部担当山崎拓先生、小松(中国)营业本部副[详细]2024-06-26 11:04

  2024年6月14日,以“同心聚力,向质而行”为主题的2024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代[详细]2024-06-18 16:13

  20世纪90年代初,工程机械代理制进入中国,从一开始,就没有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 在代理制发展[详细]2024-06-12 09:17

  “彼时之甘露,此时之砒霜。”——这是2023年今日工程机械曾发表过的一篇叫做《反担保&q[详细]2024-06-07 09:48

  应势而为,直面寒冬:首场工程机械后市场私董会海报 为深入探讨后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运营思路,202[详细]2024-05-12 18:31

  航通天下,运行未来!徐工亮相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比亚迪新能源叉车,物流业从业人员的一致选择矿山霸主!三一首台300吨级混动节能型SET320S电动轮矿车下线

  山推股份:预计2024年1-6月归属净利润盈利3.78亿元至4.53亿元

  冰雪中的实力“钻”家,中联重科旋挖钻机助建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轻轨项目深化合作!浙江省海港集团与三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欧盟宣布对高空作业平台征收临时倾销税

  桥梁&城建小钢炮:中联重科220吨履带起重机ZCC2200V新品重磅来袭!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精彩视频00:57柳工电动化引领未来02:30山猫叉车新品发布会05:19非洲什么工程最多?02:49坦桑尼亚女客户谈SDLG投稿邮箱:服务热线: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由三一集团投资创建于1994年,总部坐落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公司成立以来,三一重工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8年,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三一重工仍然延续了以往的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7.45亿元,较上年增长50.3%。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64.96亿元,同比增长20.01%,利润总额26.29亿元,同比增长70.65%。201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46亿元,同比增长98.43%;利润总额36.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9.33%;净利润28.75亿元,同比增长162.39%。三一重工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产品包括建筑机械、筑路机械、起重机械等26大类200多个品种,主导产品有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搅拌站、压路机、摊铺机、平地机、履带起重机等。目前,三一混凝土输送机械、搅拌设备、履带起重机械、旋挖钻机已成为国内第一品牌,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输送泵和全液压压路机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泵车产量居世界首位,是全球最大的长臂架、大排量泵车制造企业。2002年,三一重工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创下单泵垂直泵送混凝土406米的世界纪录。2007年12月,三一重工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以492米再次创造单泵垂直泵送的世界新高。三一重工还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全液压平地机、世界第一台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世界第一台无泡沥青砂浆车。2007年10月,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制的66米臂架泵车问鼎吉尼斯世界纪录。2008年底,三一推出72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实现了对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又一次跨越。三一秉承“品质改变世界”经营理念,将销售收入的5%-7%用于研发。拥有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目前共申请专利2040项,拥有授权有效专利1000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标志性品牌。在国内,三一重工建有遍布全国的100多个营销、服务机构,拥有56个服务网点仓库、6条800绿色服务通道。其自营的机制、完善的网络、独特的理念,将星级服务和超值服务贯穿于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在全球,三一建有30个海外子公司,业务覆盖达150个国家,产品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三一已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相继投资建设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三一重工已通过国家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和德国TUV认证。三一重工于2003年7月3日上市;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成为首家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并实现全流通的企业,被载入中国资本市场史册。2003年10月3日中共中央、国家主席视察三一,亲切鼓励三一人:“你们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过去,希望你们团结一心,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此后,、、、黄菊、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相继视察三一。董事长梁稳根先生是三一集团的主要创始人,中共,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福布斯“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老板”、“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