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要知道,哪些东西是先天的,哪些东西是我们生下来之后社会赋予的”。
他将衣服视为一种人设或心情的表达,那些布料不应该是标签,更不应该成为个性的束缚。
这个从八岁就开始自己搭配衣服的少年,会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鼓励年轻人们:
不同于大多数父母,她对孩子的鼓励,并不只是口头阐述,而是化为实际行动。
“我们一起听Maroon 5、Taylor Swift,大声地唱歌,我们甚至会一起夜游......虽然你正值青春期,但在你身边依然感觉你是个天真的小孩。”
“我喜欢儿子的穿搭,喜欢他的审美、喜欢他的笑容和眼睛,我甚至连他用的洗发水都喜欢。
这种爱慕的欣赏,并不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即使我不认识他,我还是会觉得,啊!这孩子真好看。”
恩利有一本存储于伊能静云端的note pad,里面记录着恩利年幼时的“育儿理念”,
小时候,每当父母做了什么令他感到不开心的事情,他便会登录这本记事簿,提醒自己以后不要对孩子做同样的事情,
他的母亲做到了多少父母都无法做到的坦然,也做到了主动推开与孩子面对面沟通的房门。
“你可以玩到12点以后,我帮你准备了一点点啤酒,因为你们已经18岁了。有事你就打电话给我。”
“我的未来你没有去过,所以不要用你过去的四十多年,来告诉我未来二十年怎么做。”
于是,她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在儿子准备作品集时,在上海与台北之间来回往返,一边兼顾工作,一边照顾儿子。
上大学时,一边确保功课不低于A的情况下,一边保持写作、画画、跳舞、拍短片、写小说、设计服装、舞台剧的爱好,
知名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他的两幅作品分别以27.4万人民币和34.2万人民币成交。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成为自己。这是我不愿意消耗我大学任何一天的原因。我非常清楚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时人们才发现,恩利并不是传言中的叛逆少年,他足够温柔,且十分上进,思想独立,个性鲜活,
“我们是透过彼此来体验这个社会的,这个世界肯定有好的时候和不好的时候。当我们在体验所有好与不好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有人在爱我们,这是最棒的事情。
我们不能为了害怕体验而不来这个世界,而让我们不害怕体验的唯一事情就是,你知道我很爱你,我知道你会很爱我。”
但为人父母应该先明白,放下掌控的意图,平视孩子,倾听孩子,尊重孩子,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
因为她懂得放手,尊重优先,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守住孩子抵抗世界的底气。
如果这个世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理想教条下的“标准化”,那总会有人因为“存异”而被嘲笑,被歧视,被霸凌,
“没有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去复制别人的生命,所以与其说你特立独行,不如说是更多的家长在寻求一个统一的标准给自己的孩子。